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南阳,有一条跨越2200年汉代历史,又见证新中国75年历程的道路,1948年11月4日,毛主席亲笔写就《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来庆贺人民的胜利,于是南阳有了人民路。许多年后,这条路又唤起无数志愿者的热情,成为构建这座“北方水城”生态水网的一条风景线。
这条河,是南阳的文化灵魂和幸福底色;
这条路,是城市的时间轴和生态轴。
1948年11月4号,在淮海战役打响前夜,人民解放军正是从南阳人民路进入中心城区。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南阳城区第一条双向四车道硬化路,被命名为“人民路”。解放后,一对军人夫妇留任南阳参加建设,他们孩子的名字就叫“凌解放”。三十年后,当年的“解放”从部队转业回到南阳人民路工作,他就是后来被大家熟知的作家二月河。
我
哥生在民族解放的炮火中,有着强烈的(革命)历史情结。他多次跟我们谈起毛主席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敌人最怕共产党生根,而我们依靠群众不仅落地生根,而且成为森林了!正是翻身解放的人民群众推着小车奔向淮海战场,决定了中国的历史命运转折
。
在作家二月河眼里,南阳人民路,就是他了解百姓生活,感受时代发展的窗口。他夜以继日“爬格子”,但无论再忙,只要事关民生,他总会热烈积极地参与其中。
2004年3月,二月河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向全国两会提交议案,建议全免农业税,得到许多代表委员的赞同和支持。2005年12月29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全面取消农业税,中国的农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盲人牛志远是二月河的朋友,2011年,为整治南阳内河环境,牛志远位于人民路河道边的盲人按摩店面临拆迁,他整天忧心忡忡。
我说正为这事发愁,二月河说实际是好事啊!拆迁这事儿,城市变化快,谁都会遇到,避免不了的事。(他说)俺家以前在府衙(区域),当时不也拆了嘛,拆了才有(南阳)府衙现在的面貌。咱是党员,咱得带头嘛!”二月河先生说,当年这里两岸梅花、流水清清,环境可好,现在这脏乱差,到了拆的时候了!拆了以后你第一批住上河景房
。
二月河鼓励牛志远克服困难另开新店,他请来南阳市残联负责人,当场个人捐赠五万元扶助款,支持盲人朋友自力更生,这件事也让全社会对南阳水环境和内河水网建设格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