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貌神情,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那些令人心旷神怡的词句,读来唇齿噙香,犹如置身千年前繁花似锦、活色生香的宋代日常生活之中。
十位宋代词人,一人一首传世宋词,一生一定要读一次。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全词二十一句,通篇用赋体作法,铺张扬厉,对偶排比,堪称一篇词体的杭城赋。
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之作。
读了这首词,谁人不感慨杭州的繁华与富庶。
晏殊的词作,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
晏词有的描写男欢女爱、春花秋月,有的抒写伤春怨时、离情别恨,多有清新之辞、娴雅之气。其词还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与人生体悟,具有士大夫的气质,可谓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过渡者。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
此词广为传诵的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
沈际飞:“无可奈何花落去”,律诗俊语也,然自是天成一段词,着诗不得。(《草堂诗余正集》)
在绝美的语言下蕴含着哲理,所以,才一再被人传诵不绝。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苏轼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这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也是北宋词坛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奔腾不息的大江,豪气干云的历史人物,在苏轼笔下,一一铺陈开来。历史人物的风流更衬出作者的悲伤,时光流逝,留给他建功立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转眼,人生华发。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苏轼在宏大的《赤壁怀古》中,唱出的是时光流逝的悲哀。
秦观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
作为老师的苏轼,最钟爱这一句“山抹微云”,送了秦观一个雅号“山抹微云君”。
全词写与心爱的妓女离别之苦,其中又暗含着身世飘零的感慨,以艳情融入身世之感,语言极美,令人一唱三叹。
这首词笔法高超还韵味深长,至情至性而境界超凡,非用心体味,不能得其妙也。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
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如“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也。
周邦彦,北宋词人,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
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触发乡愁的契机非常微妙,有时是皓月当空,有时是笛声一曲,有时是万家灯火,而对于周邦彦来说,是那池中盛开的荷花。
生于江南之地的他,荷塘里藏着他童年的记忆,那芙蓉摇曳的深处,有着美好的往事,是故乡最纯真的记忆。
陈廷焯《云韶集》:
不必以词胜,而词自胜。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荷塘”,那里藏着对故乡最深的眷念。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在李清照笔下“物皆著我之色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读罢全词,她对赵明诚那苦苦思念之情便从字里行间洋溢而出,一位不堪忍受离别之苦的少妇形象生动地立在读者眼前。
当思念到了李清照的笔下,总是显得那么美,又那么动人。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陆游集豪放婉约于一身,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真挚动人,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或寓意深刻,又和苏轼比较接近。
陆游生于两宋之交,年少时就体会过战乱之苦,此后,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恢复河山。
这是陆游的一曲悲歌,他曾在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月的戎马生涯,那是一段最值得怀念的岁月。
被弹劾罢官后,他退隐长达十二年,岁月逝去,可梦想遥不可及,令人黯然神伤。
当梦想在时光的指尖滑走,我只能看着,却无可奈何,这就是陆游的悲伤。
辛弃疾,别号稼轩 ,一生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晚年有强烈的孙权情结,他钦佩孙权,在群雄环伺的三国时期,能够坚守住江东,拒敌于外。
在这首《南乡子》里,辛弃疾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辛弃疾一生赤子之心,无法在现实中抒发,只能流露在词中,这是他的不幸,却是后世读者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