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风景读书
风景读书沙龙以旅游为出发点,由作者亲自为您读书,带您领略不一样的风景,内容主要涉及: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旅游设计、旅游投融资、旅游运营、实操案例等。我们要做的是专业课的阅读,有声,有色,有味,有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风景读书

永泰庄寨,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下)

风景读书  · 公众号  ·  · 2018-09-14 07: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风景读书

点击上方 蓝色字体 关注微信号 ,每天七点,陪你读书!


▼



分享乡村故事

讲述经典美文

罗德胤专栏为您呈现古村之美、

风景之美、旅游之美和阅读之美!

每周五早七点与您相约,

我们不见不散!






您好!欢迎来到风景读书的罗德胤专栏。上期我们对福建乡土建筑做了一个总体性的评述,同时也引出了永泰庄寨的话题。这一期我们就重点讲一讲永泰庄寨。


永泰庄寨


和土楼、土堡一样,庄寨也是一种用夯土墙或石墙围起来的建筑。典型的庄寨,是由一圏围屋加上里面的厅堂、堂屋和横屋组成的;厅堂又分上堂和下堂,有时候还有中堂;堂屋是紧挨厅堂的房屋;横屋是位于围屋和堂屋之间、方向跟堂屋垂直的房屋,有的庄寨的围屋跟横屋是相结合的;围屋的外围墙通常是两层高,上半部为夯土墙,下半部是石头墙;有的庄寨的围屋在四个角上还建有角楼,也称炮楼。


庄寨这种类型的民居建筑,在闽中、闽东一带是分布挺广的。目前看来,似乎是以永泰县为中心,在附近的十来个县市都有。永泰县现存的庄寨,根据县政协副主席张培奋先生告诉我的信息,总数有200多个。这个数量肯定是不少了,但是能占到全省或者该区域内总数的多大比例,那就还需要做详细的调查才知道。


“庄寨”这个名称,乍听起来也会让人感觉有些奇怪。庄和寨并称,到底是什么意思?张培奋主席是这么跟我解释的:“庄寨,内为庄,外为寨;文为庄,武为寨;自己叫庄,外人叫寨。”所谓“内为庄,外为寨”,说的是庄寨的建筑形象,从里头看是庄园,从外面看是寨堡。也就是说,庄寨的内部体现的是生活性,而外观则体现了防御性。所谓“文为庄,武为寨”,说的是庄寨的内部空间格局,强调了儒家文化所推崇的礼仪和秩序,而外观上,则体现了防御的军事属性。 所谓“自己叫庄,外人叫寨”,说的是有的庄寨,大门的门匾上明明写的是某某庄,但是当地老百姓还是会将它称为某某寨(比如永泰同安镇三捷村的仁和庄,又被称为青石寨)。


我自己的认识,“自己叫庄,外人叫寨”这个现象是特别有趣的。庄的意思应该是(或者至少是接近于)庄园,它的主人叫庄主。庄主这个称谓,就有点让人肃然起敬的感觉了,他不但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还要敢于肩负必要的社会责任,经常是上能连通官府,下可庇佑一方。金庸先生笔下的庄主,不少还是豪气干云的大侠。


而寨呢,通常能让人想起“山寨”。我们现在说的山寨,是盗版的俗称。在古代,寨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指驻兵之地,第二层是指民间自发修建的具有避难性质的建筑物,第三层就指强盗聚集之地的山寨了。山寨换个说法,就是一种非正规的军队,是“盗版”的军队。山寨的主人叫寨主,这就很明显是指强盗头子了。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古人眼里的强盗,并不完全是坏人。强盗如果是劫富济贫,那就成为好汉了。在官府管不到的地方,或者遭逢官府腐败的世道,老百姓往往会把希望寄托在好汉身上。四大名著里的《水浒》,讲的就是一帮强盗和好汉的故事。宋江率领众好汉三打祝家庄,可以说是发生在“寨”和“庄”之间的一场大战,而且最终胜利的一方还是“寨”。


明白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庄寨合并起来当名字的好处了。庄,代表的是日常生活,是礼仪秩序,是向上的文化认同。而寨,体现的是特殊时期的军事意义,是向下的威慑和拉拢。永泰这个地方,距离省城福州只有几十公里,但是又地处山区,所以她既要向省城的大传统靠拢,又要兼顾山区本地的小传统。庄寨这个名称,用在这里实在是太合适了。


