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是一本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科学传媒,她关注未知世界的新发现和新进展,追逐已知现象的再探索和再认识。她讲述社会热点、难点、疑点话题的地理科学背景,用精准、精彩、精练的图文语言为大众提供科学话题和谈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哪儿的人最会赚钱?

中国国家地理  · 公众号  · 地理  · 2024-11-27 17:3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追溯了中国不同地域商帮的起源、发展及影响,包括徽商、晋商、粤商、浙商等。文章详细阐述了各商帮的地理、文化、历史背景及其商业活动的特点,展示了他们如何在中国商业历史上留下重要印记。最后,通过提问形式引发读者对于商帮繁盛原因的深入思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商帮的地理背景

各商帮的兴起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如地形、气候、资源等,这些因素为商帮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

关键观点2: 商帮的文化传承

商帮在经商过程中,传承了儒商文化、重视教育等价值观,这些文化因素推动了商帮的发展。

关键观点3: 商帮的商业活动

各商帮的商业模式、经营策略以及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展示了他们的商业智慧和创新能力。

关键观点4: 商帮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商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当地产业的繁荣和科技创新。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谈到最会赚钱的中国人

你第一个想到的是哪里人?

温州?潮汕?广州?

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不妨先“追根溯源”

从几个代表性的 商帮 中一探究竟吧!



商帮

支棱起了中国商人


很长一段时间,“ 抑商轻 ”是古代社会的潜在价值取向。


直到,那群人的出现。


明代中期,交通条件改善,商品流通范围扩大,商品数量和品种增多,白银货币化,商业税率偏轻…..终于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 商业变革


明代为了利用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转输漕粮,于永乐十三年由平江伯陈瑄等开凿淮安附近的清江浦,引管家湖水入淮。


在这场变革中,涌现了一群以 地域 为中心,以 血缘、乡谊 为纽带,以“ 相亲相助 ”为宗旨,以 会馆、公所 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的一种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 商帮


商帮汇聚起的力量,逐渐改变了曾经“抑商轻商”的状况。以 徽商 晋商 粤商 浙商 为代表的商帮,支棱起来了!



徽商

以贾衍文,以文助贾


徽商,是 徽州 (府)籍商人的总称。徽州位于新安江上游皖、浙、赣三省交界处。明清两朝的徽州府,下辖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婺源、绩溪六县。


徽州所含范围及古道

图源:中华遗产2015年05期


徽州四面群山环绕,层峦叠嶂,是战乱时期的避祸佳所。不少中原世家大族,为避战乱纷纷迁入徽州,使徽州 人口迅速增加 。元朝时徽州的人口已增长为东晋初的 49.5倍。


黄山


然而人口急剧增加,土地不负重荷, 人地矛盾尖锐 ,居民生活难以维持,只有离家从商。


而徽州刚好盛产林木、茶叶等。很多徽州商人最初就从贩卖这些“土特产”开始。


徽州虽处万山丛中,但 水路交通发达便利 。有了新安江、昌江等水系,上可连湖广,下可接苏杭。


新安江支流-昌河


上述地理因素孕育出了徽商这一 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出现的最大的地域商帮 。他们称雄商界400多年,经营的行业以盐业、典业、茶业和木业为主,兼及粮食、布匹、生漆以及笔、墨、纸、砚等, 促进了明清经济的发展


徽商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创造了“ 钻天洞庭遍地徽 ”的盛景,加强了不同地方间的商贸联系。


徽州商人主要活动范围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10期


中原士族迁入徽州后,也带来了他们崇儒重文、素好风雅的理念,奠定了其儒家基因。徽商享有“ 儒贾 ”的美称。徽商多是 “业儒”出身 ,讲究 以“道”经商


徽商创造了“ 以贾衍文 ”的发展模式。他们游贾四方,亦商亦儒,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种模式又能“ 以文助贾 ”,反哺徽商。


徽商将大量资本投入到建造书院、资助文人、刊刻书籍等文化活动,滋养了 徽州文化 。徽商回乡修建的豪华民宅、祠堂、牌坊,还为 徽派建筑 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山宏村徽派 建筑


