1927年12月11日,阿尔·卡彭生平第一次来到洛杉矶。此时的好莱坞电影工业蓬勃兴旺,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热钱汇聚,资本涌动,电影创造的梦想像可卡因一样让人沉醉。
阿尔·卡彭
这个时期,电影业的不动产(电影公司、摄影棚、电影院等)资产总额超过十五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无形资产,比如随着时间越来越值钱的电影片库。全美有约两万一千个放映厅,差不多每周有五千万美国人去看电影。
据电影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Motion Picture Producers and Distributors of America)的说法,当时好莱坞每年用于洗印底片的钱超过美联储的印钞成本。华纳兄弟公司的总资产是一亿六千万美元,约等于今天的十八亿美元。
阿尔·卡彭一直住在芝加哥,为什么说他改变了好莱坞呢?因为,正是在他统治芝加哥黑帮的时期,芝加哥黑帮集团渗透进洛杉矶的电影工业。卡彭的帮派为了打入南加州地区,通过一些所谓合法商人花掉数千万美元。
禁酒令成为美国黑帮发展的催化剂,而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也差不多是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两个产业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许多关系。
卡彭来到洛杉矶后,住进了比尔特莫大酒店(Biltmore Hotel),这家酒店于1923年开张,是美国最著名的奢华酒店之一,1969年后改成洛杉矶历史文化纪念馆。
比尔特莫大酒店
卡彭住进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想去看看好莱坞。洛杉矶让阿尔·卡彭发现了一个比烈酒和毒品更令人着迷的东西:明星效应。好莱坞不仅生产电影,它真正吸引美国人的,是明星。
阿尔·卡彭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所以,他去洛杉矶做了一件美国黑帮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在比尔特莫大酒店召开了一次新闻招待会。
这场招待会的情形,基本上与《铁面无私》的开场差不多,只不过影片中的记者会发生在芝加哥,而且有所夸大。卡彭以商人的身份召开记者会,当地记者闻风而至,《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也派人去了。
《铁面无私》(1987)
记者们对卡彭提出许多问题,卡彭像电影明星一样潇洒自如地应对。他偶尔讲个笑话,记者们报以一片笑声。有人问他是不是干掉了竞争对手,他的回答与《铁面无私》里这场戏的台词几乎一模一样:「杀人会影响生意,这种事我不做。」
卡彭是那种吹牛和撒谎都不脸红的人,没有这点本事,还真难成为黑帮明星人物。卡彭达到了他预期的效果,这场记者会让他迅速成为洛杉矶的焦点,人们对这个来自黑社会的脸上有刀疤的矮个子商人充满好奇。阿尔·卡彭筹划多年的进军好莱坞的重要步骤完美地奏效了。
美国黑帮有一种「司机政治」。私人司机这个岗位非常重要,约等于中国政府里的领导秘书。司机往往受到老大的信任,能了解帮会里更多的秘密,执行秘密任务,地位上升很快。阿尔·卡彭最早就是约翰·托里奥的司机。
1960年代震动美国的反水人物乔·瓦拉奇(Joe Valachi)也是司机出身,如果他不是给萨尔瓦多·马兰扎诺(Salvatore Maranzano)做过私人司机,也不可能知道那么多秘密,他提供的证言就不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理查德·凯恩(Richard Cain)曾被指派卧底芝加哥警察局,是的,就像《无间风云》(The Departed, 2006)里演的那样,卧底警察局,后来因不再受警察信任而重返黑帮,成为山姆·詹卡纳(Sam Giancana)的私人司机,詹卡纳非常信任他,允许他带着自己难缠的女儿四处闲逛(我想到了《低俗小说》中约翰·特拉沃尔塔扮演的文森特,受老大指派带着他的女友闲逛)。
