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研读间
这里将分享关于高等教育以及社会转型的观察和评论,此外还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介绍和探讨,旨在为理解中国社会的运行逻辑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对话基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奔腾融媒 新闻天天看  ·  【4-5日·天气预报】内蒙古持续晴朗干燥天气 ... ·  昨天  
硬派健身  ·  趣图 |​​ ​一图解:啥叫敢怒不敢言 ·  3 天前  
练瑜伽  ·  赵薇没那么聪明,张馨予也不傻 ·  2 天前  
河套微传媒  ·  自治区名单公示!巴彦淖尔入选的有→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研读间

必修实践出国门:「一带一路」上的清华博士生

清华研读间  · 公众号  ·  · 2017-09-06 17:59

正文


编者按


「2016年,清华大学设立博士生必修实践(海外)项目(又名「Go Practice」项目),派遣4名研究生前往肯尼亚参与蒙内铁路建设。今年,学校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了来自14个专业的28名博士生前往位于海外7个国家的6家中资企业开展社会实践。」


踏上「一带一路」旅途的28名博士生,他们的实践旅途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和往年暑假不同,孙洪昕今年的行程安排异常充实。6月22日下午,这位清华水利系博士生和另两位同学顶着暴雨从北京出发,经广州转机,于当晚23点坐上了飞往东非肯尼亚的航班。经过休整,6月24日一早,他们穿越东非大裂谷,来到了杳无人烟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这片写着「中国武夷马赛马拉项目部」的工地将是他们未来6周的实践场所。


对于在非洲工作好几个年头的当地员工来说,还是第一次见到清华博士愿意来到远离祖国万里的工地上,和他们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但孙洪昕一行为了这一天已经做了两个月的准备。即便如此,来到工地后,孙洪昕才发现项目遇到的问题比想象中还要复杂,实践课题刚开始就遭遇瓶颈。「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去走访、调研,希望可以找到新的突破点。」六周后,登上离开肯尼亚回国的飞机时,他们为企业留下了两份沉甸甸的研究报告:《肯尼亚劳务管理研究报告》和《中国武夷企业社会责任指南》。


▲孙洪昕一行走访东非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除了孙洪昕所在的中国武夷肯尼亚支队,还有六支实践支队同时奔赴「一带一路」上的其他六个不同国家开展实践,在海外通过6周的「沉浸式实践」,试图帮助在海外成长的中国企业解决经营、管理、施工中的各类难题。他们的实践并非流于形式的「走马观花」和「短期访问」,而是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企业也将根据他们成果带来的实际价值,给出这些学生的实践成绩。


他们参与的这项社会实践,是清华大学从2016年开始设立的博士生必修实践(海外)项目(又名「Go Practice」项目)。在去年派遣4名研究生前往肯尼亚蒙内项目参与铁路建设之后,今年学校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了来自于14个专业的28名博士生前往位于海外7个国家的6家中资企业开展社会实践。


▲清华博士生必修实践海外项目全景图


学以致用,助力中国智慧奔赴「一带一路」最前沿


聚焦「一带一路」上的重点标志性项目,是清华为博士生选择海外实践舞台的主要标准。清华土木系的芶双科和花幼星这个暑期去了文莱,他们要面对的是26项课题中工程难度最艰巨的淡布隆跨海大桥项目。


淡布隆区位于文莱东部,与文莱其余国土分隔。来往最快的交通方式是坐船,需要40分钟。如果错过班次,就只能开车从马来西亚绕道,繁琐而费时。淡布隆大桥建成后,将大幅优化文莱的交通和运输现状。


淡布隆大桥地理位置示意图


然而大桥穿越原始森林,环境保护要求苛刻,沼泽地段的打桩也面临巨大困难;另外,项目的管理和临时结构设计都要遵循欧洲和英国的规范标准,国内设计技术部门经验匮乏。芶双科和花幼星离开文莱的时候,解决了6个技术难题,撰写近8万字的研究报告,完成4万字海外标准的翻译工作。他们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芶双科和花幼星的部分研究分析结果


