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重磅消息如同一颗深水炸弹,在国际军工领域掀起惊涛骇浪:日本川崎重工被曝潜艇合同造假,时间跨度之长、涉及金额之巨、影响范围之广,令人瞠目结舌。
据共同社 12 月 27 日报道,川崎重工社长桥本康彦召开记者会,就潜艇合同造假一事,向公众深深鞠躬致歉。这一道歉背后,是长达 40 年的造假黑幕。自上世纪 80 年代起,川崎重工便在潜艇维修项目中与交易对象暗通款曲,通过伪造合同、虚报项目等手段,打造出金额高达约 17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7860 万元)的 “小金库”。
这些资金用途更是令人咋舌,从购买家电用品、便携式游戏机讨好海上自卫队潜艇队员,到充当餐饮接待费维系关系,无所不用其极。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与船员建立紧密联系,确保后续订单源源不断;另一方面,则是抬高成本价格,避免因利润过高引发防卫省对合同价格的审查,从而在这场利益博弈中稳坐钓鱼台。
此消息一经披露,日本舆论一片哗然。要知道,潜艇作为海军作战的关键利器,其质量与性能直接关乎国家安全。川崎重工作为日本军工产业的中流砥柱,为海上自卫队承造了 12 艘潜艇,并肩负着神户造船厂维修部的定期维修重任。如今爆出这般惊天造假丑闻,不仅让民众对其产品质量忧心忡忡,更引发了对日本军工产业整体诚信的深度质疑。日本防卫省也迅速行动,在对川崎重工提出严重警告、要求退还多收款项的同时,全力调查涉案的自卫队成员。毕竟,若无内部人员里应外合,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造假行为,怎可能在防卫省的眼皮底下瞒天过海?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部队,一直以来都是其海上力量的关键组成部分,而大鲸级、亲潮级和苍龙级潜艇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日本潜艇家族中,苍龙级潜艇一直备受瞩目,诸多光环加身,然而,如今却深陷造假疑云,引发全球关注。
苍龙级潜艇曾凭借一系列先进技术指标,被日本海自标榜为 “最强常规潜艇”。它采用先进艇型,沿用亲潮级的叶卷型艇型,以单壳结构为主体、双壳结构为辅,有效减少排水口,降低流体阻力与噪音;新型抗声呐技术的运用,使其外形非传统圆弧形,不同平面圆润连接,搭配橡胶消声瓦,大幅减少声呐反射回波,敌方主动声呐探测距离降低 50%;X 型尾舵设计更是精妙,4 个尾舵面在计算机控制下灵活转动,赋予潜艇快速摆脱和追赶目标的能力,且更适合浅海活动。
然而,随着日本制造业造假丑闻的不断曝光,苍龙级潜艇的真实性能引发诸多质疑。从钢材问题来看,苍龙级建造时采用 NS - 110 高强度钢,据称极限潜深可达 500 米以上,可部分钢材出自爆出数据造假逾 10 年丑闻的神户制钢。神户制钢长期篡改产品强度、尺寸等数据,涉及多种关键材料,这不禁让人怀疑苍龙级潜艇所使用钢材的真实性能,是否真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与潜深指标,一旦钢材性能不达标,潜艇在深海高压环境下的安全性将大打折扣。
再看其备受瞩目的锂电池技术,虽从纸面性能而言,锂电池相比传统铅酸蓄电池具有重量轻、能量密度大、充电速度快等优势,理论上可大幅提升潜艇水下巡航速度与续航时间,日本也期望借此技术突破常规潜艇水下续航力的瓶颈。但现实却给了一记沉重打击,采用同样日本国产锂电池的波音 787 客机曾频发自燃事故,这无疑给苍龙级潜艇的锂电池安全性蒙上一层厚重阴影。在潜艇这一封闭狭小空间内,一旦锂电池发生自燃,后果不堪设想,不仅可能瞬间摧毁潜艇内部设备,还可能引发爆炸,直接导致潜艇沉没。
从作战性能角度考量,若钢材与电池技术存在隐患,潜艇的潜航深度、续航能力、隐蔽性等关键性能都将受到严重影响。在深海作战中,无法达到设计潜深的潜艇极易暴露行踪,成为敌方反潜力量的活靶子;而续航能力不足则会限制潜艇的作战半径与巡逻时间,削弱其战略威慑力;隐蔽性受损更是潜艇的致命伤,让其在与敌方反潜力量的博弈中陷入被动。
由此可见,苍龙级潜艇造假疑云并非空穴来风,其潜在问题一旦坐实,不仅会使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实力大打折扣,更会对地区海上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 如同一颗璀璨明珠,闪耀在全球经济的舞台之上。二战后,凭借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苛的质量管控体系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日本迅速崛起为制造业强国。从汽车到家电,从电子设备到精密仪器,日本产品凭借高品质、高性能,赢得了世界消费者的青睐,成为 “优质” 与 “可靠” 的代名词。