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日渐严重,如何消减挥发性有机物(VOCs)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VOCs减排指标已经被纳入“十三五”规划中,全国有40多个城市发布了VOCs整治方案,19个省(市)出台了地方性VOCs收费标准。在政策强力推动下,“十三五”期间VOCs治理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1、千亿市场 引无数企业“竞折腰”
从“十二五”到“十三五”,VOCs政策治理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进程,相关政策进入密集出台期。2013年至今,国家陆续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规划》、《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等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政策的“高压”之下,VOCs治理提上议事日程。随着后续配套政策(治理标准、重点行业整治方案、排污费征收等)的陆续出台,VOCs治理将撬动千亿治理市场。
日本星光化工机株式会社星昊(以下简称“日本星光化工机”)总经理田中尚之表示,随着各重点行业排放标准的陆续颁布实施,以及VOCs排污收费制度的制定,VOCs治理行业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市场蓝海已然成型,多方企业蜂拥而入,软控、海乐尔、奥利达等知名企业先后进入VOCs治理市场,市场争夺战已悄然拉开序幕。随着市场的不断打开,更多的企业会进入该领域。
对此,海乐尔(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乐尔中国”)执行总裁徐志文表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的环保市场以及VOCs治理的巨大商机,吸引众多的环保企业加入,这是一件正常的事。对于我国的环保产业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
杭州凯明催化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凯明”)研发中心副主任李光凤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更多企业进入市场,这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
2、核心技术 成行业发展的短板
随着VOCs治理市场的不断扩展,核心技术成为行业亟需补齐的短板,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控环保”)研究院院长张斌表示,VOCs行业还处在成长期,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不是很多,产品的抄袭和同质化还是比较严重。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竞争力,这样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环保治理的烂尾工程,或者是不达标的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目前就VOCs的治理技术而言,我国目前采用的主流技术包括吸附回收、转轮浓缩、催化氧化、蓄热燃烧等方法。这些技术也是国际上的主流VOCs治理技术。
不过,由于我国VOCs的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基于长期观测的结果还不够,尽管治理技术已与国际接轨,但VOCs治理投入不够,国内装备的发展跟不上技术的需求,核心技术及材料大多依赖进口。这就对VOCs治理企业形成了技术壁垒,只有具有深厚技术基础和核心技术的环保企业才能在VOCs治理行业立足发展。
日本星光化工机田中尚之表示,未来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会渐渐退出市场,有自己技术的公司才能生存。
近年来VOCs治理业务快速增长,从事VOCs治理的企业数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VOCs治理企业从2011年的100多家增至2015年的800家左右,增长了近7倍。随着企业数量暴增,市场由蓝海变成红海。那么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如何生存发展?
天津奥利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胜认为,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降低治理成本。我公司和日本东洋纺合作在国内生产,就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日本进口的活性炭纤维和沸石转轮优越的性能显而易见,尤其是VOCs回收技术,在完成治理的同时,还可以给企业带来效益,李总认为,随着市场的不断开发和设备研发的深入,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好设备带来的良好体验!
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国家层面和业界已经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有理由相信随着VOCs治理要求的提高、治理投入的加大,我国将迎来VOCs治理领域的装备升级和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