随着商贸迁移,徽商促进了不少地区的兴起和繁荣,可谓“ 无徽不成镇 ”。


以扬州为例,明代中期以后,许多徽商被两淮盐业吸引至此,促成了“ 扬州之盛” 。徽商还在扬州兴建园林,其风格以取法自然、朴素淡雅见长。


扬州园林


由于官僚的剥削打压、兵火战乱以及守旧的理念等因素,徽商衰落于清末。但‌徽商“ 贾而好儒 ”的特质对于现代商业有着极大的启发。


如今的 新徽商 ,主要是指安徽的民营企业,以及省外的皖籍企业。新徽商们北上京津冀、南下珠三角、东进长三角, 墙内开花墙外香


他们注重科技创新,崛起于 科技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人工智能、半导体显示 等高端产业。全国每两块光伏玻璃、每三台冰箱、每八块太阳能电池、每十一块动力电池和每十一辆新能源汽车之中,就有一个“ 安徽造 ”。


以汽车制造为例,

“中国车 徽商造”的标签已誉满全球。



晋商

中国金融发展的先驱


晋商的家乡 山西 ,夹峙于黄河中游峡谷与太行山之间,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2/3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可谓“ 山西之形势,最为完固 ”。


因此,山西历史上少受战乱之苦,社会安定, 人丁兴旺 。而其他地方难民流入,使山西人口更加稠密。明洪武十四年,山西人口超过河南河北的总和。


五岳中的北岳恒山就在山西


但与此同时,大量人口到处开垦,黄土高原的生态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山西人只能“ 贸迁有无,取给他乡 ”。


而山西的地缘优势促进了贸易往来。山西位于 蒙古草原与中原腹地的接洽处 。草原上的牧民需要中原产的茶、布,而中原需要来自草原的牛、马。


山西虽土壤贫瘠,但地质地貌奇特多样,盛产 煤、铁、盐和丝绵 ,为山西商人的商业贸易提供了物质基础。


图源:山西省自然资源厅


山西自古商业文化发达。明代中期,山西商人以善于经营商品交易的智慧和才能,逐渐形成了 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北方晋帮集团


山西有一首古老的民歌叫《走西口》,这首歌跟随着晋商,传唱到了内蒙、陕西,甚至更远一点的宁夏、青海、甘肃,可见 晋商影响范围之广


清代晋商国际贸易路线图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10期


晋商活动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如江苏扬州的亢园、安徽亳州的花戏楼、各地的山西会馆。许多地方还有以晋商字号命名的城市街巷,如张家口的日升昌巷、包头的复盛西巷、外蒙古科布多的大盛魁街。


甘肃张掖的山西会馆


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晋商来说,发财致富后的头等大事是 衣锦还乡,修建宅院,建设家乡 。山西境内基本保存完好的深宅大院大概有一千多座,这些宅院具象化了晋商奔走他乡时的浓烈乡愁,丰富了明清时期民间建筑的内容和形式。


乔家大院


晋商是 中国商业史上最先做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经商者 ,他们创造了以“富甲华夏”、“汇通天下”闻名于世的 山西票号 。山西票号是一种介于钱庄与银行之间的金融组织,用“一纸之符信遥传”这种汇票方式代替现银往来,不仅方便安全,更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流动与增长。


鼎盛时期,山西票号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晋商还一度把票号分支开设在日本、朝鲜等国家。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票号


晋商叱咤商界500多年,却由于社会变动、观念守旧、后人堕落等原因,在清末民初走向衰落。但他们 壮大了中国人的商业版图,丰富了明清建筑,开创了中国近代金融业 ......


今天的山西,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在 煤炭、冶金、炼焦、电力、煤化工、机械装备、材料工业、食品工业 等领域表现突出。新晋商们还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出海创业, 与多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


山西大同



粤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粤商的家乡 广东 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一方面,这里日照多,热量大,又濒临南海,受海洋暖湿气流的调剂,所以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利于经济作物的种植


但另一方面,沼泽瘴气弥漫、气候炎热多雨、台风常常肆虐的广东,是古代中原地区流民被迫远涉求生之地。因此,古代广东 交汇融合 了南越、中原等多元文化,成为了 秦汉以来南方的重要商业区域


