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日食记
温暖治愈你的心和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刷马桶不脏手,用一次马桶刷防污一周,这个马桶 ... ·  3 天前  
吃什么情报局  ·  120斤穿成90斤?超显瘦遮肉的神裤,再也不 ... ·  3 天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英国进口“美脚神器”!一磨一抹,死皮干裂全不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日食记

有人爱得要命,有人怕得要死。

日食记  · 公众号  · 美食  · 2024-09-26 16:22

正文

 

图文叽吖
编辑铃铛

有种花椒,泡水出来是柑橘味。

看起来毫不起眼香菜籽,闻起来是高级香水的尾调。

这些冷到不能再冷的事,都是因为我某一天在路上偶然看到一面墙。

因为这面墙,我吃了一顿饭,认识了一个人。



坐拥这几百个瓶瓶罐罐的,是位叫巴巴的四川姑娘,她在上海经营着一家主打香草香料的家庭料理小店

「一平米·香料墙」只是她“香料世界”的冰山一角。柜子深处、她的家里藏着更多的“魔法瓶”。而她掌握的成熟的香料配方更是多达上百种!

我像爱丽丝掉进“兔子洞”,闯入了一个充满奇香异草的魔幻世界,跟随这位年轻主厨进行了一场奇妙香料探索之旅


人形香料百科全书

回到开头的问题。

泡水是柑橘味的奇异花椒叫“葡萄柚花椒”,因为产自尼泊尔,也叫“尼泊尔花椒。顾名思义,它是柑橘酱或者葡萄柚的风味,常和水果一起用来制作甜品。

左:葡萄柚花椒泡水 图:manufacturezao
右:巴巴做的摩洛哥风味香料腌渍柠檬
香菜籽的味道也让人大开眼界。

它也跟我们日常熟悉的略带刺激的香菜味几乎没有关系,是一种干净清爽的橘皮风味,悠长而舒缓。如果加以炒制释放精油,还会浮现幽幽的花香。


而中国最古老的辣味来源则是另一种“花椒”——“椿叶花椒”。

“椿叶花椒”也叫“食茱萸”,是古代中国三大辛香调料之一。同样有别于花椒典型的辛香,它的气味很清新,像是哪瓶高级香水里的木质调。



这些奇奇怪怪的香料知识一个接一个从巴巴口中冒出。
她从世界各地淘回各种香料,学习各种香料知识。东方的西方的,古老的现代的,甚至还有很多快要失传的香料,堪称一本“人形香料百科全书”。
她是怎么得到这么多的香料知识?
“不难,抱着香料瓶啃。”
豆蔻家族
她真是一点没夸张。我推门而入那个下午,两人一起干啃了好几种香料。
早她也是个“理论派”,从料理书上开始了解香料。但有如今对香料的如数家珍,靠的还是鼻子一点点闻、舌头一点点尝。
同一个大家族的近亲,因为产地的不同,在香味和使用上有显著地域差异。
闻到甜罗勒你会觉得‘这是意大利’,闻到九层塔觉得‘我到东南亚/台湾了’,甚至河南河北那边常用来拌菜的荆芥,也是罗勒和九层塔的‘小表弟’。”
巴巴种的甜罗勒,揉捏后会迸发略带奶油香的甜味
而同样都叫“胡椒”,绿胡椒、白胡椒、黑胡椒其实是同一棵树上的果实。
绿胡椒是还未成熟就采摘并冷冻干燥保存的果实,它气味清新,却是“辣味王者”。
黑白胡椒都是成熟后采摘的果实。
白胡椒经过泡水去皮处理,味道不如黑胡椒辛辣直接,适合烹饪海鲜和白肉;黑胡椒则因为保留了果皮,口味呛辣,适合烹饪红肉去腥提香。
绿胡椒、黑白胡椒、粉红胡椒、牙买加胡椒
整个香料系统发展了几百年,至少有几百个不同种类,常用的都有几十种。同一株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味道差异很大,不同部位的也不一样,新鲜的和干燥的又有区别......
“太复杂了,要想真正进入这个奇幻世界,只有自己神农尝百草,多闻,多尝,多感受。”

“香料料理也可以春风化雨纳入日常”

当我的眼睛被满墙满柜的香料挤占,脑子被各种稀奇古怪的知识滚过,唾液腺开始自动分泌,幻想一种轰炸般的味觉体验。

然而,陆续呈现在我面前的,是这样几道菜。

薄荷牛肉锅
盐葱牛舌

红茶草本鹌鹑蛋
好像没有多精致的摆盘,也没有多浑厚的口感,传统印象里以印度咖喱为代表的香料料理相去甚远。甚至跟上海正流行的大多bistro相比,都显得有些“简陋”。

舌头和眼睛在暗示我一件事:这是一个克制的主

为什么坐拥几百种香料,却用得如此克制?

