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妈罗罗
六妈关于婴幼儿辅食喂养以及儿童教育、亲子游攻略的靠谱分享,以及少而精的独家团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妈妈  ·  别再乱买绘本了,0~6 岁建议这样选和读 ·  昨天  
丁香妈妈  ·  孩子发热时,家长能做些什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妈罗罗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坑无数孩子了!

六妈罗罗  · 公众号  · 育儿  · 2020-11-24 10:03

正文


快要一岁的七七,现在越来越活跃了。

在游乐场里上蹿下跳。


能听懂家长的不少指令。


于是,我们家月嫂,经常脱口而出一句“小七真聪明”!

讲真,我是理解她的。

因为哪怕是我,孩子只是单纯咧嘴一笑,我都发自内心的忍不住会说:“真可爱”。

即便他只是掌握了一个最普通的技能,也都会觉得“哇,真厉害!”。

哪怕孩子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却骄傲的看向我等着我夸奖,一句“你好棒”也会想要脱口而出。


我相信,有这种感受的不止我一个人,赞同的请默默的举起你的小手~


但因为六六作为老大实打实吃了“真聪明”这句话的亏,所以,我会一再地提醒阿姨不要那么夸小七,估计很多家长会踩坑,今天也一定要严肃认真地再次跟大家提醒一下这件事。 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家里的老人或阿姨,可别因为对孩子的喜欢而害了孩子。


对这个问题这么在意,是因为六六身上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基本就是被这么夸出来的。


六六有很明显的畏难情绪,对自己擅长的事情,会很有热情做,因为她知道自己能做好;但她内心抵触所有对她来讲有难度的事,因为怕失败。


这个表象看起来是畏惧困难,但深层其实是思维模式出了问题,六六所表现出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典型表现。


当一个人处于固定性思维模式的时候,他总是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为会专注于证明自己的能力、魅力等,尽量避免暴露不足。 固定型思维者要的是确保成功,不愿意尝试,因为“没有尝试就不会有失败”。


与之相反的,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关注如何在做事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注重自己学到了什么。 成长型思维者更愿意挑战新事物,学习新东西,因为“即使很难,但很有意思”。


固定型思维模式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被夸出来的”这条,是经实验验证过的。


20年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卡罗尔 · 德韦克带领她的团队,对纽约20所学校的400个小学生做了研究,其结果震惊学术界。


在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第一轮测试的难度,是所有孩子都可以出色完成的。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上一句表扬的话。


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对智商的夸奖,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一组孩子得到一句对努力的夸奖,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你表现的很出色。”


结果,第二轮测试时,让自由选择难度,被表扬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较大难度的任务,而被表扬聪明的孩子中,大部分人选择了简单的任务。


第三轮测试,是对所有孩子都超纲的考题,所有人的失败了。但面对失败,先前被表扬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不够努力,他们在测试中非常投入,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难题;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认为他们失败是因为不够聪明,他们在测试中一直很紧张,做不出来题就很沮丧。


第四轮测试,和第一轮一样简单。那些被表扬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这样的实验,德韦克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 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他们都受不了在被夸聪明后遇到挫折而产生的失败感。 男孩女孩都一样 ,尤其是成绩好的女孩,他们收到的打击程度最大 。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夸他们“聪明”会害了他们。


已经知道乱夸孩子会造成不好的结果了,但孩子的成长真的需要鼓励呀, 那到底该怎么表扬孩子呢?


首先,对事不对人。


就像七七尝试着从一楼爬楼梯到二楼,哼哧半天爬上去,上去后很得意的回头看着我,我会跟他说:“七七,坚持地很棒哦,而且连转弯的地方都知道怎么不摔跤,很用心呢”。


当然,七七太小了,这种沟通方法可能在两三岁后更有效。总之,在孩子值得被表扬的时候,简单地夸奖“你很棒”,不如把每一次表扬具象到一件件事情上的过程中来,会让孩子产生更多的认同。 特别是重过程而不是结果的细致描述,使得孩子面对挑战会是积极向上的心态,知道自己的言行是值得被肯定,面对结果心态也会更好。


其次,夸努力不夸天赋。


家长如果总是夸孩子聪明,会让孩子认为聪明非常重要,于是他们会想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得非常聪明。一旦孩子遇到聪明才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就会担心自己失败而显得愚蠢,所以会害怕挑战,选择较为安全的道路。


而比起“聪明”“美丽”(与生俱来,无法改变),家长多表扬孩子“努力”“用心”(后天可以改变),会让孩子知道,有天赋虽然好,但后天的努力更重要,更有助于解决问题。


思维模式决定命运,把各种精力用在鸡娃各科学习之前,可以先试着控制自己,更理性更走心地去鼓励孩子。 培养出一个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可能在教育成果上,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在从清华心理系主任彭凯平教授的《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那本书上看到 德韦克的 实验之前,我虽然知道“不要夸奖孩子天赋和结果,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过程”,但对于夸天赋的危害也是认识不足的。因为认识不足,所以,虽然我不那么夸孩子,但也没管过老人们过嘴瘾,在长期被夸聪明和有天赋后,六六就呈现出了固定型思维的一些表现。


固定型思维肯定不是好事,但大家也不用过于紧张,毕竟孩子们还都小着呢,思维模式没定型,只要咱们以后在沟通中注意沟通方式,给孩子更多关于努力的鼓励,而非关于天赋的表扬,他们还是会改变的。要坚信这点,毕竟父母如何面对问题和失败,对于孩子来讲影响也很大。父母可以认为出现问题没什么,然后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总结教训,寻找改进方法,这本身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孩子看得到,就更容易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