淡布隆跨海大桥项目经理事后评价,他们在提高预制管桩的打入施工成桩率的课题中的研究工作,体现了出色的分析和计算能力,并于端板及桩靴计算中给项目部带来了很多新的启发。在拉布河桥临时施工结构比选及施工监控理论检测数据计算中,超出预期完成既定任务,特别是在项目外部环境不够理想,人员配置与计划有变时,也表现出极强的独立性和担当能力。

对海外项目而言,除了技术难关外,资金畅通也极为关键。


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季诗朋和公共管理学院的周兰君前往了马来西亚。他们希望探索传统政策性金融渠道之外的市场化力量,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为海外央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并支持中国金融的国际化发展。马来西亚的金融体系较为适合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因而他们的研究对于更好地发挥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他们陆续调研央企本地的融资需求,走访金融机构,实地考察企业在当地的项目,整体梳理了中国跨境融资体系和马来西亚本地金融环境。在此基础上,他们灵活运用各类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设计出了「股权加债权」相结合的多层次融资体系,强调拓宽融资渠道、丰富融资主体、防范融资风险。最后,从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不同视角出发,针对更好衔接「一带一路」宏观层面金融政策与央企本地的融资需求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非洲大地上,同样留下了清华博士生们马不停蹄的身影。


今年,非洲首条全套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建成通车,通车后如何实现从工程承包到运营维护,成为摆在眼前的重要课题。


经管学院的陈逸凡利用自己的双重身份,在埃塞俄比亚本土深入调研,发现当地投资地产和工业园项目对铁路周边环境的拉动机会,为中国企业围绕铁路沿线开展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法学院的胡婷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中资企业带着极大的热情开展项目工作,但是缺乏专业人士对埃塞俄比亚及周边国家的法律环境进行系统梳理,她勇于承担这项工作,对「一带一路」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中国相关企业在非投资提供了详实的投资、法律指导手册。陈逸凡还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谢宜泽一起深入企业和其他中资企业在当地在建或已经建成的工业园区,重点调研了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开展房地产和工业园区发展的投资环境,为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兴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土埃塞支队调研当地工业园规划


毫无疑问,结合专业知识开展研究课题,充分响应了习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号召。对这群亲赴「一带一路」最前沿的清华博士而言,这样生动而具体的实践经历,不仅难能可贵,也意义重大。




浸润体验,亲历中国力量迎难而上、披荆斩棘


政策法律风险、语言文化差异、人力资源成本是海外投资面临的三大难题。教育研究院的蓝文婷对此深有感触,她实践所在的中冶海外公司,半年前在马来西亚承建吉隆坡地标建筑之一的W酒店项目,展示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取得的优异成绩。这个暑假,她有幸来到工程现场,零距离感受成绩背后的艰难。


「我们深切感受到,W酒店即将成为中冶海外公司在马来西亚工程承包市场上一张最好的名片。」谈起在马来西亚的故事,蓝文婷不只一次提到「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中冶速度。


马来西亚炎热多雨,而且节假日分散,因此当地的项目延期现象十分常见。而W酒店的施工更是面临施工技术、劳工调遣、组织协调、业主配合四方面的难题。为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中冶员工夙兴夜寐,齐心协力,只为用突出的项目成果为「中国制造」正名。「这些正是我们收获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冶马来支队到工程现场调研

在欧盟东大门的赫鲁别舒夫,同方威视支队的尹西明也遇到了相似的「中国工匠」: 苏占海。苏工是一位「辗转隐居」欧盟各国边境逾十年的「边境卫士」,自2006年来到波兰边境,十年来风雪载途、全时待命,创造了十年内没有让设备因停工超时而罚款的记录,被同事称赞为「最美的守夜人」。


尹西明为苏工写的《讷者苏工:守护欧盟东大门的中国工匠》,受到央视记者发掘并在CCTV4中文国际频道专题报道。他在文中写道:「欧盟的一部分安全感,来自于风雪载途的中国工匠。」以苏工为代表的中国外派工程师,以专业和热诚,为「中国制造」赢得了信任和声誉。


▲CCTV中文国际频道报道苏占海(左二)的故事


尹西明说:「苏工的例子给了我很多启示。我现在心态变得更淡定了,更希望安安心心地读书、写文章、研究学术问题,像苏工那样,为自己所热爱和社会所需要的事业而踏踏实实地干点事。哪怕风雨载途,哪怕单枪匹马——我们都不孤单。」