当我问巴巴这个问题时,她说:“我已经过了那个阶段了。”
她说的“阶段”,是想要“炫技”的时期。
刚做厨师那几年,直在做加法。冷门的食材、复杂的味道、奇特的搭配、精致的摆盘......但越往后做越觉得,太刺激或者猎奇的东西经历一次就够了,温柔温暖的菜才想要纳入日常

我觉得食物最好的状态是,吃的人不一定需要知道这道菜用了多少种料,只要嘴巴觉得好吃和满足就够了。”



Ugly delicious

这是巴巴对自己的菜的形容——可能丑,但香。

很难定义她的菜到底是个风格,不同菜品上似乎有不同料理文化的影子。

一道三黄鸡,用姜黄卤水卤制后烤熟,配木姜子烧椒酱、柠檬辣椒酱、川味糖醋麻辣酱三种酱料拉开层次。

一盘烤蔬菜,又在完全不经调味下烤制,只靠混合香料粉增味。


这种食材基础调味+浓烈酱料的方式,是典型的云贵川蘸水思路

先卤后烤,又结合了一些西式现代烹饪技术。这种方式几乎可以用来处理任何肉类和蔬菜,让香辛料的味道内收,成为一种潜伏在底层的“隐味之味”。圆润柔滑非常美妙~

而这道竹节虾罗勒青酱蘸面,又是地中海料理+川菜+粤菜+日料的综合呈现


用普罗旺斯混合香料、橄榄油、大蒜和辣椒油油浸竹节虾球,搭配传统竹升面,蘸进柴鱼、云南野生菌、和罗勒青酱的混合酱汁。既有地中海的油封做法,又有川渝凉面的影子,还有日料和西餐的经典风味~

除开烹饪本身,她偏爱的极简餐具、朴素摆盘、食材以完整形态出现,又有非常日韩家庭料理的一面

不精致但顶顶好吃的木姜子烧椒鸡腿饭
黄油青梅酱烤杏鲍菇
形成这种独特的“香料料理表达风格”,有很多幕后推手。
爸爸是第一个。

小时候父母一直在外面做生意,“留守儿童”巴巴开始翻家里的几本川菜老菜谱,在心里种下一颗要把食物当事业的种子。

“你知道吧,就这个老头‘害’了我!巴巴激动地指着旁边她的爸爸说。

巴巴现在还有去书店淘老菜谱的习惯
为了学厨,十几岁时她直接飞去了法国,毕业后就开始实习。在法国境内沿着地中海岸线一路往东走,从靠近西班牙的一侧到靠近意大利的一侧。地中海沿岸是很多西式香草的原产地,也是欧洲香草在料理中使用的核心区域。

香草、香料不分家。这段经历让巴巴明确了要以香草香料作为料理核心的偏好。

“人会慢慢剥离出自己的喜好,我在法国就喜欢研究香草,四川人擅长香料,就合二为一合在一起了噻!”
而从西式fine dining向家庭料理的转变,另一个人悄悄使了一把力。
这个人叫栗原晴美,是日本一位著名的家庭料理师。巴巴与她的“相遇”是在尼斯一家书店。研发了千道日式家庭料理,极大地影响了日本人对家庭料理的观念。

“当时我的实习都是在米其林那种高级餐厅,但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想,在家里和餐厅做饭可能是两个思路,餐厅更注重稳定性,是否有精致的摆盘;而家庭料理更灵活,易操作,重视分享的喜悦。

家庭料理的初心就是从面前吃的人出发,‘为食客做菜’,是充满爱意的食物。



勇敢巴巴大战“刺头”

想要很好地“为食客做菜”,并不像说起来那样简单。毕竟香草香料的使用错综复杂,在外行看来堪称“玄学”。

选哪几种料,什么比例,腌渍还是磨粉,油浸还是水浸,用在烹饪中还是最后做蘸料......不亚于年级主任管教几十个不听话的孩子😂。

“就没有一味香料平庸的,都太有个性,一群刺头。”巴巴说。
那怎么驯服这群“刺头”?

还得“因材施教”
有时候加点油,有时候加点盐,有时候加点糖,有时候加点酸,看料理人想达到什么效果而定。
三种最经典的法式香草——迷迭香、百里香、月桂叶——举例,油浸时它们会在高温下析出很多芳香物质,使油变得香浓;用水浸香味会更清新;而放在红酒炖牛肉里,增味的同时会让酸性物质变得柔和。
几个“刺头”放在一起,还得知道怎么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的在底,有的在表。
像月桂叶,全世界都常见,就是一个用来平衡“长韵之味”
单独尝它有一种舒缓而轻柔的清凉味道,放在咖喱这样浓烈的香料组合里却很难识别。可是缺了它这份咖喱又不成立。
红酒烩牛肉咖喱底料
香料搭配很大程度依据主厨的喜好。这个过程类似清酒酿造,酿酒师先想好想要调配怎样一款酒,再决定使用什么酒米、酒曲,精米步合到多少。

