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江昭和
分享隐秘的心绪。留一处鸟语花香。 愿彼此面对世事无常,获得平宁喜乐。 愿彼此有所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突然宣布:免费开放使用! ·  昨天  
湖北经视  ·  确认了:今夜抵达湖北!挺住! ·  昨天  
湖北经视  ·  有游客穿睡衣逃生!知名景区深夜突发大火 ·  2 天前  
湖北经视  ·  武汉疾控最新提醒! ·  2 天前  
湖北经视  ·  返程注意!湖北部分道路结冰、高速关闭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江昭和

人间百味,找到你喜欢的那一味​。

江昭和  · 公众号  ·  · 2019-09-19 18:38

正文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间,就我和你。



走在前门的巷子里, 身边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各式各样的铺子里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


一时间,仿佛一头扎进了红尘的最深处。


「民以食为天」不只是说说而已的。


中国人从不吝惜于在「吃」上面下功夫。


甚至于,许多外国人之所以选择留在中国,正是因为唯有在这个东方国度里,他们见识到了如此琳琅满目的,花样百出的,层出不穷的美食。


我就从街的这一头,走到街的那一头,目光左右逡巡——


看着蒸屉里刚出炉的烧麦汹涌地冒着热气,滴溜溜红艳艳的长串糖葫芦在摊位上威严地「矗立」着,冰镇的酸梅汤一杯杯地在各自的领地里候着,还有那令人咋舌的大串大串的烤肉,哧溜溜地仿佛还滴着油,简直让人惶恐……


这还只是我看得到的部分,这还只是中华美食的沧海一粟,还有数不胜数的大餐小食,山珍海味就藏在这一座座雕梁画栋的店铺里,等待着「隆重登场」。



前门是一个有「古意」的地方,店铺从外观上看,予人一种浑不知今夕何夕的印象。


如果不是人山人海,独自一个徜徉其间,难免会生出穿越时空的错觉。


何以会有人山人海,只因为人们对「吃」的无限热衷。


何以对「吃」无限热衷,只因为「食色性也」——


「吃」是人之大欲,「吃」里的学问博大精深。


许多声名远播的文人雅士们都热衷于大谈特谈「吃」,像汪曾祺、梁实秋、蔡澜,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们不惜以一本甚至几本书的体量来谈论 「吃喝」。


汪曾祺的《人间有味》、梁实秋的《雅舍谈吃》,以及蔡澜的诸多美食相关的书籍,真正让人爱恨交加。


爱的是忽然“大长见识”,恨的是“求之不得”。


只是频生感慨——「吃」里实实在在蕴含着深入浅出的人生哲学。


而这些点点滴滴的人生哲学,的的确确需要大半生的阅历和沉淀去品悟去体会,才真正是一字千金。


所以那些真正谈「吃」谈得眉飞色舞,妙趣横生的,那些将天南海北,五花八门的「吃」谈得妙不可言的人,绝非年轻等闲之辈。



我是一个对「吃」没有太多欲望的人。


也许味蕾只是犹如一块未曾被发掘的处女地,因为不曾见识到「吃」的万千好处,所以还保持着混沌的状态。


更可能的,还是因为饮食习惯里种种忌口的缘故。


和我一同吃饭的朋友,抱怨的倒是不多,他们都十分通融宽厚,但内心大抵还是会叹息——


「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还有什么意思?」


看王家卫的电影,喜欢他特意安排的「吃饭」的戏,尤其是《花样年华》里梁朝伟和张曼玉的那几场。


梁朝伟吃相很节制、内敛,含蓄里蕴藏着隐忍,那是一个男人的无奈和颓唐,在颓唐里守持着一点自尊。


张曼玉一如既往地优雅,庄重,她还未能彻底地放松,将自己的心事剖白,她还在和自己斗争,那是一个女人的矜持和寂寞,在寂寞里回味着一点温柔。



看起来是吃饭的生活戏,其实是主角之间的感情戏。


这就是王家卫的匠心,这就是梁朝伟和张曼玉演技的实力证明,这就是一部精致电影该有的点滴用心。


我曾问过两次子戈他最喜欢的男演员是谁,并不是我记性太差,而是我想看一看,他究竟是在自我标榜,故意挑拣一个「与众(大众通俗品味)不同」的人物,还是真的发自内心地青眼有加。


前后两次他给我的答案都是宋康昊。


前后两次,他的答案里都会追加一句,因为他吃饭的样子让人食欲大开。


还需要更高屋建瓴,意味深长的答案吗?


不需要。


吃饭都能够引人入胜,那就足以成为演技到位的证据。


何况,一个人吃饭的模样,其实最容易「被人探底」,也最能够看出一个演员对角色心理的细微把控。


这都是功力——演戏的功力,生活的功力。



在我眼中,没有什么比喜欢看一个人吃饭的样子更掷地有声的了。


在任何一段恋爱关系或者婚姻关系当中,两个人能够和和气气,乐在其中地坐下来,好好吃一顿饭,这已经是感情的底线。


我也极为倾心那些吃相好看,而又食欲旺盛的人。


在我眼中,这是一种难得的修养,更是一种难得的生命力。


看着那个人乐在其中,自己也觉得与有荣焉吧。


还说什么前途黯淡,还叹什么流年似水,赶紧先吃饱作数。


喜欢的作家亦舒常在自己的作品里形容——


生活苦涩,先吃甜品。


脸皮老老,肚皮饱饱。


以及,吃饱喝足,人生观都不一样。



和X的每一次见面,都会选在不同的地点,吃不一样的食物。


除了辣子鸡丁点过两次,在武汉,在北京,我记得。


生日前夕,在三里屯见面,正是世界杯让人沸腾的日子,我们到了一家西餐厅,我点了一杯鸡尾酒。


饭前我们祈祷,珍重这一分一秒。


我不是基督徒,但我喜欢这种仪式感。


身边坐着满满的异域面孔,不知道他们看到这幅画面会做何想,不过,看客做何想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我可能一心沉浸在谈话的氛围里,导致切牛排的方式很可笑,自己都没有发觉,是X委婉指出。


我也偶尔会想,X究竟好在哪里——


没有多么惊艳的外表,没有幽默的天才。


后来我慢慢体会到,尤其是当我目睹其他人,回味从前的感情经历的时候,我知道X最令人心旷神怡的优点是——


一种留有余地的善解人意,和温柔可亲。


那是一种无须多少言语堆砌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舒服——像蔡健雅的歌里唱的「被子里的舒服」。


像是秋日里的一杯温拿铁,或者柠檬茶,没有轰轰烈烈,只有细细密密的暖意与清甜。



吃饭的时候,彼此往往会倾诉工作上的惊喜和压力,或者针对一些带有道德色彩的词语发表各自的看法。


我们常常意见相左,各自据理力争,却不企图相互说服,像水流入大海,始其所当始,止其所当止。


两个人坐下来吃饭,其实是两种人生轨迹的暂时交汇,是火花四溅,是互相排斥,还是平和前行,都不如看上去那么简单明了。


我珍惜这样每一次见面每一顿饭的每一分钟里的每一次思想和眼神的交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