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辑思维
每天一段60秒语音,一篇新角度看世界的文章。关注罗胖,让你每天比别人知道的多一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流感为什么能致命? ·  4 小时前  
t0mbkeeper  ·  我把之前遇到的这个网络故障(网页链接 ... ·  7 小时前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  卢卡·东契奇交换浓眉?! ·  昨天  
KnowYourself  ·  KYers,来解锁你的新年祝福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罗辑思维

这一年,硬控你的“狠词儿”与“热梗”

罗辑思维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5-02-01 06:29

正文


‍‍‍
今天是大年初四,继续我们的春节特别节目。今天的主题是,年度流行词盘点。

去年底,有很多机构发布了年度流行词。包括国内的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咬文嚼字》编辑部、《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等等,还有国外的牛津、剑桥、韦氏、柯林斯等词典。

福柯在《词与物》中说,词语的秩序构成了知识的秩序,而知识的秩序会支配人类的世界观。换句话说,很多时候不只是人使用语言,语言也在反过来影响着人。

接下来咱们就看看,有哪些流行词可以带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作者:达珍

来源:《得到头条》

01

AI打工人:人类对技术的反思早已开始

咱们要说的第一个关键词是,“AI打工人”。
这个词来自《新周刊》的年度关键词榜单。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工作的新未来》中提到,在2030年到2060年之间,50%的现有职业都将被AI取代。而反观现实,AI已经开始独立完成一部分工作。
比如,AI客服、AI虚拟主播、AI面试官等。没错,AI打工人说的就是,AI不仅仅是给人类打辅助的工具,而是已经开始真正站到台前。
那这是不是一个坏消息呢?其实未必。原因就在于,人类对技术的反思早已开始。
02
Brain rot: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我们要说的第二个关键词,来自《牛津词典》,年度关键词是“Brain rot”。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脑腐化。而现在有新含义,指的是人们因沉迷短视频等快节奏的网络内容,从而导致的精神疲劳。
根据官方的统计,过去一年,这个词在《牛津词典》语料库的使用率,增加了230%以上。但注意,“Brain rot”并不是一个新词。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梭罗的散文集《瓦尔登湖》里,梭罗的原话是,当英格兰努力防止马铃薯腐烂时,难道就没有人努力防止“大脑腐烂”吗?梭罗批判的是当时社会贬低复杂思维,偏好简单内容的趋势。
而之后,历史上每当有新的技术和媒介出现时,“脑腐化”这个词就会再次被提出来。比如,感伤主义小说流行的时候,人们会说这种小说会导致脑腐化。而当报纸出现的时候,又有人担心报纸会让人降智。
到了今天,这个词被用来描述互联网,描述AI生成的垃圾内容。实际上,新事物未必一定会导致脑腐化,但这个担心是有必要的。借用我们的古话来说就是,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说完这些跟前沿技术相关的关键词,咱们再回归日常,聊聊那些跟我们眼前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关键词。
03

县飘:关注眼前生活的小确幸

咱们要说的第三个关键词是,县飘。

注意,这个“飘”不是漂泊的“漂”,而是随风飘散的“飘”。根据《新周刊》的定义,2024年,县城的魅力被重新发现了,“飘在县城”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比如,在大理旅居摆摊的手工艺人。再比如,考上异地县城编制的年轻人。再比如,从大城市奔向鹤岗买房的大厂人等等。换句话说,对很多人来讲,相比于大城市的生活,“县飘”是一种可进可退、充盈自在的状态。
实际上,去年还有一个流行词跟县城有关,这就是“县城文学”。
根据统计,截止到2024年7月,带有“县城文学”标签的视频,在抖音的累计播放量超过7亿次。原来,县城文学是个文学概念,指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县城为叙述背景的文艺作品。比如,路遥的《人生》、沈从文的《边城》、贾平凹的《废都》等。
当时,这些文艺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很多县城青年面临着“上不去大城市,又下不回农村”的尴尬处境,有点命运捉弄人的意味,试图努力摆脱县城生活的年轻人,最终又被现实拖回了县城。
而回到我们这一代人,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很多人或许早已消化了这种苦闷,开始向往回归县城里慢节奏的生活。说白了,就是大家越来越关注眼前生活的小确幸。
其实,今年有很多流行词都反映了这种心理趋势。
04

抽象:面对困境,选择“一笑而过”

