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乌里单刀
奥可奥,自然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激光院“标准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项目通过 ... ·  昨天  
军武次位面  ·  99元3件~大牌代工厂清仓捡漏100%纯棉长 ... ·  昨天  
国防部发布  ·  “和平-2025”多国海上联合演习落幕 ·  13 小时前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  实弹射击,禁止驶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乌里单刀

王安石反垄断

乌里单刀  · 公众号  ·  · 2024-05-03 00:59

正文

当裁判下场踢球的时候,

球场上的沉默震耳欲聋。
01

搞钱难

一个普通百姓的建议,会得到朝廷的采纳吗?

王安石说,会。

1072年的汴京,有一个叫魏继宗的平民上书,建议朝廷办一家“国企”,来稳定物价。

宋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最繁荣的时代,但并非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

当时汴京城的经济,掌握在各个行会手里。外地商人贩卖商品到京城,只能把商品便宜卖给行会里的商户们。行会中的大佬们,作为中间商,贱买贵卖,赚足了差价。行会里的普通商户们,也只能跟着赚一点微薄的利润。

受害的,是普通老百姓,他们只能承受高价格;同样受害的,是外地商人,长途贩卖的生意,赚不到钱,没法做。

行会,凭什么这么霸道呢? 凭什么不允许外地商人在汴京城里自由贸易呢?

原来,行会的背后,是官府。这些行会,最初就是由官府主导成立的。行会的工作之一,就是向朝廷提供货物。比如朝廷需要丝绸,就去找丝绸行会。

“官府吸行会的血,行会的控制者们一头吸外地商人们的血,一头吸底层会员的血。”

——谌旭彬《秦制两千年》

王安石跟神宗皇帝说:他雇佣过一个洗衣妇,这个妇女的儿子擅长做饼,但交不起行会的会员费,没办法创业。

读到这里,不要愤怒,不要觉得大宋朝太黑暗。

其实,全世界都一样。中世纪的欧洲各国,也是普遍性的行会制度。

你做什么生意,干什么工作,都要加入当地的行会。哪来什么自由贸易。

“一个中世纪城市里,商人们大部分是做本城生意的工匠,市场就这么大,要是竞争太激烈,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行会把大家拢在一起,定好规矩,大家才都有生意可做。所以,中世纪行会要做的,不是鼓励竞争,反而是抑制竞争。”

——李筠《中世纪:权力、信仰和现代世界的孕育》

抑制竞争的意思,就是尽可能减少新的竞争对手。

比如我们是本地的葡萄酒商行会,有人没经过我们允许就在街头开店卖酒,我们就去把他的店铺砸了;哪怕是行会的会员,谁敢搞技术创新,卖比其他人物美价廉的商品,等待他的,也不会是好的结局。

中世纪的行会制度,其实就是一种垄断。设置行业门槛,暴力排他。在这一点上,大宋汴京城里的行会,和西方的行会是一样的。 (区别在于权利、地位、政治影响力以及和统治者的关系)。

行会的垄断现象,在当时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很正常。

从古至今,创业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很多人幻想穿越到古代去创业搞钱,简直是一句笑话。

搞钱不是你想搞,想搞就能搞。

02

王安石反垄断

当然,正常的现象,并不等于正确的现象。

全世界都如此,并不等于就应该抱残守缺不思改革。

否则我们至今还生活在中世纪或者大宋王朝。

无论是作为普通消费者的魏继宗,还是作为大宋宰相的王安石,他们都不认同这种垄断现象。

凭什么由行会把持各种生意?普通人就没有创业搞钱的权利吗?

王安石决定响应魏继宗的建议,来一场轰轰烈烈地反垄断改革。

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似乎不可思议。因为行会就是朝廷主导的,朝廷怎么反自己的垄断?

但变法期间,本来就在不断产生各种新机构、新部门、新政策。朝廷并不是铁板一块,一切皆有可能。

王安石的反垄断思路,是正确的。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只有突破行会的垄断,经济才会有更多的自由和繁荣,商业才能蓬勃发展,无数的消费者,才能享受到商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当然,统治者也能收到更多的税,搞到更多的钱。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就是给朝廷搞钱。所以,魏继宗的建议,和他一拍即合。

神宗皇帝也同意王安石的反垄断思路。但问题是,该采取什么手段来反垄断呢?

王安石认为,应该办一个全新的机构(市易务),支持民间的自由贸易。外地的商人来了,由这个全新的机构负责进货,再低价批发给本地的商户。

绕开行会的大佬们,成为新的中间商。

同时,在乡村搞的放贷业务(青苗法),也由这个新机构搞起来,向商人们提供贷款。这是一个多么广阔的金融市场啊。

无数的钱,在闪闪发光。

这些建议,神宗都同意。

王安石还主张动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对那些垄断市场的大商户进行打击。

神宗则是另一个思路:让市场自由竞争。哪怕是那些大商户,只要让他们互相竞争,垄断就可以消除。

“若设法使其彼此对立,相互竞争,则兼并之家自不能为害。”

神宗的不同意见,让王安石很生气。朝廷高高在上,怎么能强调市场手段呢?

