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根
省略号有六个点,我们是六根不清净的六个媒体人。略有点文化,略有点情趣,略有点思想。每日送上略有点意思的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6工作室  ·  A6工作室解读2024年理赔年报之中路财险篇 ·  昨天  
A6工作室  ·  A6工作室解读2024年理赔年报之中路财险篇 ·  昨天  
深圳晚报  ·  深晚天天读 | 外贸第一城 ·  昨天  
天玑-无极领域  ·  前几天吃饭,一个80后、一个60后,都属于半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根

冯路 | 橡树的诗:根植生活,眺望时代

六根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5-01-19 07: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对诗集《橡树的诗》的评论,介绍了作者冯路以及诗集的内容特点。文章提到橡树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在诗歌创作中所展现的技巧和特点。同时,文章也详细介绍了橡树本人的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冯路及其《橡树的诗》简介

冯路是一位山东省作协会员,出版了多部诗歌作品。他的诗集《橡树的诗》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和风格。

关键观点2: 橡树作为文化符号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橡树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有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如力量、智慧、长寿、强壮等。作者在诗歌中借助橡树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关键观点3: 橡树诗歌创作的技巧与特点

作者在诗歌创作中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借助普通生活物品演绎内心情感。他的语言风格脱俗平凡,能在淡泊的运笔中见风见雨,化腐朽为神奇。他的诗歌既有水一样清洌的性情,又有火一般的炽热滚烫。

关键观点4: 诗集的几个特点

诗集《橡树的诗》有几个显著特点,包括选取的意象有代表性,语义丰富多样,情感的抒发绵延深沉。这些特点使得诗集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和强烈的感染力。

关键观点5: 诗歌创作的情景关系

王夫之对诗歌的情景关系有深刻见解,认为情景关系是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从诗集可见,诗人橡树追求情景关系的完美融合,这也是我们一众从诗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关键观点6: 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诗歌是生活方式,其终极意义是化解生活中的困境,将自身从困境中解救出来。诗集《橡树的诗》所产生的力量,是我们安度尘世的良方。


正文

文 | 冯路

在诗性的光辉下,读诗与写诗,都是人间快事。

打开一本新的诗集的感觉,是温馨的、快乐的。诗集是我们心灵的后花园。这里是诗人的回忆与遥望,是诗人心灵的宣泄、艺术的集合,更是智慧的结晶。无论诗中表达的是痛苦还是快乐,孤独还是幸福,困顿还是达观,迷惘还是清醒,都无不闪耀着诗性的光辉。

很小的时候,学校门口有一棵橡树,我们喜欢它的果实。一端毛茸茸的,另一头光溜溜的,是松鼠等动物的上等食品。一到课间,我们常常跑到橡树下去捡拾橡子,握在手里有一种坚实的质感,隐隐感觉到生命是有硬度的。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橡树是世上最大的开花植物,生命期很长;也不了解橡树抗逆性强,耐干燥,抗霜冻,耐环境污染,对各种土壤适应能力强。难怪2001年橡树被选为美国国树。

长大后爱上诗歌,印象最深的是舒婷的《致橡树》。舒婷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她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自此,对橡树的敬意又多了一分。

其实,橡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有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在欧美文化中,橡树是力量的象征,与权威相连,它有着非凡的威仪、特别的气度和神秘的力量;在德鲁伊特教的祭祀仪式中,橡树被作为轴心摆放,象征着男子的睿智;它的果实被视为德鲁伊特教的圣果;在古罗马,人们在新婚夫妇结婚时会在橡树上系上红丝带,寓意两个人的婚姻生活能够幸福甜蜜,日子能够蒸蒸日上。

据说,梦见带着橡树叶编成的头冠,是成功的征兆;梦见攀登橡树,则意味着事业顺利。人们还常常将红丝带系在橡树上面,表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期盼。在家人出行时,人们会在树上挂满红带子给家人祈福安康。橡树的材质坚硬,树冠宽大,被认为是长寿、强壮和骄傲的象征。可见,橡树的寓意和象征非常丰富,它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物,更是人类文化中的一种精神象征。

基于此,我开始品味欣赏《橡树的诗》。

《橡树的诗》,当代文艺出版社

常言道诗品即人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诗即是人。读诗,要先读人。

诗首先必是自己的,然后才是读者的。一样的道理,读橡树的诗,应该得先读橡树这个人。

橡树的文字朴实细腻,很有生活底蕴。在生活的背面,橡树会写出淡淡的或浓浓的诗意来。他所选用的意象都是些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物品,利用这些身边事物的唇语,演绎他内心出世的情感。他的语言风格有着脱俗的平凡,在淡泊的运笔中,见风见雨,化腐朽为神奇。

橡树,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温文尔雅,很有些文化人的书生气质。但一旦了解了他,就会发现他颇有些“橡树”的硬度。

