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缺剧本,早不是什么秘密。
除了动辄扎进畅销小说和网络视频,包装有粉丝基础的IP,这两年,另一个借船过河的招是——翻拍。
远到美国,近至日韩,买买买。
口碑那是一片更比一片低
Sir今天要跟你说的这部也是——
《捉迷藏》
与去年大幂幂演的《我是证人》一样,《捉迷藏》的原版同样来自韩国。
同名,《捉迷藏》。
韩版《捉迷藏》
韩版《捉迷藏》当然是一部成功的惊悚悬疑片。
2013年本土上映19天观影人次突破500万,成为第三部创下该票房记录的韩国惊悚片(速度远超《杀人回忆》的60天和《追击者》的73天),总观影人次高居当年韩国票房排行榜第七名。
纵然电影某些方面不如人意,但凭借韩国成熟的工业体系及其对社会脓疮无所顾忌地揭破,仍令电影整体观感在合格线以上。
而中国版《捉迷藏》。
宣传期不停主打男主“霍建华”。
临上映又传出因“尺度太大”被迫延期的新闻。
票房至上的市场导向与无可躲避的审查,隐隐让Sir有不祥预感。
果然,不幸料中。
再一次的,中国版成为一次意犹未尽的模仿。
先从故事说起吧——
男主张家伟(霍建华 饰),强迫症中产,一张桌子每天能擦二十遍。
有一天,来了通陌生电话。
是哥哥的房东打来,催男主交房租,莫名其妙,他哥哥多月未交房租。
他失踪了
带着层层疑惑,男主开始探究多年未见的哥哥的生活。
哥哥住啥地方?
几十年楼龄的老旧居民区,脏乱差,没人管。
更可怕的,这里但凡独居的人,都接二连三地被蒸发。
男主挨家挨户跟邻居们打听哥哥的下落。
但光是提个房号,都能把别人吓着。
有蹊跷。
同时,光顾着寻人的男主,家里后院也着了火。
他的老婆孩子,被一个神秘头盔人盯上。
Sir不得不说这造型太土鳖
好好的一家子,莫名其妙就摊上事?摊上什么,Sir就不剧透了。
《捉迷藏》与Sir之前推荐的《屏住呼吸》类似,都是关于潜入他室。一个是贼被户主设计,一个是户主被贼玩弄。
但核心设定殊途同归,都在说,家,远没有你想象的私密与安全。
最安全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这就是此类惊悚片的吓人伎俩,不断颠覆你的惯性认知,就连家,也变成危机四伏的凶险囚笼。
它们追求的不是感官惊吓,是心理惊悚。
这当然比国内绝大多数敷个面膜就跑出来吓人的惊悚片刺激。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版《捉迷藏》就可推荐。
最直观的感受是,这片子复制黏贴的痕迹太重了。
中国版《捉迷藏》,在创作上基本操持一种保守(偷懒?)的做法,照搬照演,不求有功,只求无过。
就连中国人口语中不太常出现的词,也誊写过来。
像这种变态的寄生虫
那种变态寄生就该一辈子隔离起来
变态寄生虫是我们中国人日常会说的话?
更让人失望的是,皮上亦步亦趋的同时,骨子里却浅尝辄止。
先说表演。
霍建华硬件确实好,但如果跟韩版猪腰子脸大叔硬拼演技,毫无疑问,处于下风。
拿同一场车内戏说。
韩版里,妻子问起哥哥的事,男主表情呆滞,目光空洞,身体随着车子的颠簸不自主抖动,微妙表现出心里的不安。
中国版,妻子问完话,霍建华近乎完美地露出他的侧颜。
再说动作。
韩版有场天台肉搏戏,男主被锁喉,顶在天台边沿上命悬一线,生死一发时,他抄起手边一个花盆……
俯拍之下,激烈与惊险够恐高症患者喝一壶。
结果,这场戏被移到中国版,变成……
嬉闹意味的泼水节。
动作戏拍摄现场
最最不能忍的是,电影重中之重的内核。
兄弟两人的纠葛前史,是这个惊悚故事真正残酷的隐线。
韩版,男主小时候是孤儿,被领养到一个三口之家生活,哥哥涉嫌一桩强奸案,他为了“上位”,撒谎,诬陷哥哥。
这个细节不得不提,当警察询问他时,他盯着的,是墙上没有自己的家庭照。
多年后,他继承家产,结婚生子,过上了理想中的美满生活。
但某种程度,他和罪犯(神秘头盔人)一样,都来自社会底层,都是鸠占鹊巢的闯入者。
他们的背叛与杀戮,只为冲破阶级的结界,向更高处爬,影片最后的大战,其实是恶(显性)与恶(隐性)的倾轧。
而在中国版,男主与哥哥被设定成亲兄弟,他的身份得到“合法化”。
举证也模糊处理,男主只作为一个不知所情的旁观者出现,主动诬陷被洗白成无心之举。
最后的大战,自然回归到善恶对立的套路。
如果说韩版的鸠占鹊巢,积攒着底层阶级对病态社会的愤怒,那中国版《捉迷藏》,当杀手被扣上“偏执型精神错乱”的帽子那一刻——
社会的病,全被卸在一个疯子身上。
就差没有拿着大喇叭喊: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每个家庭,人人有责。
这太让Sir失望了——
不说过激的动作和性,是人物惨烈关系的投射,是内在情绪的出口。
很多时候,当我们站在足够的高度看清故事的全貌时,善与恶,就变得暧昧起来。
这是了解人性与世事之后的悲悯,而不是政治正确的黑白宣判。
中国版《捉迷藏》有一幕让Sir非常在意。
这场戏在韩国是这样的——
机位处于低角度,仰拍倚在门边上的男子,一开始,你透过玻璃门,看见凶手(影子)的快速移动。
之后,镜头从男子溅血的面部,移到凶器水果刀。
回到中国版,同样场景,就是简单一棍子。
影子没有发挥丁点儿惊悚效果不说,悬念张力也被打破(就连凶器都怂得一塌糊涂)。
这让Sir想起了《浮城谜事》中,乔永照杀人,为了过审,从“十三下”改成三下,最后以淡出(渐黑)处理。
如你所了解的,我们的电影与我们的社会总是产生巨大的错位。
周克华,邓玉娇这样的人物要不就被屏蔽,要不当TA出现时,就被解释成神经病。
也因为对审查的忌惮,在今天的中国银幕,无病呻吟的爱情与青春成为主流,而记录下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影像少之又少。
看着好好一部惊悚片被阉成“软蛋”的《捉迷藏》,Sir实在忍不住竖一个中指——
去你妹的正能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纸巾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