《无间风云》(2006)
在美国,黑帮人士忌讳在外面商量事情,所以很多事情是在汽车里交谈,司机也就成了一个独特的岗位,他们往往消息灵通,甚至参与决策,除了左膀右臂,司机是大老板最器重的人。私人司机必须是老板的心腹,也是秘书和保镖。
阿尔·卡彭也有个司机叫菲利普·萨科(Filippo Sacco),这个家伙是意大利人,因为犯了人命案,跑路到芝加哥,被阿尔·卡彭收留当了司机。卡彭让他换一个爱尔兰化的名字,改叫约翰尼·罗瑟里(Johnny Roselli, 1905-1976)。
这个名字来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科西莫·罗瑟里(Cosimo Rosselli, 1439-1507),萨科就用这个名字留在了「芝加哥集团」(Chicago Outfit),给卡彭做司机,成为卡彭的心腹。
芝加哥的黑帮为什么叫「集团」呢?纽约是欧洲移民的登陆地,因此成为美国黑帮的大本营。芝加哥、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等地的黑帮,都是后来兴起的,这些地方黑帮或多或少都想要获得纽约犯罪家族的认可。
所以,纽约黑帮才是正宗,是「黑帮中的正黄旗」,而其他地区的黑帮多少有点「山寨」色彩,从许多方面去模仿纽约的犯罪家族。纽约的黑帮把自己的犯罪组织叫做「辛迪加」(Syndicate),或者「工会」,而芝加哥「集团」这个说法也来自纽约。
因为芝加哥的黑帮一直处于半无政府状态,尤其卡彭干掉了奥班宁,这相当于与北区爱尔兰人帮派公开宣战,导致帮派之间常年混战,秩序混乱。
所以,纽约的黑帮高层不愿意承认芝加哥在「家族」中的合法地位,每当提到芝加哥黑帮时,他们就用「Outfit」来代替「Syndicate」。久而久之,「集团」(Outfit)这个带着轻蔑的称呼,成为芝加哥黑帮的代名词,沿用至今。
阿尔·卡彭
司机出身的约翰·罗瑟里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后来成为芝加哥集团驻洛杉矶的代表。1924年,阿尔·卡彭指派他去洛杉矶,勘察好莱坞的电影工业,看看有没有新的机会。
所以我说,卡彭绝对是那种有眼光和前瞻性的黑帮人物,约翰·罗瑟里来到洛杉矶之后,很快就成为芝加哥集团在好莱坞的先锋官和利益代表。
在芝加哥勒索电影院线获得暴利的经验,让卡彭对洛杉矶的电影业充满野心,约翰·罗瑟里是他很重要的一步棋。从1924年罗瑟里进驻洛杉矶,到1927年卡彭访问好莱坞,罗瑟里用三年就在洛杉矶站稳了脚跟。
卡彭到达洛杉矶的第二天,约翰·罗瑟里带了一大队人马去酒店看他。但罗瑟里不是来欢迎阿尔·卡彭的,而是劝他离开。在洛杉矶,地方帮派和警察都视卡彭为不速之客。
当时洛杉矶本地黑帮叫「联合体」(Combination),这个组织豢养着当地的警察和法官,以保护他们的赌博和卖淫事业,这些赌场和妓院每年为他们赚取五千万美元的利润。
洛杉矶许多公职人员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换取不错的额外收入。洛杉矶「联合体」与纽约犯罪家族有一点联系,但总体上看,他们是相对独立的地方黑帮,所以,他们非常担心芝加哥集团在这里勒索。
卡彭来访问洛杉矶,「联合体」、当地警方找到了约翰·罗瑟里,一起去酒店会见阿尔·卡彭。于是,就在卡彭到达洛杉矶的第二天,1927年12月12日,在约翰·罗瑟里的引荐下,他与当地黑帮、警察代表坐到了一起。
卡彭请所有人喝咖啡,说他只是来旅游的,请大家放心。约翰·罗瑟里试图说服警方,告诉他们卡彭只呆在酒店里,但警方坚持让卡彭离开。于是,当天晚上,卡彭与他的表弟查理·费切蒂(Charlie Fischetti),以及一位贴身保镖,在洛杉矶警方的「护送」下登上了返回芝加哥的火车。
