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最敢说
真话
的经济
原创
干货
伪砖家简介
某基金合伙人,混过名校,厮杀于股市和宏观对冲市场数年。
如今专家甚多,高谈阔论,自觉不如遂取“伪砖”名号,经济本该理性,奈何阴谋论四起,骂娘声不绝,甚觉无聊说点实话以道“中国经济真相”。伪砖家胡乱之言,以贻志同道合者。
01
最近并不太平,看似平静的外表下暗潮涌动。
许多地产大佬,已经在上演逃离的戏码。
从王石辞去万科董事长,到王健林600多亿贱卖文创旅游和酒店等地产项目,再到潘石屹抛售各地的办公楼套现。
这些具有标杆效应的地产大佬,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逐步彻底地产,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不太看好这个行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否则,这些人精是不可能抛掉嘴边这块肥肉的。
如今,中国房地产的总市值已经达到400万亿,是GDP的5-6倍,货币供应量的2-3倍,真实社会财富的8-9倍,哪怕是十分之一的人套现,场外所有社会财富去接盘也接不起了。
这就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越到最后,能玩的人越来越少。
在这些大佬中,李嘉诚最早获得情报,所以离开得也早。潘石屹则是走的最为坚决。最近一两年,并没有爆出SOHO中国的资金链出现了什么问题,但是潘石屹不断地在大量抛售地产楼盘。
最近SOHO中国已经披露公告,将以35.73亿元的人民币整售上海虹口SOHO,从中获得毛利润约1.27亿元。
截至目前,潘石屹已经套现了236亿元人民币的现金。
SOHO静安广场、SOHO海伦广场、凌空SOHO、上海外滩金融中心、SOHO世纪广场等等,已经悉数抛售套现。
这一现象是十分值得重视的,咱们必须承认,这些大佬能够做到今天这个地步,那一定是比我们更聪明的,他们掌握的信息,眼中的行业前景理所当然地会更加丰富而深远。因此,
深入探讨、研究这些大佬的行为,尤其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地产大佬如此着急忙慌地离场呢?
伪砖家认为,最为直接和猛烈的冲击,还是来自资金链的釜底抽薪。
02
业内共识,房地产开发商的暴利来源无非以下两招:
一是通过关系寻租修改容积率,本来只允许盖10层的楼盘,通过规划更改,盖到15层,容积率提高了,在地价不变的情况下,利润自然成倍上升。
二就是通过土地抵押到银行贷款,或者通过其他渠道直接融到资金。
所谓贷款,其实就是增加负债,所谓负债,就是扩大杠杆。用1亿元的本金,撬起10亿,甚至上百亿的生意。
这种高负债经营、高杠杆运转的套路,是中国房地产商的普遍现象。
据媒体披露,目前内地142家地产企业负债总量接近3.4万亿。
还有一组数据显示:2016上半年,千亿级房企中,绿地控股资产负债率为88.36%;万科A资产负债率为80.6%;碧桂园负债率为78%;恒大的负债率高达81.79%;保利的负债率也近80%。
高杠杆意味着高融资,80%的负债率,也就意味着,100亿的资产,其中80亿是借来的。若是1万亿的资产,那么其中8000亿可能是借来的。
所以,别看王健林以600多亿出售项目,但里面包含13个旅游文创项目和76个酒店项目,平均下来每个项目才6-7亿元,相对于这些投资动不动几十亿上百亿的项目,这是何等的贱卖和白菜价?原因何在?就是因为这里的负债太多。
很多开发商表面看都是土豪,但看里子全是负债。
在经济上升时期,在房价上涨时期,在整个社会流动性泛滥时期,这个游戏当然可以一直玩下去。如果负债比率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倒也不会出现大问题。
但现在可不是那个环境,最重要的是政府可不允许再玩这种刀口舔血的游戏了。
1990年在日本房地产泡沫顶峰的时候,日本整个国家的住房价值相当于该国当年GDP的200%;2006年美国房地场泡沫顶峰的时候,美国整个国家的住房价值相当于该国当年GDP的160%。中国在今天的数据已经超过了当年的日本和美国。
在中国,房价总值与GDP之比已达到411%,远超过当年的美国和日本。
但是表面上看起来仍然是安然无恙。这一切都不是因为中国经济不符合一般规律,而是因为中国宏观调控的力量空前强大,人为拉长了经济周期,使得房价一直在涨,没有出现明显的价格回调。
这种不会破的泡沫,才是最可怕的泡沫。
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么高的杠杆除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还会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风险,而在现在这一敏感时期是必须杜绝风险的。
03
对房地产企业负债的清理整顿,前一两年就开始了。
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收紧,融资的收缩,也在去年就开始了。
这一轮挤泡沫和去杠杆,是对这些企业的釜底抽薪之举
,只是很多企业家底子厚,圈了不少地,有些还打着海外并购的名义,又从银行套取了不少资金,延续了一段苟延残喘的时间。
但这些大佬当然知道,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扛是扛不了多久的,那就索性撒手走人呗,
哪怕是后面房价还会接着涨,但鱼身都吃到了,鱼尾这种东西肉少刺又多,还不如让给别人,省的到时候因小失大。
从大环境来看,这一次降杠杆,并不只是针对房地产行业,而是全面的、系统性的,是整个中国经济的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型。
投资失速、需求不足,以放水和印钞拉动的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货币信用创造能力下降,这其实面临的是一次通缩和硬着陆的风险。
从全球来看,美联储加息缩表,欧洲和日本退出QE,中国当然也到了不得不紧缩的阶段。央行6月份金融数据显示,M2同比增速9.4%,创历史新低。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紧缩信号,如果接下来的月份还走低,那些借钱炒楼的,恐怕要跳楼了吧。
毕竟,没有流动性之水的滋润,房价就是有价无市的绚丽肥皂泡而已。这么简单的道理,可惜还有许多韭菜偷心不死,
以为自己能够吃到鱼尾并且全身而退,这个市场上,最后死的大概就是这种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