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哈尔滨日报
洞知大事,趣味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哈尔滨日报  ·  哈市发文:网上卖房,严禁发布这些信息—— ·  昨天  
哈尔滨日报  ·  【快讯】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 ·  昨天  
哈尔滨日报  ·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哈尔滨日报

【“外眼”看冰城】亚冬会带来哪些机遇?听听哈尔滨青年怎么说——来自深圳媒体人的观察和体验

哈尔滨日报  · 公众号  · 黑龙江  · 2025-02-17 15:50

正文


编者按


哈尔滨冰雪游持续爆火,极大拉动了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成为国内文旅行业持续关注的“现象级”城市,吸引越来越多外界目光的探寻。

近日,在深哈合作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深圳来哈挂职干部谷少传利用工作之余,以媒体工作经验及挂职文旅局的便利,不断深入观察调研,以第三者视角深度思考,从不同角度解读哈尔滨冰雪旅游爆火背后的密码,并在深圳新闻网、读特客户端连载发表。本报今日起开设“‘外眼’看冰城”专栏,刊发深圳来哈挂职干部谷少传和深圳同事的观察文章,以期对哈尔滨文旅产业发展有所增益,并供争相发展的国内文旅行业借鉴参考。

第九届亚冬会已然圆满落幕,但它的精彩绝伦与非同凡响仍余音绕梁。
一项重大赛事成就一座城。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尔滨”文旅持续火热,冰雪文化与冰雪经济正成为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深化对外开放的新纽带。
在此背景下,第九届亚冬会的成功举办,无疑再次为哈尔滨带来了重大的发展契机。这座城市正成为全球冬季旅游的焦点,以及中国冰雪经济发展的领航员。以“冷资源”撬动“热经济”,使哈尔滨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愈发强劲,也进一步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
城市的未来在于年轻人。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采访了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年轻人,让他们畅谈亚冬会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分享个人在哈尔滨奋斗发展的故事,带我们感悟“哈尔滨何以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扎根于此”,体会这背后的“人与城共荣共生”之道,走进东北振兴的故事篇章里。

精彩的哈尔滨亚冬会闭幕式演出

名校热门专业
毕业后他选择了哈尔滨
“亚冬会的圣火在松花江畔缓缓熄灭,而这座城的冰雪热忱却难以降温。从在校期间的心怀向往,到初入工作专班时的青涩生疏,再到亚冬会圆满收官后的从容笃定,这段与亚冬同行、与城市共舞的旅程,注定成为我青春记忆中熠熠生辉的篇章,让我读懂了一座百年冰城如何在新时代绽放自信,更领悟了何为躬身入局的担当。”

王达(化名),1994年出生于黑龙江,本科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所学专业为热门的电子信息专业。这样一份亮眼的简历,无论放在北上广深哪座城市,都能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然而,他却毅然选择来到哈尔滨工作,通过选调,如今在哈尔滨市政府某部门任职。

谈及亚冬会给哈尔滨带来的影响,王达感慨道:“亚冬会带给哈尔滨的,不单单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冰雪运动的进一步普及,更为关键的是,它为城市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哈尔滨将借此成为全球冰雪经济的新高地,并以冰雪经济为牵引,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选择!”

毕业前夕,他曾获得前往北上广深工作的机会,面对高薪与体面的工作,他也曾陷入纠结。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起求职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做出选择才是最为艰难的。经过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后,他最终决定与哈尔滨相关部门签约。在他看来,哈尔滨或许没有北上广深那般高楼林立,也不及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但这里豪爽热情的冰城人、真诚实干的城市管理者、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以及极具特色的异域建筑,都让他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王达回忆道:“我还记得刚入学时的第一课,老师就教导我们,作为清华学子,应当拥有自己的理想与情怀,‘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投身“热潮”,还是勇闯“蓝海”,抑或做敢于将“冻土”化为振兴热土的躬行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让王达看到了家乡振兴发展的曙光。

精彩的哈尔滨亚冬会闭幕式演出

去年冬天,“尔滨老铁”的火爆“出圈”更让王达有了时不我待的急迫感。那时的他,怀着一种向往,期盼有朝一日能亲身感受冰城的律动。每每回忆起最后做决定的那一刻,他都清楚记得自己当初的想法:这个选择意味着将自己的事业和时代召唤结合起来,无疑是一种幸福。

作为东北亚的重要城市,国家在战略定位上不断给予哈尔滨大力支持,哈尔滨自身近年来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来到哈尔滨短短的几个月,王达便注意到,哈尔滨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正逐步摆脱传统工业城市的固有标签,科技创新成为哈尔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他亲眼见证了多个城市更新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外在形象,更增强了城市的内在幸福感。此外,无论是冰雪节的盛大开幕,还是音乐厅、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一票难求,都充分展现出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外界再次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

聚焦于振兴发展,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求贤若渴,出台的《人才新政30条》,为万千鸿雁筑巢冰城提供空前的政策支持,也彰显了推动城市全面发展和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亚冬会很好地向外宣传了哈尔滨,不少同学都向我打听哈尔滨的就业情况,我也向他们介绍哈尔滨的诸多发展机遇。我在这片热土感受到了涌动的活力,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来到哈尔滨工作、创业。欢迎更多年轻一代投身这座有底气、有筋骨、有实力、有未来、有活力的城市。”王达说。

“00后”投身文物保护

让历史建筑焕发新活力

“第九届亚冬会精彩纷呈、圆满成功,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尔滨年轻人,我感到无比自豪。尤其看到哈尔滨的非遗特色文化在亚冬会上大放异彩,也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文物保护志愿工作的决心!”
精彩的 哈尔滨亚 冬会闭幕式演出

高文宇是一名“00后”,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自2020年起,他便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走访老建筑,探寻老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我从小就对哈尔滨的文史十分感兴趣,然而许多老建筑在文献资料中的记载语焉不详,我便想自己去寻找答案。”

小高每到一处,都会用照片记录下相关资料。2022年,他在微信上推出了公众号“老街余韵”,将拍摄的照片、视频以及搜集到的资料发布在上面,与更多的哈尔滨文史爱好者分享,吸引不少人的关注和点赞。

前些年,互联网上充斥“投资不过山海关”“苦寒之地”等偏颇言论,逃离东北也成了一些东北年轻人求职的趋势。

精彩的哈尔滨亚冬会闭幕式演出

在小高看来,逃离东北的年轻人,逃离的是经济发展的滞缓,逃离的是让工作受挫的固化体制。但他从一开始就决定留在东北,因为这是他的家。而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逃离家乡,而是为了建设家乡。

小高常在夜深人静时思考,哈尔滨到底有什么好,为什么会令他如此挂念与不舍?带着这个疑问,他一直在寻找答案。从部队退伍回到哈尔滨后,他重新走过儿时常走的道路,却发现一些老建筑不知何时已无人居住,有的历史建筑湮没在城市角落,还有些有故事的老房子需要重新被认识。

于是,小高决定成为一名文物保护志愿者,通过拍摄照片、撰写文章、录制短视频等方式,留住岁月的美好,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保护这座历史名城的一砖一瓦。随后,他投身于哈尔滨老建筑的寻访与保护工作,创办了“老街余韵”微信公众号,还组织了老建筑探险游,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带大家走进老建筑,了解旧时光中的哈尔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关注老建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