在确定要把香草香料纳入家庭料理之后,巴巴逐渐调配出了自己的黄金比——7:3。

70%熟悉的味道,30%新奇

先从接受度高的香草香料比如薄荷、豆蔻、胡椒开始慢慢往上叠加,达到熟悉和陌生的平衡。

“一点点奇怪会让人觉得新鲜,但是太多奇怪就真的是冒犯了。

除了香料本身的调配与平衡,巴巴还会根据季节调整配方
人的味觉在每个季节都有不同偏好。冬天吃着非常舒服的苹果肉桂蛋烘糕夏天吃就觉得腻。夏天吃清爽的罗勒大虾蘸面,冬天吃又觉得太过清凉......
顺着舌头的偏好去调整,也是更好地“为食客做菜”的诀窍之一。
冬天的苹果肉桂蛋烘糕&夏天的柠檬奶油无花果蛋烘糕

“香料人格”
对香料的接受程度和每个人的生长地以及接受的饮食教育很有关系。

油卤,一款能代表巴巴四川人基因的底料
有一位常来光顾的马来西亚客人,第一次吃到巴巴做的肉骨茶时痛哭流涕地说“这是妈妈的味道”。
另一位马来西亚女孩因为同样对香料的喜爱,偶然走入变成了常客,再变成了巴巴的朋友。
“她会带印尼的椰子糖,马来的虾糕、炸鸡、咖喱跟我一起品尝。有一些我驾驭不了的香料,她也跟我分享她们那边是怎么做的。好比斑斓叶,以前我总觉得榨汁涩味太重,她告诉我椰糖熬煮萃取会产生似焦糖的米香,用这个方法我真的做出了特别想要的味道!
她教巴巴做的马来当地一款炸鸡,经过调整也出现在了巴巴的菜单上。
马来西亚客人教巴巴做的香茅姜姜好炸鸡翅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这样的“香料同好”
同样一道烤鸡,在四川配海南鸡蘸料接受度就很低;来上海之后,用很多辛感的香料也会让人觉得刺激。同一种香料对不同食客来说,冒犯程度完全不同。
人会本能地把不熟悉或无法判定的味道视为“威胁”,觉得它奇怪甚至冒犯,露出各种各样的神情。
但这也是巴巴眼中香草香料好玩的地方。
“哎呀,我就是自己花钱开店,搞了个‘人和食物和地域的田野调查’。”


她的重点研究对象,就是那个“害了她”的爸爸。

“我老汉儿你晓得吧,他就是个非常传统的四川老头,有自己固定喜欢的东西。你要是带他去吃个生牛肉塔塔,他可能会把桌子掀了。
他来上海之后我就天天研究他,什么东西他会觉得冒犯,冒犯到什么程度他可以接受,经历几次之后他会改变......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就知道哪些东西是需要改的,哪些东西可以坚定不变的。
“更年轻的时候我可能会更坚持自己,后来站在样本观察的角度再看,我就发现还是要考虑到别人的接受程度。
风味表达的核心还是人,毕竟我们还是为人做饭,不是为饭做饭。
现在,从餐桌上观察不同人对不同食物的反应成了巴巴忙里偷闲的乐趣。
“人在食物面前是非常诚实的,从ta爱吃什么、吃饭时候的状态,大概就能知道他来自哪里、从小的成长环境、对食物的理解、以后可能会到哪里去......
“那喜欢香草香料的是怎样的人?”我问。
喜欢多元文化的人。
香草香料在食物整个体系里是相对滞后的,如果已经到了探索它们的程度,那这个人一定是对不同地域的事物有所了解。他对信息的理解可能更复杂,也更追求食物的原创性表达。”
“这一类人,内心往往也是更热情、更开放的。”

“一定会热情吗?
“不一定。但开放是肯定的。”
我们的聊天结束了,但主厨巴巴的“田野调查”还在继续

谢谢你看到这里,这是「日食记」的新栏目「1计划」的第5期。
往期回顾可戳👇
Vol.1 “每周开两次火锅趴体”的社交小天才党当当 
Vol.2 拯救被剩下的面包、探索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咪咪
Vol.3 养育植物、也重新养育自己的3位小花园主人
Vol.4 每日1小时写美食日记,从恶毒“社畜”重归善良的虾虾

日食记「1计划」有3个子系列——

1平米

「1平米」不大,

也就是搭块桌子的大小,

但你能好好吃顿饭、养几盆植物、布置一个属于自己的咖啡角。

1公里

「1公里」不多,

也就是家里到菜市场的距离,

但你能骑骑车散散步、去听听人间烟火的喧嚣。

1小时

「1小时」不长,

也就是一集电视剧的时间,

但你能放下手机好好陪父母聊一聊,沉浸地写写字画个画,完整地看一场夕阳。

“1”,是我们生活的最小单位,

“1”不多,但“1+1+1...”就会变成很多很多~


接下来我们会不定期更新这个栏目,跟身边有意思的人聊聊他们在1平米、1公里、1小时里发生的食物与生活故事。

欢迎你投稿到[email protected],也给我讲讲你身边的故事~




等你点亮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