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命运,
你不做声,
它不打扰
。
《生于妓院》
2004年1月,
一部名叫《生于妓院》的纪录片,
在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
一个新闻记者,
在加尔各答红灯区,
教孩子们摄影的故事。
纪录片上映不久,
声名大噪,
人们惊讶于这个世界深处,
暗藏的肮脏,
也惊叹于这肮脏中,
存留的一丝美好。
随着纪录片出名的,
还有片中的小小女主角,
她的名字叫普瑞蒂,
自小在红灯区长大。
加尔各答红灯区,
是亚洲最大的红灯区,
容纳了12000多名性工作者,
有些人身不由己,
有些人“继承家业”,
还有些人自甘堕落。
普瑞蒂的母亲就是其中一员,
生于红灯区,
不知道父亲是谁,
没有良好的教育,
往来只有掮客,
以及同样浓妆艳抹的女人。
灯红酒绿的日常,
空气中弥漫着的糜烂气息,
早已钻入人心,
那里好像没有所谓的人权,
妓女们就是被玩弄的对象,
虐待、伤害,
随处可见。
普瑞蒂生长在这里,
不出意外,
很快就会在其母亲的“栽培”下,
成为一名雏妓,
直到泽娜阿姨到来。
……
泽娜·布里斯基是一名摄影记者,
2000年的时候来到印度,
想要写一篇关于性工作者的报道,
但是来到加尔各答后,
看见女人们眼中的警惕和麻木,
她受到了震撼。
那些身经百战的女人,
不像是活着的,
似乎只有事后的2美元,
才能让她们眼中出现些许光彩,
对于外来者之类,
她们并不好奇。
反而是那里的孩子们,
还没有早早被锈蚀,
他们围着泽娜,
用小心翼翼的眼神,
看着她手中的相机。
红灯区有很多不合法的存在,
被不知名的势力笼罩,
所以泽娜的工作并不顺利,
她的每个动作都可能被盯梢,
真正自由的,
只有那些格外敏感的孩子。
泽拉突然冒出拍纪录片的想法,
就以这些生于妓院的孩子们的视野,用他们的眼睛去探索妓院的生活。
普瑞蒂很幸运地被选为影片女主角,
她当时不知道什么叫做电影,
所以镜头里,她完全是本色出演,
一个没有父亲,没有文化,
在妓院如野草般疯长的孩子。
纪录片中,
泽娜开设了摄影班,
教他们二十多个孩子摄影,
也教他们用心观察世界,
帮他们上电视,
开摄影展,走进学校,
然后用自己的力量,
走出红灯区。
现实中,泽娜也是如此,
努力尝试着改变他们的命运。
普瑞蒂作为女主角,
很有摄影天分,也很喜欢摄影,
泽娜对她格外留意,
希望有一天她能走出妓院,
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影片耗时近五年,
上映后反响很大,甚至获得了第77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2005年,泽娜打电话给普瑞蒂,要接他们去美国领奖。
第一次有机会去看红灯区以外的世界,
当聚光灯和所有人的目光,
聚集在自己身上时,
普瑞蒂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只白天鹅,
她的命运轨迹似乎即将扭转。
这群孩子的去留,
恍然间成了社会问题,
受到广泛关注,
泽娜通过多方协调,
让美国的教育机构接纳了他们,
所有人都很兴奋,
他们有了脱离妓院的机会,
但是普瑞蒂,
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她的母亲被人哄骗,
赌博输了很多钱,
欠下巨额高利贷,
仿佛抓住救命稻草般,
急需普瑞蒂的陪伴。
“我妈只有我一个孩子,
我没有其他生存技能,
只能靠肉体来承担家庭负担,
就是这么简单。”
普瑞蒂毅然决然回到了妓院。
泽娜通过社会舆论、寄钱、
取缔妓院等方式,
一次次引导她走回正道,
但是她一次次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