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刷屏信息:
前两月经济数据公布
三月,气温渐渐变暖,但新冠病毒的媒体热度毫无预期般降温的迹象。
人们争论起了病毒的起源,对比着中外防控措施,小小的病毒,带动起舆论中关乎治理优劣的大讨论。
争论中,人们似乎忘记了一个重要的新闻——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1、2月经济运行数字。
中央媒体转发了国家统计局的通稿,标题着重强调“1—2月国民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1-2月份,综合看,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在各项政策措施作用下,企业复工复产加快,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有序运行,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上述表述,也出现在了各大媒体微博所呈现的短内容中。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t23WYhEU5QwGTxsEicSVojh7QkofZsXF2ZgspWHVWhpQKWjcKbngSXEVGaoH5R59qX8a540NTibhVKcbhpH4eicQg/640?wx_fmt=png)
不同媒体的重点有取舍,但大抵都同时保留了“较大冲击”和“可控”这两个表述。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t23WYhEU5QwGTxsEicSVojh7QkofZsXF2JUdKPmLB3pib4O0lEmELPQUbk6zhibSrBwaniaslVLrApibbReddcb35iaQ/640?wx_fmt=png)
或许是因为受众对数字不感兴趣,或许是因为数字不能说明什么,市场化的媒体对这条新闻提不起什么兴趣,深入解读和分析并不多见。
社交媒体的热度更是在冰点了。
然而,这是一条重要的新闻。在统计局官方网站随后发布的详细数字中,官方详细呈现出疫情冲击下令人心忧的经济数据,我们还能看到那些受到冲击行业的详情,它能为我们的就业、工作、生活、投资提供价值。
三
信息对比:
这些行业最惨
统计新闻不该只关注文字解读,而应该回到数据本身,如果详细查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我们会发现如下一些事实。
先看看宏观数字:
•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不过医护设备、冻肉、高科技产品保持高增长。
• 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0%。除了金融、信息服务业,其余行业不同程度下降。
•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当然如你所预料,人们都待在家里,生活必需品消费增长了。
• 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3323亿元,同比下降24.5%。降幅低于平均水平的主要是高科技行业。
• 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41238亿元,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20406亿元,下降15.9%;进口20832亿元,下降2.4%。进出口相抵,贸易逆差426亿元。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同比和环比的含义,同比实际上是与去年同期比,环比则是与上一个相邻的统计时间段相比。2020年1月同比,比的是2019年1月;2020年1月环比,比的是2019年12月。1、2月份,本身有些行业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上文的同比数据更能真实反映下降情况。
用图片来看或许更直观。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t23WYhEU5QwGTxsEicSVojh7QkofZsXF21q8e3UmmiaJPwryoQ3ibsxFOvJyVJduzhGArcnCbicsbn3bOJcqbPTutA/640?wx_fmt=png)
上图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t23WYhEU5QwGTxsEicSVojh7QkofZsXF2ueicQgRaBYrdEy06z17uDSG4GYjnFcX88nXpyyyqQ8r2ynY3CATia93w/640?wx_fmt=png)
上图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t23WYhEU5QwGTxsEicSVojh7QkofZsXF2Xts9BRNCnInVem9Ka6SqpYfn7bsw1B57icT3HNo5wFSmhGJbibotH6HA/640?wx_fmt=png)
上图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t23WYhEU5QwGTxsEicSVojh7QkofZsXF22JLqa6fgXgJANAnWQWMUpS6AmbG1btOgshWVZ8ErzWhMcSiamMhs2XQ/640?wx_fmt=png)
上图为房地产开发投资。
可以发现,它们都在2020年1、2月时出现了陡然下滑的曲线,而出现增长的,则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如下图:
再来看看最受关注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分类中增长的,只有三项,粮油食品、饮料、中西药品类。这个不出意外,下图我们已经用红笔给大家勾出了
• 其余的都在下降,其中最惨的是餐饮、服装、汽车、家具、装修、珠宝、汽车,都是30%以上的同比下滑度。
• 而我们对比2019年全年消费品数据,除了汽车同比下降0.8%,其余项全部为增长,连珠宝也取得了0.4%的增长。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t23WYhEU5QwGTxsEicSVojh7QkofZsXF2q5wRp3PETibcouhS38JgE2BfHBCELuZ26nRhibwCjQqj5XicZfzkj9cicg/640?wx_fmt=png)
而且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春节时间不确定,所以中国统计局通常都把1、2月份合并起来统计,我们无法查询单月数据,但考虑到封城等措施是1月23日后才实行,全国各行各业之后才逐渐停摆,而1月份大部分店铺都在正常营业。
也就是说,2月疫情防控措施的真实经济影响,其实比上述统计数字呈现得还要重。
四
信息时间线:
复工的迫切性
实际上,也正是从2月底开始,恢复经济正常运转的“调子”就越来越明显了。
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传来消息: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
进入3月,复工呼声越来越高。
新华网发布评论,称复工复产需打破农民工返岗“梗阻”,文章指出——东部地区的企业在响应复工复产号召的同时,面临着严重的“用工荒”,而中西部地区的大量农民工却滞留家乡,等等。打破农民工返岗的诸多“梗阻”,对有效衔接用工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形势稳中向好意义重大。
当天的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
要抓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精准有序扎实推动复工复产,实现人财物有序流动、产供销有机衔接、内外贸有效贯通,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要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推动复工复产,努力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当天,《解放日报》等地方媒体也与中央媒体共振,纷纷发表评论——经济社会切忌“长时间停摆”。
到了3月10日,除了湖北,其它地区的复工指数均已经超过50%。由中央媒体推出的这份指数,足见复工保经济需求的迫切。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t23WYhEU5QwGTxsEicSVojh7QkofZsXF2nYh2R0e2qqwdk7Tic1ibshf5crtEibpWFWPfTo21QkRQmEaLAMn1icCe3w/640?wx_fmt=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