一代枭雄卡彭就这样结束了他的洛杉矶之旅。在离开之前,他特地在好莱坞明星居住的地方转了一圈,尤其去看了看Pickfair——玛丽·碧克馥(Mary Pickford)和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的别墅。
玛丽·碧克馥和道格拉斯·范朋克
临行前,卡彭对《洛杉矶时报》的记者说:「我在芝加哥赚了很多钱,有花不完的钱。但你们把我惹毛了,我迟早要回来的。」卡彭其实对拍电影不感兴趣,他看好的是前景无限的「勒索业」,并下决心未来要定居好莱坞。
可惜,他再也没有回来。但卡彭在有生之年,通过约翰·罗瑟里勒索和控制了好莱坞电影工业很长一段时间,开启了好莱坞与有组织犯罪之间复杂的关系。
留在洛杉矶的约翰·罗瑟里,绝不是个碌碌无为的凡庸之辈,他在1960年代与美国中情局(CIA)合作,密谋去古巴刺杀卡斯特罗,成为美国黑帮花名册上的传奇人物。
在《教父II》中,我们看到犹太黑帮大佬邀请美国工业大亨去哈瓦那投资赌场,瓜分当地的资源,结果遭遇古巴革命而破产。这段戏说的是历史上的梅耶·兰斯基(Meyer Lansky),他就是海曼·罗斯的原型。
梅耶·兰斯基
卡斯特罗掌权后把美国黑帮赶出了古巴,把兰斯基的赌博业一网打尽,因此他被美国黑帮恨之入骨。所以,中情局想联合黑帮人士刺杀卡斯特罗,拟定了「猫鼬行动」(Operation Mongoose),这个绝密计划的核心人物之一就是约翰·罗瑟里。
约翰·罗瑟里生在意大利,1911年随父母移民美国,在波士顿定居。他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他的继父因为放火烧了自家房屋骗保而入狱,罗瑟里则离家出走,直至遇到卡彭,正式加入芝加哥集团。
1927年,卡彭虽然离开了洛杉矶,但约翰·罗瑟里继续在那里开辟阵地,并逐渐成为芝加哥黑帮驻扎好莱坞的代表。他运用各种手段讹诈电影工业,为芝加哥黑帮赚取巨额利益。
比如,他故意让手下拖慢影片制作进度,致使片厂成本飙升,由此勒索了100万美元。他后来与另外三个芝加哥帮会分子被判刑三年,出狱后他还是洛杉矶的实力派人物。
他可能是黑帮人士中比较热爱电影的一位,不但熟悉好莱坞的运作方式,也醉心于电影制作,他甚至监制了几部影片,其中最有名的是安东尼·曼的黑色电影《财政部特派员》(T-Men)和《黑狱杀人王》(He Walked By Night, 1948),前者是讲特工卧底侦破假钞案,后者说的是洛杉矶一个杀人狂魔专门在夜晚杀害警察的故事,最后都是正义战胜了邪恶。
《黑狱杀人王》(1948)
约翰·罗瑟里对好莱坞当时的B级片情有独钟。他最崇拜的人是布莱恩·弗伊(Bryan Foy),当时华纳公司著名的B级片导演,被称为「B级片的守护人」(Keeper of the B’s)。他特别喜欢好莱坞式的生活,而且充分利用他对好莱坞明星的熟悉,去讹诈和骗取钱财。
1968年,他曾与四个同伙在赌场骗了许多好莱坞演员,其中包括托尼·马丁(Tony Martin)、菲尔·希尔维斯(Phil Silvers)和马克思兄弟之中最擅长赌博骗人的泽伯·马克思(Zeppo Marx)。如果约翰·罗瑟里可以选择,那么他一定会放弃犯罪事业,而去专心做一个好莱坞B级片制片人。
1975年,因山姆·詹卡纳之死,黑帮与中情局勾结暗杀卡斯特罗的事件浮出水面,约翰·罗瑟里不得不出来作证。尽管他做的证词很长,但核心内幕说的很少。他透露了「猫鼬行动」的一些细节,比如他试图在卡斯特罗的雪茄中下毒,并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爱国主义。
约翰·罗瑟里
这件事当时轰动了美国,各种新闻铺天盖地。作证结束后,他的律师第一时间劝告他雇佣一个贴身保镖,但他对此充耳不闻,他认为自己为黑社会干了一辈子,而且已经这么老了,没有人会来杀他。
但他的言行必然得罪了一些人,1976年7月,约翰·罗瑟里被人活活闷死,尸体被密封在一个55加仑的汽油桶里,桶上戳了几个洞,缠上重重的铁链,沉到弗罗里达的水里,这种杀人方法是为了让桶能永远地沉到水底,叫做「油桶谋杀」。但尸体腐烂后冒出气体,油桶重新浮出了水面,被人们发现。
《时代周刊》(Time)用了整整一页报道约翰·罗瑟里的谋杀故事,凶手至今也没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