出土于西汉南越王墓的银盒,

其造型与纹饰极具古波斯风格,

是不同文化交融的见证。

图源:南越王博物院


地形也对粤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广东以北的 五岭 把广东与中原阻隔开来。这里地形 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滨海的 珠江三角洲 韩江三角洲 则是广东主要的平原地区。向北走是重峦叠嶂,向南走是海阔天空,这样的地形格局为粤商奠定了 向大海发展 的地理基因。


图源:广东省公共地图服务系统


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广州已开辟了四通八达的海运航线。而朝廷对广东实行开放的对外贸易政策,粤商从此崛起, 称雄海内外商界


粤商在海外经商时受西式建筑启发,

回乡后创造性地建造了骑楼。


受地理环境、文化教育、生活习俗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广东各个地方的商人风格炯异。这就形成了粤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的特点。


在粤商中,势力与影响最大的是以广州港为根据地、含盖珠江三角洲的 广府帮 ,和以潮州港为根据地、含盖韩江三角洲的 潮州帮


广府帮的特点是 亦官亦商 十三行 便是其代表,这是一个拥有商业特权的官商团体,既是私商贸易组织,又是代表官方管理贸易和外事的机构。


近代以来,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但广府帮并未因此消沉,而是努力把握机遇。霍氏集团的创始人霍英东是近代广府帮的代表人物之一。


广州十三行的场景复原


地理方位和水系决定了潮地是吸纳粤东甚至闽西南、赣南的 货物集散地 。潮州帮因此发家于 跨海贸易 。明中后期大批潮汕人以船为伴涌向海浪波涛之中。


潮商十分团结, 坚韧不拔 而又 善于寻找机会 四海为家 而又 勇于开拓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04期


潮商的辉煌时期,主要是在 近现代 。清末,由于外国经济势力的侵入以及中国缓慢地迈开近现代步伐,晋商、徽商等日渐势微,而潮商却伴随着近代海外移民的高潮而 崛起于东南亚和中国香港地区 。李嘉诚便是这其中的代表人物。


潮商在曼谷修建的潮州公祠


粤商没有被时代的洪流吞没,他们同其他东南、华南沿海商人一起,为华人开拓出了 极为 广阔的海外贸易市场 ,壮大了近现代的华侨华裔群体。他们的商贸活动也 反哺了家乡 的文化事业和科技发展,广东因此成为了著名的 侨乡


越南会安古城里的岭南建筑,

是粤商留下的足迹。


粤商文化也在广东得到了传承。近现代广东商人将商业资本引入工业领域,投资建厂,兴办制造业,“ 广东制造 ”闻名全球,为中国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自1989年起,广东国内生产总值在中国各省市中,连续占据 第一位


最近几十年,粤商注重产业升级,追求品牌、技术和研发,涌现了许多 全球范围的行业头部企业 ,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创新型中小型民企也数以万计。今天的粤商,以马化腾、何亨健等人为代表,依旧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是 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电子信息、海洋经济以及全球市场拓展 等领域的主力军。


广州市中心金融区天际线全景



浙商

聚是一团火,散则满天星


浙江 ,东面临海,“ 七山一水两分田 ”,山地占74.6%,水面占5.1%,平坦地占20.3%。这样的地理格局,加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的气候,滋养着浙江的农业和渔业,为浙商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杭州丰坪村


浙江的地理环境优越,地处 长江三角洲南翼 河网密布 ,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商业贸易的集散地‌。这样的地理环境培养了浙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此外,浙江地处 东南沿海 ,海上交通便利,海洋生活造就了浙江人敢于冒险、善于创新的精神‌。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浙商的崛起。


图源:标准地图服务系统


若要说浙商最大的特质,那便是“ 抱团 ”的智慧。浙江人善于 合作聚力 ,一个村、一个镇、一个县,不管做什么,最终都能发展成集群,可谓“聚是一团火”。如今, 产业集群 已是浙江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这种“抱团”精神在 温州商人 身上最为显著,在外的温州人甚至能仅凭一口乡音便得到温州商会的倾力帮扶。


不过浙商可不止温州人。 地貌地缘的多样促进了物产与文化的多元 ,使得来自不同地方的浙商各有各的生财之道,可谓“散则满天星”。


根据地区,浙商可分为湖州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萧绍商帮、绍兴商帮、温州商人、台州商人、义乌商人......


