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钟伟纸上谈
专注于宏观金融领域的独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宏观评论及观点发布。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可查阅本微信号以往发布的研究成果。
51好读  ›  专栏  ›  钟伟纸上谈

钟伟:按闹分配——特朗普的“交易艺术”与趋弱的单极化

钟伟纸上谈  · 公众号  ·  · 2018-06-12 18:1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蓝色字体
,关注
钟伟纸上谈
微信号


点击收听

本期完整音频:15 分51秒



上期

回顾

在中国必须重视自己“中国芯”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中国芯”正稳健地走在光明大道上。尽管这场光明大道有非常多艰难险阻,我们也不应该怀疑自己。


“中国芯”不是堆钱就可以做出来的东西,不是“运动式”就能堆出来的东西,也不是闭门造车便可迅速完成的事情。在“中国芯”这件事上,我们得有战略定力,要有条不紊地推进它……



在这个世界上,秩序分配的规则是什么?我们怎么才能和平崛起?这是宏大的话题。



1

“以闹分配” 的交易原则

曾在学者群里争论过一件小事:假设一对年轻父母带着幼儿坐飞机,在平流层上孩子哭闹不止,父母是否有哄孩子“止哭”的义务?


学者群里形成了两派意见。


一派认为当哄,假如家长不顾,使得小孩 放声啼哭影响到其他乘客的休息,岂不在航班客舱的里安静休息权被侵犯?所以父母有义务哄孩子止哭。


另一派的意见是,小孩并无自制力,即使家长把小孩子嘴捂上、不让他哭,小朋友的情绪依然不可控。所以小孩要哭,就让他哭去,其他乘客忍一忍。


从学理的角度来讲,在飞机上保持安静有序是每个人的义务,但 如果 其中一两位任性的家长 放任孩子哭闹, 打破了这种均衡,那么利益就是“以闹分配”了。


在飞机上,“以闹分配”问题可再进行引申。


打个比方,乘客在飞机上是否有睡觉打呼噜的权利?一位乘客感到十分疲惫,在自己位置上睡着了打呼噜,可是邻座的人都因为呼噜声而睡不着。然而,航空公司不可能规定在国际航班当中:每位乘客打呼噜的时间不得超于1小时。打呼噜的人也很难控制自己睡着以后不打呼噜。


通常 上飞机后对空姐讲,如果我睡觉打呼噜,请把我喊醒,因为我认为这种行为对周围的人不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做。再者,有人觉得 把脚放在椅子背上舒服,又或 踹前座乘客的椅背,更有甚者把鞋子脱掉,影响更坏……诸如此般航空之劣迹,作为受影响者是劝止这些行为,还是继续忍受呢?这就涉及到麻烦的分配原则。



为什么要提到“以闹分配”的航客故事呢? 因为爱“闹”是特朗普的特点。


特朗普曾写了一本特别有名的书叫做《交易的艺术》。书中明显体现,特朗普交易的所谓“艺术”即“以闹分配”。


我们在生活中已经看到:飞机上有带娃的家长闹 ,医院有医闹,食肆有客闹,闹的人总能占到一定的便宜。在《交易的艺术》当中,特朗普介绍了他的观点首先是恐吓,先漫天要价,震慑对方。在对方屈服之后,再商量要价的可能性。由于特朗普在谈判前期已漫天要价,所以对手再怎么就地还价,他还是能占便宜。


《交易的艺术》延伸到特朗普的“外交艺术”


特朗普的对外政策也体现出他典型的交易艺术。对所有已经达成的协议,他都表示不满意,宣称是不公平的协议。在对手犹豫之际,他就动议修改,“动一动”的结果无非是令他争取到更多利益。若修改协议的要求未被满足,协议顶多是回到“原装”状态;假 若修改协议的要求 被接受了,他就能顺势敲诈勒索一笔。所以,在特朗普的字典中,“交易艺术”这四个字也可以换为“以闹取胜”。


面对特朗普的“漫天要价术”,我们能做的就是针尖对麦芒了,这或许是对特朗普式的交易艺术的最好反应。



2

中国的“三部曲”


中国在贸易争端中采取了十分强硬的态度,这与中国人以和为贵的交往准则似乎不一致。然而,强硬不等于没底线,中国一直强调,要通过沟通协商的渠道,要有底线意识、底线思维,但中美并不会走向大同。中国的对美国的政策可以归纳为三部曲。


第一,愿意协商。中国是愿意协商的,不愿意协商的一方是美国。对于美方单方面的漫天要价,中国肯定不能贸然支付对价。


第二,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是什么呢?就是不破坏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格局,不掉入修昔底斯的陷阱,这就是底线思维的含义。


第三,坚决应对。意思就是只要美国愿意谈,中国就认真地谈,带着诚意谈。如果美方不愿意谈,导致双方闹掰的话,中国也就只能接受当面锣、对面鼓的交往方式。所以这三部曲虽然是为应对特朗普的交易艺术,但中国以礼求利的原则来解读,也是有道理的。 这就是目前中美贸易争端中,战略层面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


对于中国对美政策的“三部曲”,我们可以从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的“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寻得踪迹。 革命有三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意味着争取最大公约数、最大同心圆。在中美贸易争端或者在中美关于投资、经贸、金融等方面争端,中国需要在国际层面要求最大公约数,要求公约数意味着我们得分清楚谁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




