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篇日本行记后面,有人留言道:
攻略没做好,吃的太寒酸太没特色了
我并没有回复这条留言,因为几句话说不明白。这里正好可以用一篇文章的篇幅来聊聊,我对旅游和旅游美食的看法。
日本美食类的电视剧在国内有大量的拥趸,最有名的其实是两部,一部是《深夜食堂》,一部是《孤独的美食家》。当然,《深夜食堂》又更加有名一些,虽然国内拍了一部不知所云的中国版,但是始终没有毁掉这个原版系列的名声。
所谓的《深夜食堂》其实就是大半夜一些睡不着觉的,刚下班的,或者是平时无空聚的朋友,在一个深夜营业的小饭馆的故事。这些人不用说,都是些社会边缘人,这些人吃的菜呢?其实也没啥好菜。这家小饭馆的菜单其实只有猪肉味噌汤套餐。不过老板会根据客人的要求做各种客人想吃的东西罢了。于是,不一样的边缘人和不一样的饮食习惯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电视剧。小林薰扮演的老板,看上去不苟言笑,深不可测,其实是一个内心柔软的家伙,这部戏更重点的其实是在人心。
不过,我其实更爱看的是《孤独的美食家》,孤独的美食家其实是一部更纯粹的美食剧。松重丰在剧中扮演一个在日本各地四处跑的一个杂货商人,他总是匆匆忙忙的来到某地跟客户见面,聊好事情。然后,走出客户的家门,就一句,哎呀,哥我饿了,哪里有吃的啊。
然后,他就在附近寻找美食,运气很好每次都能找到好吃的东西,每次都吃的津津有味。他的饮食方式,就是日本人中国人以前很忌讳的在外面“一人食”。我有很多朋友都说,即使一个东西再好吃,一个人出门在外面吃饭也是无法接受的。我倒是毫无不压力,经常一人食,我也理解他的快乐,一人食的时候,首先不需要分享,然后不用担心对方的选择让自己为难,也不用担心自己的选择让对方为难,可以自由自在的吃东西。
其实,我因为之前创业,曾经有大量的时候,自己在城市里面游荡,就过着孤独的美食家的生活。我深爱这种生活。这也是我去旅游时候的态度。比如,我去香港旅游了n次,除了香港本地的好友带我去吃的特别好吃的本地火锅,以及一个前同事带我在中环吃的高档中餐以外,我在香港从来没吃过什么贵的东西,也没吃过什么网红美食,都是随意的逛。逛到的时候,在附近寻找吃的,一家一家的去探访,在外面看里面的人数,排队太多,再好也不去,吃不到新鲜,而且经常有盛名之下其实难付的问题。完全没有人也往往不去,那可能是确实做的不好,连街坊都不愿意照顾你生意。
当然,这只是大概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把一切交给运气。香港和日本是我心目中最适合进行孤独的美食家的实践的两个地方。首先,基本的食品卫生水平秒杀国内。不管是餐具消毒,还是食材新鲜度,去过的人都有口皆碑,无需讳言。另外是价格其实并不贵。
这是我跟很多人出门旅游的最大差异。很多人去过香港大谈有多贵。我大谈有多便宜。他们去的是,有名的店,那些网红的店,奔着鲍参翅肚去的。我去的是街边的店,市民喜欢光顾的店,奔着日常美食去的。就跟我去旅游的时候,喜欢走路,而不喜欢坐车一样。
其实,如果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直在坐车,你有特别明确的目的地,那么你对一个城市的观感,其实就只有交通工具和那些目的地。但是我不同,我喜欢规划一个走路的路线,从一个目的地走到另外一个目的地,所谓的闲逛,目的地,甚至没有在街上闲逛更有意义。比如,我在香港住在大角咀,走路走到海港城坐天星小轮过海,然后去爬山。一路上看到无数好玩的东西,本地市民的集市,公园,商场,甚至还路过了一大片卖纸扎(给死人烧的)的区域,还遇到说粤语的美女向我问路。
在日本也是,我们在大阪没有做任何的攻略,楠子倒是有几个目的地:
1、道掘顿美食街
店名:蟹道乐、一兰拉面、元祖串
2、天王寺动物园
3、浪速之汤
4、心斋桥
5、环球影城
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完全按照这个名单去逛。而是随便找一个地点作为起点,规划一条线路,然后一路瞎逛下去。这是我们发现的一家烤肉店,不知道是不是有名的店,但是味道很好就是了:
第二天,我们逛的时候,吃了一兰拉面。这家是一个网红店,我上文也聊了几句。这家在国内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我有朋友说非常好,也有朋友说非常难吃。事实上,对我来说,还好。因为我们一路去玩了9天,吃了好几次拉面,不能说,都特别好吃,但是,有了各种各样的选择,你会得到更好的体验。事实上,日本拉面太多了,只要你肯逛,到处都是。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松屋,当然松屋在日本是相当平民的食物,基本上是连锁的最便宜的饭馆之列了。那天一早我和楠子就准备从大阪做电车去京都,即使是梅田那么热闹的地方,很多店都没开张。我突然想起头天晚上在惊安之殿堂玩的时候,凑巧看到街对面有松屋,而且松屋是24小时店。于是我们就吃了第一顿松屋。
让我大为感慨的是它的价格,我们两个人吃的非常饱胀的这一顿,才花了17xx日元,其实还包含了我单点的一瓶乌龙茶饮料。
后来,我们在京都还吃了一顿松屋,这一顿则只花了1200日元:
你可以发现楠子两次点的都是韩国泡菜锅,而我呢,第一次是猪五花,第二次是牛五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而我喜欢穷尽一家饭馆里面我喜欢的每一个组合,最后得到一个最safe,最喜欢的组合。
楠子之前心念的道掘顿的蟹道乐,我们去道掘顿玩的时候,确实也看到了。不过人实在是太多了,当时是6点钟,据说要排队到8点半才有的吃,所以我们放弃了。
后来在京都从清水寺出来,楠子想起以前来清水寺导游带他们去过一家不错的蟹店,于是我们就吃了这家,札幌螃蟹家。人也不少,我们吃的很high,一只整个的烤松叶蟹,烤的帝王蟹钳子和帝王蟹小锅。
真是吃的手都累了。
在京都的锦市场瞎逛的时候,楠子觉得晚上吃的零食有点多,都不太想吃饭了,我却执着的想吃顿好的,无意中找到了这家和牛店。味道意外的超级好吃。
我甚至在朋友圈写出了“日啖和牛五百克,不辞长作霓虹人”的千古绝唱。
京都吃的很过瘾的还有这一顿,我们在京都JR站里面逛的时候,发现的这家铁板烧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