丰田、本田等汽车品牌驰骋全球,索尼、松下等电子巨头引领科技潮流,日本制造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为日本积累了巨额财富,也铸就了其经济大国的地位。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日本制造业却深陷造假泥潭,丑闻接二连三,令人唏嘘不已。百年企业小林制药公司造假,保健品致消费者健康受损,甚至出现多人死亡的悲剧;丰田、马自达等 5 家汽车企业频频曝出数据造假,涉及车型众多,从尾气排放到油耗测量,从认证测试到燃油效率,虚假数据充斥其中;如今,川崎重工潜艇合同造假更是将这一危机推向了高潮,40 年的造假黑幕,让日本军工产业的信誉岌岌可危。
这些造假事件频发,背后实则是日本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自上世纪 90 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以来,经济陷入长期停滞,被称为 “失去的二十年” 甚至 “失去的三十年”。国内市场萎缩,消费乏力,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住市场份额,削减成本成为众多企业的无奈之举。品质第一的理念逐渐被成本管理所取代,在利润的重压之下,企业不得不压缩研发投入、降低原材料标准、精简生产流程,甚至不惜采取造假手段来维持表面的繁荣。
在管理层面,日本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弊端尽显。曾经引以为傲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在经济下行期束缚了企业的创新活力与应变能力。企业内部层级森严,决策流程冗长,年轻员工晋升空间受限,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同时,管理层与一线员工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管理层为追求业绩下达不切实际的生产任务,一线员工为完成任务只能走捷径、造假,而管理层对此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文化层面,曾经的工匠精神也在物欲横流与经济困境中逐渐褪色。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追求短期利益、急于求成的风气盛行,企业与员工都难以静下心来,专注于产品品质的打磨。加之社会舆论对企业业绩的过度关注,使得企业为了维护形象,不惜掩盖问题,一错再错。
此外,日本制造业供应链的垂直体制也成为造假滋生的温床。供应商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面对下游采购商的严苛要求,为了生存只能选择迎合,即便无法达标也通过造假来蒙混过关。
如今的日本制造业,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造假丑闻不仅使其国际声誉受损,海外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蚕食,更引发了国内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若不深刻反思、痛定思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拾工匠精神,重塑质量管控体系,日本制造业恐将在衰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曾经的辉煌或将成为历史的绝唱,沦为世界制造业版图中的二流角色。周边国家,尤其是正蓬勃发展的中国制造业,更应以此为鉴,坚守质量底线,向着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星辰大海奋勇前行。
军工产业,关乎国家安全命脉,诚信更是其基石。军工人的诚信,直接决定着装备的质量,影响着战场的胜负,牵系着国家的安危。一个小小的零部件造假、一组虚假的数据,都可能在战时引发灾难性的后果。中国军工企业始终坚守诚信底线,将质量视为生命,以对国家、对军队、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投入到武器装备的研发与生产中。正是这份坚守,铸就了中国海军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让中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海洋舞台上挺直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