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假装在纽约
世界的广阔和美好,内心的浩瀚与宁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大S的透明人生 ·  3 天前  
界面新闻  ·  电子宠物走进更多家庭 ·  3 天前  
界面新闻  ·  孙杨发声辟谣,马布里称已报警 ·  4 天前  
差评  ·  OpenAI推出o3-mini并反思,SU7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假装在纽约

中国人从日本背回的马桶盖,上面印的是Made in China,可是那又怎么样?

假装在纽约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11-03 16:56

正文

中西方的差异话题,一直都是人们乐此不疲的讨论话题,小到家常谈论,大到社会时评。


最具代表性的,除了教育方式的差异,就是消费观念差异,想必无论多少年过去了,只要两国仍在,还是会成为公众话题。


看过这么一则故事:


一个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见了面,两人都很高兴,便攀谈起来。美国老太太说:“真是开心啊。住了六十年的房子,今天终于把钱还完了。”


中国老太太说:“我也很开心。存了六十年的钱,终于可以买房子了。”


故事所表达的主题一目了然,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消费观念的差异,在于国人爱存钱与美国人会花钱,造成两者相应的生活观念也不一样。


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消费观念上,差异到底有多大?


言语难以判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差异正在缩小。


在美国,有一个与中国“双十一”类似的折扣购物节日,叫“黑色星期五”。它的出现比双十一要早,国内大部分人可能没听说过。


美国圣诞节大采购一般是从感恩节之后开始的。感恩节是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因此它的第二天,也就是美国人大采购的第一天。


在这一天,美国的商场都会推出大量的打折和优惠活动,以在年底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促销。因为美国的商场一般以红笔记录赤字,以黑笔记录盈利,而感恩节后的这个星期五人们疯狂的抢购使得商场利润大增,因此被商家们称作黑色星期五。


另外,还有人声称这个名字是费城警察给这一天取的绰号,因为这一天,疯狂的消费者会给城市造成极大混乱,警察被迫on call 24小时。



美国是个消费主义盛行的国家,历史学家科恩对于美国消费主义,就说过:


“经历了经济萧条和战争,美国的复苏有赖于充满活力的大众消费型经济。”


许多美国中产阶级都普遍认为,购物能拯救地球并消除贫困。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认为,致力于追求“更多、更新、更好”的购物者才是优秀公民。


有一项针对美国中产阶级消费观念的研究指出,他们疯狂购物的原因,事实上,很大程度上并非真的需要这些商品,而是不想错过“一年一度”的优惠,这是在盲目消费。


但是近两年,许多美国中产阶级,在 “黑色星期五”这天,他们寻求的不再是单纯追求打折的商品,他们的消费观正在发生变化。


有这么一组关于美国大型零售商的销售额数据:


在美国,大型零售商梅西百货的销售额,自去年第四季度就没再出现过增长。今年8至10月,这家历史超过150年的零售商销售额再度下滑5.2%。这家企业的股价今年已经下跌约40%。


这组数据传达了一个信息,可理解为,曾经让美国中产阶级疯狂的“黑色星期五”,或许将变得不那么疯狂了,因为受金融危机后遗症的影响,他们开始对盲目消费日渐产生质疑。


他们意识到,与其“买更多的”,不如“买更好的”。美国人如今更关心产品的质量和体验。


反观国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外国人对我们的消费印象普遍都如此:


“中国大部分人都喜欢把钱存在起来不用”“中国人不懂花钱”。


他们认为中国人喜欢把所有东西存起来,不舍得使用,是件匪夷所思的事。


其中原因,在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国民很早就享受着比国内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他们看到的是不爱花钱的中国人,却没看到过去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善。


老无所依、病无所养、住无所居这些词曾经是过去大部分中国人一辈子的忧虑,尽管如今情况日渐乐观,但这些民生问题仍旧大量存在。


所以今天我们听闻的诸如“老一辈爱存钱”、“中国人不舍得花钱”、“剩饭剩菜不舍得倒掉”等节约现象,其实是社会福利制度发展落后间接导致的,他们迫于无奈。


但随着我国经济崛起,国民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比过去提高好几倍,尤其对于千禧一代的人群。


如今他们(千禧一代1984到1995)正逐渐成为我国的主力消费群体,他们的崛起预示着我国中产阶级与美国中产阶级的消费观念的差异正日渐减缩,这只是很小一方面。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以天猫“双11”购物狂欢为核心的互联网+消费的出现,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双11购物狂欢节的庞大单日成交量,显示了中国人潜在的巨大消费力,向外界展示了中国老百姓日渐较强的消费意愿和较高的消费能力。


这几年,也许大家都偶尔会听到有关“消费升级”的社论,那所谓“消费升级”到底是什么?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所谓消费升级,可以简单理解为消费理念的升级。但消费升级不等于能买得起更多更贵的商品,它更多是消费者观念的变化和对好产品的追求。


2015年春节期间,有媒体报道,有近45万名中国游客赴日消费,购物消费了近60亿元人民币。其中,电饭煲和马桶盖等传统热门商品成为今年的一大购物热门。


当时就有日本当地媒体称,“马桶盖几乎处于断货状态”。但与此同时,有细心的游客发现,马桶盖的外包装上竟然印着的是“Made in China”。


一时间,国内哗声一片,有点尴尬也有点讽刺,中国制造的马桶盖,在日本市场被国人疯抢。


虽然他们有盲目从众之嫌,但事件的背后也同时反映出,我国多数老百姓的消费理念,已经不再停留于物美价廉,他们正趋于更愿意为品质、体验和新技术买单。


而站在商家角度来看,所谓消费升级,其本质就是服务升级。


近几年华为和小米手机的崛起,相信大家也有眼所见,在许多国产手机友商还在一味竞相模仿的时候,华为和小米则率先把手机的消费变成一种服务的消费。


如华为的P9徕卡双摄像头拍照手机,开创了手机拍摄的新时代,还有刚发布不久的Mate 10不仅双摄加持,而且搭载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麒麟AI处理器,极大提升了手机的智能程度,就连苹果公司也对其敬仰万分。


天猫双11现在特惠

复制这条消息后¥QLlG0grGs5h¥打开【天猫APP或手机淘宝】即可查看


再看小米,前些年许多人认为小米手机快要倒下,但却没意识到,小米不仅仅是一家做手机的公司,一直以来小米都在为米家智能家庭生态链布局,价低质优的产品给我们的家庭和个人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天猫双11现在特惠

复制这条消息后¥mLX10gIcmtX¥打开【天猫APP或手机淘宝】即可查看



两者的共同特征,本质都是通过新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品质体验和服务。


他们就像一位父亲,不仅“要什么给什么”,还会告诉你“什么是好东西”。


与其类似的,还有天猫双11爆款清单,许多人在面对成千上万的折扣商品,很容易陷入“选择困难”,既不想错过年度的大优惠,但又搞不清自己该买哪些和哪些有品质保证,无从下手。


所以,爆款清单的出现就是为解决众多人这些困扰而生,它主动为你挑选了2000件不同类型的爆款正品,你再不必于商品的沙漠中四处乱撞,它无形中让你省去不少心思和时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