解释完名称,我们回过头来接着讲庄寨的建筑。有的时候,光从形态上看,你是不能一下就区分出庄寨和土堡的。它们不但从外面看起来相似,连进到里头看,也相当接近,因为土堡和庄寨一样也有厅堂。


我自己的认识,区分土堡和庄寨,关键是看里面的房屋是永久性的,还是临时性的。庄寨是永久性住房,而土堡是临时性住房。在庄寨里面,不但有厅堂,它的住房也是分等级的,有长者住的堂屋(这里最靠近中心位置,通常采光也最好),有晚辈住的横屋,还有供地位更低的人或者用于储藏粮食的围屋。大多数庄寨的厅堂,在建造上都是比较考究的,有比较繁复的装饰。而土堡的临时性住房,就没那么多讲究了,构成围屋的是简单的、面积很小的房间,厅堂也没有繁复的装饰。


有的土堡,由于村民们重视,而他们在当时恰好又有比较强的经济实力, 并且他们对“临时”的要求,也不是三五天,而是更长的时间,那就会把土堡建造得质量比较高,有时候还配上了角楼。这样的土堡,看上去就更像庄寨了。但是只要你抓住房屋是不是永久居住这一点,还是能判断出她是土堡,而不是庄寨。


还有的土堡,虽然名称上有“堡”这个字眼,但它们并不是用来临时避难的建筑,而是永久性的住房。在学术分类上,此类建筑我个人觉得应该归入庄寨了。比如著名的永安市安贞堡,是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当地一位姓池的乡绅,于1885年开始,耗时11年而建成的超大型民居,占地约1万平米,房间200多间,堡内大小厅堂、卧室、书房、粮库、厨房、厕所一应俱全,还有水井和完善的下水道系统。这个安贞堡,显然不是临时性的住房,而是按照百年大计来筹划和修建的地主庄园。


永安市安贞堡


需要再次说明,我们在这里说的土堡和庄寨的分类法,是基于用永久性居住和临时性居住来作为划分标准的。如果不考虑永久还是临时,只看建筑形态,土堡和庄寨之间确实难以划出一道明确的界限。


其实这种类型与名称不相符的现象,在科学界也是存在的。比如熊猫,实际上是熊,但是名称是却叫“猫”。还有鲸鱼,实际上是哺乳动物,但是人们还是习惯性地管它们叫“鱼”。民居建筑的分类,一直是一个难题,出发点不同,分类的标准也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我这里提供的分类方法,和举的生物界的例子,也还只是基于个人的思考,远不是学术共识。


由住房的永久性和临时性,我们也能推导出土堡和庄寨的另一个可能是更为本质性的差别。土堡通常是全村共建的,而庄寨通常是村内某个家族自建的。庄寨和土堡的占地面积,大多在2000-4000平米之间。这个规模的庄寨,房间数量一般是几十个,可以满足一个大型家族的居住,再多的人口就容不下了。而同样规模的土堡,房间可以上百个,可以容下全村人口。


从这个角度接着往前推,土堡村和庄寨村的聚落形态,也是有差别的。土堡村咱们在上一期讲过,是由很多院落型民居加上一两个土堡组成的,村落的主体不是土堡,而是小型和中型的院落型民居。庄寨村,大概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很小的自然村(或者村民小组),由一两个庄寨就构成了一个村落。比如我们乡村复兴论坛永泰庄寨峰会的会场之一——白云乡的竹头寨,就是由建于明代(或清初)的上寨和建于晚清的下寨组成的。居住在这两个庄寨里头的人,也都是建造者的后代。竹头寨外头现在有一些小型的传统民居,它们是很晚才出现的。


