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晚间中控技术发布年度业绩报告称,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约86.2亿元,同比增加30.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02亿元,同比增速为38.08%,公司总资产达到178.8亿元,同比增长36.88%;基本每股
收益1.44元
。
公司整体经营情况持续增长,实现营业收入约86.2
亿元,同比+30.13%;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02亿元,连续三年同比增速高达37%,2019-2023年均复合净利润增速为31.82%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9.47亿元,同比+38.72%。从产品业务看,2023年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法、
S2B
平台业务、工业软件及服务、仪器仪表、运维服务、其他主营业务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3.51%、117.05%、11.23%、80.00%、-3.45%、21.35%。
1)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
57.86%
,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该业务2023年毛利率为
41.06%,
较去年同期上升
1.42
个百分点。
2) S2B平台业务是公司打造的新型商业模式,2023年高速增长原因为本期公司大力推广平台业务,构建行业生态圈,通过
S2B
平台推广第三方产品。最终营收较上年同期实现翻倍,平台业务毛利率为
10.11%
。
1)
2023年,
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1.33%,研发费用率为10.53%,研发人员为
2,219
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
34.28%
,同比增加
6.07%
。通过依托扎实的工业数据基础,在工业AI领域进行全方位探索,利用最新AI技术对公司产品技术进行重构,
突破了流程工业基于强化学习与自然语言大模型的应用技术、面向流程工业的边缘智能视觉检测控制器和算法技术、基于大语言模型和
AI
智体的企业运营应用技术等核心技术
。
2)在国内业务上,
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29.54%
,累计建设完成
179
家
5S
店(含海外),覆盖全国
643
家化工园区
。通过深化5S店运营能力和激励机制,公司建立了领先的服务模式,覆盖全国主要化工园区,提供专业服务。S2B业务方面,公司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数智供应链体系,
成功与多家大型企业建立合作,推动客户数字化转型,服务超过
3
万家流程工业客户。
此外,公司在煤炭、油气、风光制氢、医药、食品、冶金、建材等行业,与头部企业共同打造了数字化、智能化标杆项目,扩大行业影响力,提升行业市场份额。
3)在国际化业务方面,公司凭借先进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服务能力,海外市场取得重大进展,新签海外合同近10亿元,突破海外多个高端客户,海外业务翻倍增长,其中包括
中标沙特阿美控股企业、全球最大单体船厂沙特国际海事工业(
IMI
)数字化标杆项目
,赋能客户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并以此为契机与沙特阿美和IMI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公司在多个关键地区设立子公司,提升了本地化运营能力,并成功中标多个国际高端项目,与全球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此外,
公司通过发行
GDR
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进一步拓展国际融资渠道,为全球化战略实施提供支持。
►
数字化转型提升管理效率,构建“
AI+
数据”核心竞争力
1)2023年,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
通过
4A
架构规划(即
BA
业务架构、
DA
数字架构、
TA
技术架构和
AA
应用架构),成功实施
62
个数字化项目,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均有所下降,存货周转率得到提升。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著,
合同转化金额近亿元,节约成本数千万元,并增加了
300
多名数字化人,人效显著提高
。
2)2024
年,公司将持续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巩固“
1+2+N”智能工厂模式,打造以4大数据基座和1个智能引擎为核心的数据和AI能力,以实现数据和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致力于强化“
AI+
数据”核心竞争力
,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与客户价值最大化,为客户提供AI+安全、AI+质量、AI+效益、AI+低碳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根据公司年报,我们下调公司24-25年营收预测121.69/160.56亿元,至24-25年营收预测113.89/149.48亿元,新增26年预测189.38亿元;下调公司24-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5.07/18.11亿元,至24-25年预测13.53/16.61亿元,新增26年预测20.04亿元;下调24-25年EPS 1.92/2.30元至 1.71/2.10元,新增26年预测2.54元,截至2024年4月9日44.14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25.76/20.99/17.40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1)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迭代的风险;2)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3)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签约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或者经由其他渠道转发收到本报告而直接视其为本公司客户。
本报告基于本公司研究所及其研究人员认为的已经公开的资料或者研究人员的实地调研资料,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以及推测仅于本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且这种判断受到研究方法、研究依据等多方面的制约。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预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始终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需自行关注相应更新或修改。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仅提供给签约客户参考使用,任何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绝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视为做出投资决策的惟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均未考虑到个别客户的特殊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不能作为客户进行客户买卖、认购证券或者其他金融工具的保证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其他关联方均不承诺投资者一定获利,不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任何可能损失负有任何责任。投资者因使用本公司研究报告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均是独立行为,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及其他关联方无关。
本公司建立起信息隔离墙制度、跨墙制度来规范管理跨部门、跨关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动。务请投资者注意,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并进行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本公司的董事、高级职员或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到的公司的董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或个人可能在本报告公开发布之前已经使用或了解其中的信息。
所有报告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发或公开传播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如需引用、刊发或转载本报告,需注明出处为华西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注:
文中报告节选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年报点评|中控技术:积极布局AI+产品,持续开拓国内外市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若您并非华西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为控制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订阅号为华西证券计算机团队设立及运营。本订阅号不是华西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是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华西证券及华西证券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为使用本订阅号信息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华西证券所有,华西证券对本订阅号及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华西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