“岂有天下之主,效市井小民所为?”

王安石的这句话,讲得很傲慢。

行会里的那些大商户,是朝廷的敛财工具。要他们上供的的时候只管白嫖,现在要用雷霆手段对付他们了?

卸磨杀驴的名声,谁来背负呢?

何况,这些大商户的背后,是皇亲国戚、各路权贵。为了反垄断而打击他们,又将给皇帝陛下带来多少争议和麻烦!

王安石要办新机构“市易务”来参与市场,进行反垄断,同时开展各种搞钱业务。这些神宗皇帝都同意了。唯有动用行政手段来打击垄断者这一条,被神宗要求删除。

神宗的逻辑是对的,市场问题市场解决。不是非要动用行政手段去打击竞争对手。

然而,王安石是“拗相公”,非要和神宗一番辩论,试图说服对方。

结果就是,市易法和之前的变法政策不一样。 之前的变法政策,神宗和王安石,默契的像是同一个人;而市易法,两个人从一开始就貌合神离。

03

以道德的名义搞钱

王安石和他的老朋友(敌人)司马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特别喜欢谈道德。

讨论起任何事,都满口“君子小人”。读王安石的传记,这两个词的出现频率之高,甚至让人感到烦躁。

当然了,他们都是当世大儒、正人君子,无数人心目中的道德典范。这种思维方式和表达风格,也很正常。

王安石和其他大儒的区别,在于他除了喜欢谈道德,还喜欢搞钱。

一边高谈道德,一边搞钱。

一方面批判民间高利贷搞得百姓家破人亡,一方面在全国推广放贷业务。

一方面批判市场上的大商户囤积居奇、贵买贱卖,一方面创办市易务低买高卖赚取差价。

……

这当然可以理解,谁不是一边大谈道德,一边搞钱呢?一边批判对手的品行,一边维护自己的利益。

喜欢站在道德高地上抨击别人,自己也很容易成为道德之箭的靶子。

反对派们激烈地批评变法:

你批判高利贷,但青苗法就不是高利贷吗? 市易务给商人放贷就不是高利贷吗?
你批判兼并,但官府催债时就没有兼并穷人的土地吗? 官府催债时就没有家破人亡的悲剧吗?
你批判行会逐利,但市易司做生意就不是贱买贵卖谋取暴利吗?

你批判大商户们垄断市场、不断兼并;但市易务短短时间内就发展成了全国最大的企业,业务遍及各地,工作人员上万,成为了市场上的“超级巨无霸”,相比之下,那些大商户微如尘埃。到底谁才是垄断者?

……

当初上书朝廷的平民魏继宗,因为建言有功,被提拔到市易司担任官员。工作两年后,他失望地发现:

市易司的官员们做生意时,和商人一样“贪婪逐利”,甚至比之前横行市场的那些大商户更加蛮横霸道,而且成为了最大的垄断者。

魏继宗谈起市易务各种事情,既悲愤又惋惜:“主事者完全违背最初议定的条款,一心只想多收息钱,以求朝廷奖赏。凡商旅所有,必须卖给市易务;并非商铺所无,也必须从市易务购买。大多是贱买贵卖,重入轻出,广收赢余,可谓挟官府之势而为兼并之事。都邑之人,不胜其怨!”

——崔铭《王安石传》

需要说明的是,强烈反对市易务的,并非只有“旧党”。

下旨严查市易务的,是变法的主持者神宗皇帝;调查市易务报告其种种弊端的,是王安石的心腹、新党第三号人物曾布。他在调查时:

“召问行户,往往流涕哽咽。”

市易务是为了“支持帮助”商户们,却让商户们伤心落泪。

04

市场为何失灵?

轰轰烈烈的市易法,和青苗法等政策一样,首要目标,当然是为了搞钱。

为了“充实国库”,解决朝廷的财政困难。

但至少公开宣称的“目标”之一,是进行反垄断,突破行会制度对市场的禁锢。让那些外地商人,得到公平的价格;那那些贫穷商贩,得到低息贷款;帮无数的消费者,把价格打下来。

但什么是公平的价格?什么是便宜的利率?公平与便宜,到底是由谁来定义的?这是一个疑问。

神宗变法中,青苗法和市易法都是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农民和商贩提供贷款。公开的利率,都是20%,至于实际利率,反对派和支持派,有不同的说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