他为人谦逊真诚,言辞谈吐朴实真挚,犹如橡树。能于喧闹中安静读书,更能在浮躁中真实做人,踏实做事,人树合一。

翻开《橡树的诗》,封面是诗人自己设计的,大气朴素,内涵丰富,犹如其才。

书是线装,结实耐翻,犹如其人,踏实内秀。

有人说,诗歌是一种抒情——秘密的、固执的、有效节制的抒情;是一道除法——除去多余的修辞、空洞的意象、四溅的口水,做到准确、简洁地还原心灵;是一场遭遇——在和生活、自然、时光突然的照面过后,留下的是安然和宁静。

深以为然。

橡树的诗植根于生活。一首好诗是对生活的沉淀,是诗人回望深浅不一的脚印时溅起的思想火花,是灵魂刹那的颤栗,是对熟视无睹的事物瞬间的再认识,所以诗既是个人的又是大众的。橡树总是擅长于把极个人的东西通过长短不一的文字,从个别现象中提炼出本质的东西,或深入或浅出地转变成大家的认知,因为这飞跃,诗便从个人走向了社会,从小我转化成为大我。

如《一个人走过丝绸之路》:

一根西汉王朝的蚕丝

在一个叫张骞的男人手中牵着

一直走了两千年

走成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

我知道他不是一个人走的

如今我想一个人沿着他走过的路

从长安开始出发

越过几个内陆省到西亚到地中海

然后再走得远一点

在一个哥伦布没到过的岛屿住一个季节

并用自己的名字为它命名

想家了就开始从海上回来

我当然要规划行程

行程大约四万公里

恰好是绕地球一圈的距离

我拒绝使用现代交通工具

最多骑骑马或骆驼

或者使用小木船

非洲人的独木舟不行

因为我也要带一些当地的特产回来

还有一些张骞没发现的作物的种子

我要让它们在我的家乡开花结果

都说好的诗歌是一种圆满。是一种有着向心力的磁场。这首诗歌就有一种独特的“磁场”。

橡树使用大量象征性的语言来传递心声,但是不讳涩,不生硬,思想物化,不露筋骨。——即他用浸染上感情色彩的具体物像来暗示丰富的的内心世界:他要出发,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出发,他要带回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家乡,为了祖国。他要走出不同寻常的路,他要开拓张骞没有走过的路,他要冲破某种禁锢,他要寻找自己心中的诗与远方。诗歌不仅大气,而且内涵丰富,字词之间,跳动着的是铮铮男儿心,火热滚烫。

从某种意义上说,橡树的诗就象他的人,既有水一样清洌的性情,语言也随他的这种散漫、闲意和慵懒,汩汩地从他心的湖泊自然地流出,带着词句原初的淳朴和剔透,和他心灵的芬芳;同时又有火一般的炽热滚烫,想要燃烧,想要绽放,想要给这个世界一丝光明。

再如《逆行者》:

三十七度三的春天

听诊器的春天

CT影像的春天

呼吸机的春天

太阳鸟的翅膀无力地垂下

为了凤凰的浴火重生

我爱的人已经出发

我把卑微者的敬意

献给敢于直言的勇者

献给敢于说出真相的人

献给敢于牺牲自我的战士

献给不畏权势淫威的人们

为了这个春天的希望

我致敬的人已经出发

这首诗同样让我们读出了风骨,有一种读完一遍还想再读一遍的感动和欣喜。这首诗把我们拉回疫情初期,那段风雨如晦的特殊岁月。逆行者像一束光,在我们束手无策的时候,照亮了这个世界。

橡树用诗浓缩了那个时代,站在某种高度,徐徐道来,冷静而客观的语言给人极为鲜明的画面感,朴质中蕴藏深情,把沧桑沉淀到文字深处,而且语调真切,毫不做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赤城之心。

本诗对事件细节进行近距离的冷静、客观的描述中,使诗歌能够准确、深刻、清晰地写出某些复杂的生命体验,以获得进入这个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的通道。我想,当我们能够用一种旁观者的清澈与冷静来进行表达时,我们就找到了要找的东西。

我们喜欢这首诗,它达到了人、意念、和语言三合一的境界。语言随风而生、随气血而舞。语言只是意念的一场旋风。随心境自然而生成。你接近这场旋风时,你已经被吸入它的核心灵魂。

有人说,诗歌写到一定的状态,语言已经退居其次。语言已经只是心灵的奴仆,跟从情绪迈开它细碎、本真的脚步。当一篇文字读完,你如果感受到的已经不是文字本身,而是诗歌所呈现的心境和意念,你已经深深融入那种心境和意念的磁场中,不能形容、不能自己。这样的诗歌一定已经是真正好的诗歌了。

当然,好的诗歌一定离不开好的意象。

读完诗集你会发现,作者在很多首诗中,非常喜欢用“月光”和“橡树”作为意象,来代替自己表达抒情。

如诗歌中他这样写到:

