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墙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第一大号。你深刻时我们让你发笑,你笑喷时我们让你反思,反正就是不能让你闲着,我们坚持做最有意思的艺术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扬青春风采,做“时代舞者” | 人民时评 ·  昨天  
CHINADAILY  ·  China丨Wuxi hospital ... ·  6 天前  
CHINADAILY  ·  Record surge seen in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墙艺术

33岁职场巅峰从国企裸辞!他设计过北京奥运地铁站,却去赔钱画画了,为啥?

墙艺术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12-16 09:50

正文

▲ 请看「墙放映」原创视频


「墙放映」是墙艺术推出的文化艺术、生活方式纪录短片频道。本期青年艺术家系列主人公:杨陆峰,曾是一位优秀设计师,近日从国企辞职。究竟为何?一起了解他的故事。



2008年奥运会,北京新建8条地铁线。

奥林匹克公园站奥运专线的第3站,

站外是水立方、国家会议中心等地。


「奥林匹克公园站」站台效果图


站台天花板布满1000多个蓝白相间的气泡,

代表水和细胞,象征着灵动的生命。

也与站外地标建筑“水立方”形成呼应。


这是杨陆峰读大四时,

代表学校上报的方案,一举中标。

毕业后他顺利考入广电总局设计院,

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杨陆峰设计作品:斯里兰卡电视塔(左)

土耳其恰纳塔莱电视塔(右)


杨陆峰设计作品:云南亚广传媒广播演播室(左)

甘肃卫视开放式新闻演播室(右)


这些设计均完成于他30岁之前。

这份工作也许不能让自己家财万贯,

但一生富足平安、不愁吃穿,足矣。

然而今年他却提交了辞职申请。

辞了?为啥?

这要从他童年时期讲起。



自闭童年,绘画世家

    


1984年杨陆峰出生于海滨城市大连,

父亲是苏派画家,母亲是普通职员。


杨陆峰的家乡:大连海港


如今开朗幽默的大男孩童年时却非常自闭。

上幼儿园时他坐在窗边一天不动,

不玩不吃不睡觉。

谈到原因,杨陆峰笑道:

哈哈,可能我小时候太个性了,

喜欢自己待着思考问题。


儿时的杨陆峰


杨陆峰的父亲毕业于东北师大油画系,

画风写实,古典意味浓厚。

从小,在一旁看父亲画画的他,

就迷恋上了松节油(颜料调和油)的味道。


杨陆峰父亲的作品


三年级时,父亲让儿子跟随自己学画,

为他买了一套水彩颜料,

跟他说:“你随便画。”

没想到这“随便”一画,却有模有样,

让绘画科班出身的父亲十分惊喜。


本科时期作品“雨中系列”


两年后父亲又将他送到大连15中,

开始专门学习绘画。

但在学校天天都画一样的事物,

老师的评判标准也都如出一辙,

杨陆峰开始在潜意识中,

质疑这种日复一日的现象。



改行又辞职,理性还是任性?

    


后来,杨陆峰以全国第五名的成绩,

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有那么扎实的绘画基础,

为什么还要改行学设计?

那么多年画的都一样,

没有热情了。”

事实也证明改行是成功的选择。


本科毕业展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但是,从改行之时到辞职之日,

杨陆峰从未中断过绘画创作。

突然决定考研并成为职业艺术家,

原因单纯而直接是:

“我想再给绘画一个理由。”


在央美读研期间


父亲对自己的启蒙影响虽大,

但基本停留在传统苏派系统中;

儿时对绘画的一知半解让他觉得枯燥无味。

但当眼界开阔之后思维产生了变化,

正式拾起画笔的杨陆峰没日没夜的画,

甚至患上了腰肌劳损的毛病。



不拘泥于个人情愫的表达

    


这是杨陆峰今年的最新作品“源”系列。

“源”既有本源之意,也代表代码源,

创作初衷是对人工智能(AI)这一新科技的质疑。

AI象征着智能、高效、灵活

但带给人类的长远影响是好是坏?


《edit3号》150×150cm 丙烯综合材料 2017


作品描绘了近似机器人的女性肢体,

女性繁衍子孙,

子孙长大后会拥有自我意识。

而同样被人类孕育出的科技,

是否终有一天也难再受人类控制?


《源II》150×150cm 丙烯综合材料 2017


最初杨陆峰计划用3D打印手段进行创作。

但由于对AI现象的消极态度,

他选择以传统方式承载高科技内容,

这是一种立场的表达。


《马赛克》150×195cm 丙烯综合材料 2017


这张题为《马赛克》的作品,

画面为机器人的私处打上了马赛克

旨在探讨AI是否也有社会属性,

是否也像人类一样有道德、伦理和情绪?


《edit7号》150×195cm 丙烯综合材料 2017


这已不是他第一次表达对生命的担忧。

在此之前,他的作品“脑海群岛”系列,

还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独自一人漂泊在北京,

促使他对个体与群体关系有很深体悟。

因而在作品在常出现鱼群的形象。


《3'08''》150×150cm 丙烯综合材料 2017


在他更早两个系列的作品中,

以传统元素“七巧板”和“燕几图”为基础,

试图探讨文化消逝和再发生的现象规律。


《七巧·罗汉鱼I》150×150cm

丙烯油画综合材料 2016


《花六·门球》150×150cm

丙烯油画综合材料 2016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这两种元素的相关文献资料非常缺失。

杨陆峰感到惋惜且痛心,

渐渐成为他艺术创作的精神支撑。



在创作中,他不拘泥于个人情愫,

也不急功近利的讨好收藏家或大众。

或许,这才是杨陆峰一路走来,

从未出现差错的原因。


杨陆峰的绘画工具



艺术理想与现实生活

    


失去工作,意味着失去稳定收入。

杨陆峰坦言:“现实问题让我很难受。

但是,如果因为趋向潮流,

我不再是“我”的时候,会更难受。

所以,我不想,也不能轻易妥协。”



人们渴望抛弃两点一线的生活,

做有趣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真正落实的人寥寥无几。

因为改变不仅需要想法、韧性和耐力,

更需要面对未知未来的勇气。


昔日烟王褚时健85岁种橙再成亿万富翁;

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40岁改行创业,

5年亏损了4.2亿后终于迎来曙光……

人生,从来不怕推倒重来,

只怕思想的停滞不前。



点击视频,走进勇于改变的人生





「墙放映」是墙艺术推出的文化艺术、生活方式纪录短片频道。我们选择中国极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独立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音乐人、手艺人、探险家等文艺群体,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艺术人生、创作面貌及生活状态,听他们聊聊自己与众不同的生命历程。 


墙放映-青年艺术家系列」,将镜头对准当代艺术领域的新锐一代,看看这些年轻人如何挣脱束缚,突破过去,定义未来。


如果你的作品还未被我们发现,请投稿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点击观看 ▼ 过往影片



▼ 阅读原文,了解杨陆峰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