浙江省主要专业市场分布图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2期


作为港口城市,宁波是中国最早开放的 贸易口岸 之一。宁波开埠后, 宁波商帮 成为了明清十大商帮的后起之秀。近代的宁波帮从旧时商人集团转向 民族资本家 ,发展至海外。全国各地的逸夫楼便是由邵逸夫,这位从宁波走出去的娱乐业大亨,捐资修建的。


改革开放后,宁波借着地理优势和政策的契机,在 制造业、外贸、新兴产业 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 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化工基地


宁波舟山港,

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

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地势孕育了 温州商人 吃苦耐劳、敢闯敢干 的风格。温州人自古外出经商,改革开放后,温商更是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开创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功典范—— 州模式


如今的温商在多个领域都有重大贡献,尤其是在 制造业 贸易 房地产 金融 领域。


温州世贸中心大厦


义乌 人一直以来有经商传统。物资匮乏的年代,义乌人走村串巷做着“ 鸡毛换糖 ”的小生意,逐步形成了成规模、有组织、系统化的“敲糖帮”和行担经济。如今的义乌制造、经营的小商品行销全球。“义乌小商品市场”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认为 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交易中心


义乌三挺路国际夜市


从古至今,浙商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吃苦耐劳诚信守义的品质、包容团结的“抱团”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成为了19世纪推动中国工商业进程的强大商帮。


如今的浙商,多次问鼎“中国首富”,在 电子商务、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 等领域具有领先地位,为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浙商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主力军

数据来源于中国企业联合会









各大商帮的发源地

多为 地少人稠 山多地少 之地

传统农耕发展上的限制

迫使他们走上了经商之路

地理方位和交通条件

则让他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于是他们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地域与血缘的纽带

则带给了他们团结的力量

……

其实除了文中提到的商帮
还有 闽商、苏商、赣商、陕商、鲁商 等等

他们都在中国商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那么你心中最会赚钱的中国人来自哪里呢?



【参考文献】

[1]陈阿兴,徐德云.中国商帮[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2]杨涌泉.中国十大商帮探秘[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3]张小坡.徽商“好儒” 他们创造了“以贾衍文”这种文化发展的模式[Z].中国国家地理,2024:01.

[4]银盒[Z].南越王博物馆.

[5]李若瑄.骑楼 变通中西的南国商街[Z].中国国家地理,2017:08.

[6]康健,鹿言.徽商无奈的儒商[Z].中国国家地理,2015:05.

[7]汪绍铨.徽商在中国商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商业经济与管理,1985,(02):73-76.

[8]周剑生.越南会安古城[Z].中国国家地理, 2014:07.

[9]浙江省统计局.自然地理[Z].浙江省人民政府,2024-11-12.

[10]林刚.浙商,血管中流着“蓝色血液”[Z].中国国家地理, 2012:02.

[11]毛祖棠.百年浙商[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

[12]王健. 义乌:从“鸡毛换糖”到“世界商都”[N].学习时报.2024-02-23.

[13]林川.“鸡毛换糖”的启示[N].吉林日报.2012-12-03.

[14]梁鸿杰,郭子健.“新”意十足!粤商“智造”在广交会火出圈[N].南方工报.2024-11-07.

[15]许张超,陈泽云,杭莹,沈钊.广东奋进新征程 粤商挺膺新担当[N].羊城晚报.2023-09-23.

[16]章大雍. 七十五载奋进路 工业巨变铸辉煌——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宁波工业发展报告[Z].宁波统计,2024-09-27.

[17]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Z].中国企业联合会.

[18] 寄命于商的“徽骆驼”——徽商的历史演变[Z].徽商发布,2017-05-23.

[19]新徽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Z].安徽时评,2023-12-20.

[20] 2024年新晋商大出海:国际汾、能建院、山西建投……[Z].世界晋商网,2024-09-14.

[21]曾思怡. 粤商,质造,新广东[Z].时代周报,2023-09-24.




中国国家地理视频号

大美中国,山河锦绣

更多精彩视频在这里

本文创作团队

编辑:Carol

设计:巍巍

图片:视觉中国、图虫


话题


你认为哪些地理要素是助力商帮繁盛的关键呢?



比雪景,南方从来不认输



10张图,带你了解中国“最多彩”的城市



今天就想退休,选哪里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