月亮忧愁地看着我

我也忧愁地看着月亮

对影成三人

我更想此刻

自己是一缕自由的风

再如:

今夜的月光

是橡树的月光

我一路风尘从六朝古都赶来

为这三秋桂子,涛声钱塘

还有你一回眸的模样

都说喜欢月光的人,内心是皎洁的;喜欢大树的人,筋骨是笔直的。除此之外,橡树还有自己的特别的情怀,时而坚硬,时而柔软,时而铿锵,又时而低沉。的确,一首诗的气韵是否饱满、流畅,关系诗的质的;一首诗的气质是否出类、特别,关系诗的品格。品格既是外在的气象,又是内在的意蕴。所以说,是气质把诗从其他文体中区别出来,气质最终会主导审美。诗人的气质,就是诗歌的气质,在这嶙峋的世界,留下自己深深的足迹,和心灵的呐喊。

橡树诗如其人,诗人笔触细腻、诗心敏感,善于把生活与自己的小情绪融合起来,“从小处着眼”,不喧嚣,不争执,安静的忧伤在字里行间流淌诗意,清澈的诗心在红尘深处起伏跳动。

橡树的这本诗集,浓淡适宜,情绪饱满,语言运用得极为熟练。大致说来,有这样几个特点:

选取的意象有代表性。

诗是用可感可触的意象化的语言来说话,一般应回避那些直白的叙述或议论性语言。显然,这首诗里的信息远比日常语言丰富得多,而且,极具立体感。

比如:

从清晨到黄昏

陶罐和祖母一起移动

从大地中取出水

哺育她的子女

带有花纹的陶罐

是祖母的饰品

它来自大地的泥土

和大地草木的火焰

——《祖母的陶罐》

作者选取了“陶罐”这一意象,赋予了它特别的内涵。陶罐,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祖母的象征,它在诗人的笔下充满灵性。诗人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关注现实,字里行间总透露出一股炽热的情感,悲悯,怀念,深爱,并且不止于此。这样的诗给人阅读和想像的空间很大,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语义丰富多样。

“诗含两层意,不求其佳而自佳。”(见袁枚《随园诗话》)这首的长处就在于运用弹性的语言,变出许多花样,装进许多内容。而且运用象征手法,借助其他生活物象尽可能地扩大意象的内涵。

如:

那两个象形的符号是我

方方正正的汉字

你可以想象一棵树

一棵笨拙而笔直的树

想像它一年四季的样子

这里运用“符号”和“树”,意象简单而普通,但是和“方方正正”“笨拙”“笔直”等词语组合在一起,就让语义变得丰富起来,耐人寻味。

情感的抒发绵延深沉

好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有坚硬的核,所有的词语都服从于这个“心脏”,作者大大拓宽了词语的情感界限。当两个毫无关系的词语在诗歌里亲密携手,情、思与物象的结合比较和谐,思路比较开阔,情感的抒发愈发深沉。

如:

通往杨树林的小路长满荆棘

听不到开花的声音

你的喘息和怦怦的心跳

思念如何挽住你的温柔

我的村庄越来越小

村庄的天空越来越低

跳蚤老鼠小偷疾病和

美国白蛾疯狂生长

泪水和绝望一同决堤

是谁偷走了我对你的爱

我的故乡

——《给故乡》

诗人善于把现实的景象和心理意象交织在一起,组合成一种观察角度或心理姿势,而个中情感言外自生,秘秘宣发,直入心扉。故乡,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可替代的,这份爱或许是疼痛,或许是怀念,或许是惋惜,极易让人产生共鸣。

王夫之对诗歌的情景关系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情景关系是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涉及到诗人内在情绪与外在世界之间的相互感发。这种感发不仅激发了诗人创作的欲望,而且在诗歌中表现为情感与景象的和谐统一。

王夫之强调,诗歌的意境由情和景两大元素构成,而情景结合的方式有“景中情”“情中景”“妙合无垠”三种,而 “妙合无垠”是情景关系的最高境界。在这种境界中,情与景达到了完美的融合,不分彼此。从诗集可见,这正是诗人橡树追求的目标,当然,这也应该是我们一众从诗者追求的目标。

诗歌不是一个竞技场,它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它的终极意义不是为征服或超越一座大山,而是去化解大海中迎面而来的大浪。

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的意义,是为了一次次将我们自身从生活的困境中解救出来。那么,一本诗集所产生的力量,就是我们安度尘世的良方。

2025年1月6日

作者简介:

冯路,笔名海灵草,山东省作协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四部,诗集一部,合集两部。诗歌作品发表于《诗刊》《绿风诗刊》《诗选刊》《诗林》《星星》《山东文学》《扬子江诗刊》等刊,入选多本集子,曾获国内多个诗歌、散文奖项。

这是六根推送的第3531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