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廉动警营” 把耳朵叫醒
快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用好纪检监察建议有力武器,以纪法刚性约束推动问题一项一项整改到位。如何正确把握政策策略,用好纪检监察建议这一监督利器?邀请北京市通州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郑宇谈了认识体会。
受认识不清、把握不准、监督乏力等因素影响,纪检监察建议的效力发挥不够
郑宇:要使一纸建议发挥作用,提升其刚性是应有之义。现实中,有的地方对纪检监察建议书的文书格式问题不重视,认为只要把问题找准了,行文及格式都是细枝末节。但文书不规范、格式不统一等现象,恰恰是纪检监察工作不够严谨的表现。有的地方建议书一发了之,整改报告“报来即结”,反映出对纪检监察建议结果跟踪问效力度不够。这些不同形式的问题,对纪检监察建议的“含金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把住制发第一道关口、找准问题的根源、开对建议这个药方,以制度刚性强化执行效力
郑宇:我们把用好纪检监察建议细化为“三步走”,首先是把住制发建议书的第一道关口,既明确“谁来提、向谁提、提什么、如何提”等事项,又规范文书格式、送达要求、整改反馈等程序内容。对委机关、派驻部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采取归口管理,制发建议书时均要求统一文号、统一录入台账,切实提高规范化水平。其次是把准存在问题和建议提出这个关键。重点是所涉问题的政治性、概括问题的准确性、提出建议的可行性,换言之,剖析问题重在有的放矢、一针见血,改进建议要可量化、可检验、可操作性强。第三是紧盯整改监督不放松,形成监督闭环。建议书发出后,对口联系的监督检查部门和派驻纪检监察组要及时跟踪了解被建议单位的整改情况。例如,针对今年区监委制发的1号监察建议书,区纪委监委第十二派驻纪检监察组就将“区经信局落实监察建议并建立长效机制”列入专项监督序列,重点监督检查其组织安全培训、开展应急演练、隐患排查整改等情况,跟踪督促建议结果长治长效。
从大局着眼,从实处入手,把用好纪检监察建议作为一体推进“三不”的重要手段
郑宇:用好纪检监察建议,是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要从大局着眼,从实处入手。一是要坚持系统思维,把提出建议作为一体推进“三不”的重要方法,将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的“前半篇文章”与举一反三、以案促改的“后半篇文章”结合起来,增强主动意识,做到应发尽发,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发现问题上“求全”,释明具体问题“求细”,从而理顺权力运行脉络,掐准梗阻点,详细列出“病症表象”,做到情况搞清、问题弄准,进而靶向施治。三是坚持结果导向,落实建议的过程就是整改的过程,既要立行立改,更要长效长治。对建议的执行环节和效果,要加大日常监督力度,进行结果评估考核,达到管根本、顾长远的目的。对整改不实、慢作为、不作为的,尤其是敷衍应付、虚晃一枪的,要严肃追责问责,切实让纪检监察建议这一有力武器“带电”“生威”。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