另一种形态,是一个村落由许多中小型院落居居和若干个庄寨构成。这种村落的规模比较大,形态也显得比较复杂了。根据当地一位专家的说法,永泰历史上的庄寨,曾经是每个村都有四五座的,它们分布在村子的各个角落,互为犄角,同时与其他民居也保持一定距离。这个还有待进一步调查和证实的说法,至少听起来是符合逻辑的。庄寨的建造成本不低,它不会凭空出现,应该是这个地方先有了少量小型院落型民居,等到某一家出了个有能力和号召力的人物,由他带领着家族成员(通常是儿子们),在附近择地新建起一座庄寨;再往后发展,随着村内人口的增加,小型院落民居也会逐渐增加,而庄寨则总是要等到一个有能力的人物出现,才有可能建造。就这样,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一个村子在不同角落有几个庄寨的布局。


那些看起来是单独的庄寨,其实是建造者在选址的时候,选了一个距离原有民居比较远的位置,后来就演变成了独立的自然村。


现在我们回到上期说的,土堡为什么是实心的第三个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土堡和庄寨的分布范围很靠近,而且有相当程度的重叠,所以难免互相影响。土堡这种建筑,如果只有一圏临时性住房,平时又没人居住,跟附近的庄寨比起来,形象上就难免显得有些“寒碜”。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全村人一起努把力,把土堡里的厅堂加上,只要有决心,这倒也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


以上讲的是庄寨和土堡的区别。那么,庄寨和闽东大厝,又有什么区呢?我本人在闽中和闽东的福州及其附近出过几次差,实地看过一些庄寨和闽东的大厝。根据我的粗浅印象,这两种类型的建筑,最大的差别是防御性的强弱不同。庄寨的防御性比较强,围墙一般是两层或者三层高,墙厚也在一米左右,下半部分经常是用大石头砌筑,有的庄寨有角楼,有的庄寨的围墙还布满枪眼,还有的庄寨沿着围墙有一圈走马道(走马道并不是走马的,而是一圈走道,可以让人快速通行,以便调动兵力对入侵者发起反击)。闽东大厝虽然也有防御性,但是强度上就明显降级了,很多大厝的围墙只有一层高,有的是夯土的,有的则用青砖砌筑的,墙的厚度也只有30-50厘米左右 。角楼、枪眼、走马道这些专门用来加强防御的设施,在闽东大厝里是比较少见的。


走马道


闽东大厝


好的,两期专栏文章讲到这里,我们把从福州到龙岩这条线上的四种乡土建筑类型,进行了一次对比性的梳理。请读者记住我们在做对比时所采用的两条线索,一条是建筑本体的对比,另一条是将建筑放置于聚落整体后的对比。最后需要再次提醒读者的是,由于福建的乡土建筑类型极为丰富,我们这两期文章为了突出重点,是做了大大的简化工作的,有很多细分的建筑类型都被忽略了。这一点,相信行家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我也希望得到行家们对专栏文章的批评和建议。今天就到这里,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1、住建部编,《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2014年10月;

2、戴志坚、陈琦,《福建土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3月;

3、 陈志华、 贺从容,《安贞堡与福建西华片民居》,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读书打卡:新年,新规则

不知道如何共读的书友们注意啦,关于如何打卡:


1、将每日风景读书推送的文章不设分组转发到朋友圈,截图发给风小景或风景读书会员群均可,可以每天一发,也可以月末集中来发。 打卡时间仅限每日早7点-晚24点


2、打卡签到本着自愿的原则,小景主要是为了鼓励大家多读书,多学习呦~


3、针对当日忘记打卡的同学要记得“补打卡”哦(补打卡:将遗漏打卡的所有天数的文章在朋友圈转发,并截图给风小景,当月补打卡次数 最多1次 ),不然风小景也会督促大家打卡的哦!


关于完成阅读任务的奖励:


1、坚持每日阅读并 不设分组转发朋友圈,连续打卡签到累计一个月 的同学将会 获得2018年大地风景研究生班全年网络课程价值100元的优惠券 。详情请咨询风小景。大地风景研究生班报名链接:http://mp.weixin.qq.com/s/ca3E6crZhosUSEs9h5F75g


2、欢迎大家在 共读微信文章下方留言区留言,分享自己的读后 感,获得留言点赞最多者, 我们也将选出 3名优秀评论者 赠送 大地风景研究生班全年网络课程价值200元优惠券。



如果您想跟我们一起读旅游行业的经典书籍

立即报名



更多信息,请咨询风小景


识别下方二维码


我是风小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