咱们要说的第四个是来自小红书的年度关键词,抽象。
根据小红书的定义,“抽象”是指越来越多人在面对意外和困境时,选择以一种轻松、反转的方式“一笑而过”。
根据统计,过去一年,小红书上围绕“抽象”的笔记的数量超过1000万,而评论互动更是达到1.6亿次。因为去年有很多热点事件,都带有“抽象”的意味。
比如,来自四川大凉山的说唱歌手诺米在被综艺《中国新说唱2024》淘汰后,凭借歌曲《谢帝我要diss你》在网络上爆火。同时在“五一”期间,诺米拍摄MV的一处小公园也成了热门打卡地,被网友称为“成都迪士尼”。
再比如,去年,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了文创“麻辣烫”。工作人员在售卖文创时,不仅会假装煮一下,而且还会询问顾客“要不要辣椒”“脆一点还是软一点”等等。
这些事件乍一看有点无厘头,但是不妨碍它们给很多人带来的乐趣。
再比如,《语言文字周报》的流行词榜单上,有一个词是“那咋了”。这个词最开始流行,就带有拒绝内耗,做真实的自己的意味。
简单来说,无论是“抽象”还是“那咋了”,都是通过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去消解日常生活中单调、枯燥的瞬间。
05

brat:我要做自己

而咱们要说的第五个关键词,是来自《柯林斯词典》的年度关键词,“brat”。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顽童”,但词性又有点负面,指的是调皮、捣蛋、难以管教的孩子。没错,意思就接近于咱们常说的“熊孩子”。
但注意,这回柯林斯选这个词看重的并不是它的本义,而是今年在欧美社交媒体上流行的一种新解释,指的是自信、独立,甚至有点享乐主义的人。
这个词最开始流行的契机,要说到英国新生代歌手查莉·XCX(Charli XCX)发布的同名专辑《Brat》。这张专辑的中文名字被翻译成“我心狂野”。专辑里面的大部分歌曲,都在表达一种“我要做自己”的生活态度。
这个词在欧美的影响力多大呢?咱们就说一个事情。就在去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哈里斯就特意换掉了竞选团队TikTok账号的背景,用的就是查莉·XCX专辑的配色,青柠绿的颜色做底色,然后配上低饱和度的黑字,就是为了吸引更年轻的选民。
06

硬控:是什么让你完全沦陷

咱们要说的第六个关键词是,“硬控”。
这个关键词,来自《咬文嚼字》编辑部。“硬控”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游戏,指的是一类让游戏玩家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操控自己角色的技能。
但在今天,“硬控”这个词又有了新的含义,主要用来形容某个人或事儿有吸引力,甚至让人短期内完全沦陷,无法转移视线。而回顾过去这一年,有很多重要的事件,就可以用“硬控”这个词来形容。
比如,去年我国备受关注的国产3A动作游戏《黑神话:悟空》,不仅给国内的玩家带来了惊喜,还“硬控”了很多国外的玩家。2024年,在被誉为“游戏界奥斯卡”的TGA上,《黑神话:悟空》成功斩获了最佳动作游戏和“玩家之声”两项大奖。
再比如,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以40金、27银、24铜,创造了境外参赛的最佳战绩。同时,很多运动员的精彩表现,也“硬控”了海外网友。像潘展乐、郑钦文、全红婵、黄雨婷、盛李豪等年轻的运动员,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
再比如,我国自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入境游客的数量明显增加。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的统计,去年前11个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数超过2900万人次,同比增长86%以上。在海外的各种社交媒体上,“China Travel”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可以说,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硬控”了很多海外游客。
07

Passion:人生需要激情

我们要说的最后一个流行词是,“Passion”,激情。
这个词最开始在网络上流行,主要是因为脱口秀演员付航的一段喜剧表演。在表演中,他描述了自己从一个大专生,再到做保安,以及后来从事喜剧行业的故事。里面不乏失败的经历,他最后用一句“人生需要passion”作为结尾。
这个词火爆,或许没有什么额外的理由。有时候,人就是被这种简单直接的情绪触动的。
最后,借着这个词,也祝你新一年有用不完的passion。

过年期间,得到App为你准备了新春知识福袋,从除夕到大年初八,连续9天每天都能免费来领。


福袋里每天会送你3本电子书、1个听书节目,还会送你一门春节免费课程《让全家高质量过大年的知识方案》,16位得到老师会每天为你更新不同主题。除此之外,福袋里还有可能掉落实物奖品,比如《得到历》、纪念徽章等等。


你在得到App搜索“福袋”就能免费领取,也欢迎你分享给更多亲朋好友。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得到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