波兰支队也和苏工一样,抓紧实践中的每一个细节,利用好每一分钟。来自工物系的林镇阳给当地企业专门准备了前沿加速器成果的培训。做完第一次培训后,反响热烈,林镇阳又做了第二次培训。「与他们交流很高兴,尤其看到以威视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依靠过硬的技术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打开外国市场,让挑剔甚至对中国产品有历史偏见的外国人逐渐接受、认同到依赖来自中国智慧的产品。」


▲林镇阳给当地企业做加速器前沿报告



闯南走北,见证中国精神扎根沿线每一寸土地


被问及在非洲实践最大的感触时,孙洪昕的回答是:贫穷。作为人类发源地,非洲因为地理和历史因素非但没能走在世界前列,反而成为了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但承载着共享共赢理念的「一带一路」战略,并没有遗忘非洲,中国开放包容、互联互惠的精神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同。


今年所有接纳博士生的实践企业中,四达公司是唯一一家民营中资企业,主要经营有线电视业务,在非洲它的知名度甚至超过可口可乐。四达支队的刘金河走访了肯尼亚很多地方,从首都内罗毕到沿海城市蒙巴萨,从四达营业厅到四达本地员工的家里,从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到新华社非洲总分社和央视非洲分台;他也采访了形形色色的人,他对四达肯尼亚分公司总经理张军旗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家就是四达,四达就是家。事业是四达,四达就是事业。」


▲四达实践支队与当地公司员工集体合影


「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这条伟大实践征程离不开一批远赴重洋的中国人。刘金河说:「走向海外的中国人其实并不特殊,他们跟普通的中国人一样,能吃苦,真性情,是内在的强大精神让中国人在他国族群中构筑出一片生存空间。」


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就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人出海就是中国精神出海。四达公司目前本地员工占比达97%,有一次刘金河一行有幸受邀到本地员工家里做客,吃了正宗的当地美食乌咖喱。深入交流中,文化差异往往会产生一些尴尬,但无法否认的是,开放包容的精神与平等的跨文化交流态度,才是得到尊重最重要的方式。


▲四达支队受邀到本地同事Francis家吃饭

斯里兰卡支队也在实践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中方企业开放包容的精神。水利系的潘洪武说:「在实践期间,我们从方方面面感受到中资企业的『本土化』。」


员工层面,无论是工程一线,还是行政事务,都有很多当地员工的身影。企业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尊重民众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项目层面,中冶二十冶公司会广泛和当地公司开展合作。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外环高速公路项目中,中冶二十冶公司专门聘请了一位当地教授进行设计咨询工作,并雇佣当地公司完成前期便道。合作不仅增加了当地企业收入,也帮助了中方企业熟悉环境,避免由于不了解情况带来的失误和损失。


▲斯里兰卡支队在外环高速公路项目的便道施工现场


潘洪武在总结中写道:「只要中国企业坚持尊重当地文化,用真诚赢得信任,用品质赢得认同,『一带一路』必将得到更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同。」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不仅要敞开胸怀,坚持开放包容、互联互惠的理念,也要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的精神力量。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下,一大批中国企业相继向海外进发,随之而来的便是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借助清华强大的研究实力,有针对性地解决海外项目里的关键难点,能有效形成战略对接与优势互补。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老师表示,博士生利用假期到「一带一路」沿线的中资企业开展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清华的人才培养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希望博士生必修实践海外项目的开展能够实现多维度、深层次的实践育人效果。


「学校和企业对我们的期望很高,我们也能感受得到这份期许的重量。」孙洪昕在肯尼亚期间力求可以多观察、多体验,他希望从一个「学者」的角度去体会「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的伟大意义。尹西明在实践后也深情地表示:「如果未来我们能够为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国际化、国际化管理和『一带一路』上的发展做出贡献,那对世界是特别有价值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种子已经种下,这群投身过「一带一路」前沿阵地的清华博士们,在未来的时光里必然会有更多、更大的贡献。


向提供照片的各实践支队致谢

文字|春博士

编辑|涂图

责编|朽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