3

谁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谁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


我们的朋友就是在国际贸易当中,跟美国有相应贸易冲突的关系,可能会利益受损的联盟、国家。例如说欧盟,欧盟当中德国尤其如此。如果按德国的经济体量来观察德国跟美国之间的贸易逆差,就德美贸易逆差占国内GDP比例而言,德美之间的贸易失衡状况比中国还要严重。这也是特朗普对默克尔态度不友好的原因之一。日美间的贸易状况也类似。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贸易失衡问题普遍存在。


如果美国对每一个国家,都追求双方贸易平衡,那是无法实现的。在中美贸易争端之际,与美国有贸易来往的国家正处于观望状态。 他们有可能既不立刻站在中国的一方,也不立刻站在美国的一方。在此情况下,中美双方都要做些动员工作。中国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我们找到朋友之后,就跟他们沟通,美国现今对中国的做法也有可能如法炮制到其他贸易伙伴身上。如果美国以闹求利的做法在中国获取成效,日后对其他国家也如法炮制,兴许此刻为旁观者,在未来可能就是受害者。所以这个是中国需要做的。


因此中国在东亚、在欧洲都要寻找愿意维持多边贸易规则,维持现有国际贸易体系和全球开放体系,在一定场域内能与中国发出共同声音的伙伴。在中美贸易争端当中,我们不能任由美国闹,要有自己的朋友圈。这就使得中国在中欧、中日关系之间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我们坚持的是国际性多边原则,坚持理性的、可协商的、可沟通的国际贸易处理方式。





接下来,我们也得看多边体制的脆弱性。所谓“多边体制的脆弱性”,就是我们把一些争端诉诸WTO时,需知 WTO 本身是很痛苦的。大国之间的冲突往往会导致一些机制走向名存实亡。例如,在多边体制贸易诉讼争端提交到 WTO 以后, WTO 不快速作出明确的、有倾向性的决定。


首先 ,在 WTO主理 争端 解决的专家 都是律师。律师总是争吵不休,难以达成共识。因为有些贸易争端的案子争了十几年无果。故而,若将中美贸易争端的解决寄望于WTO,恐怕争端会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短期以内很难出现结果。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得看到WTO多边机制本身的痛苦性。假定 WTO 站在中国这方,或者不仅是站在中国这一方,而是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角度支持中国。这时,若美国要退出或扬言要退出WTO,就会对 WTO 产生重大损害。但是,如果 WTO 被迫同意美国的 部分 利益诉求,那这种同意美国单方面利益诉求的做法,本身就违背了WTO的宗旨,会对 WTO造成极 巨大的伤害。


WTO 站在多边贸易的角度同情中国是应该的,但难以付诸行动;站在美国一方支持美国的 部分 诉求是不应该的,原则上也很难付诸行动。所以, WTO 进退维谷。


这都意味着中国在解决贸易争端时,必须辩清我们的朋友与敌人。各方利益能否求得最大公约数,使得现有的国际贸易秩序、国际经济交往规则不由美国单方行为,而形成颠覆性的破坏。


如果某人的原则是以闹为主,那么中国要往前走,就不能受到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响。我们还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推进工业制造2025,推进科技创新,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4

回溯美国发展史

韬光养晦是否过时?


否也。美国也有过类似中国如今的发展阶段,美国在崛起时是怎么做的呢?我想讲一个小故事,在美国历史上,总统的学历都不是特别高,称得上高学历的总统就只有威尔逊了。威尔逊是一战时期的美国总统,他拥有博士学位,还曾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一战爆发后,美国跟所有一战主要交战国都签订了和平中立协议,美国不卷入其中。


图: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一些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美国总统 威尔逊 将此纳入他的“十四点原则”,力主建立一个 国际联盟 组织。)


二战爆发之前, 其实 美国也跟西方的主要交战国签订了和平协议。在一战的全过程中,威尔逊到欧洲为一战的和平解决做了大量的斡旋。斡旋的原则特别简单:彼时,美国作为新兴大国,扶持了稍显衰弱英国跟法国,抑制了正在崛起的沙俄和德国,还瓜分了垂垂老矣的奥匈帝国。这种做法给守城的帝国留了颜面,给新兴大国制造了麻烦,推动垂垂老矣的国家走上不归路。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战略制衡,推动了欧洲国家与美国的利益极大化。


此外,威尔逊还留下了很多政治遗产。比如说,威尔逊曾强调全球范围内要有一个开放的贸易体系,包括现在仍强调的航行自由。当时,海洋权益基本被瓜分完毕,作为新兴大国的美国还想争取益的话,肯定要强调航行自由。也就是说,已有的规则美国都不承认,但也不说明未来的规则是什么,这就是威尔逊的做法。在1900年前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是世界第一。据说,当时美国的GDP比排在此后的第二三四五位,这四个国家的GDP总和还要多。


1900年,美国是世界经济的老大。然而在一战爆发前后,美国始终是局外人。从二战爆发到1945年结束之际,美国的GDP超过了全球GDP的一半,其经济实力比全世界所有国家经济实力总和还要多。1945年,美国开始主导战后秩序的重建,建立了雅尔塔体系、联合国机制、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关贸总协等一系列国际机构。当时的国际安全秩序、经济秩序基本上都是二战之后,以美国为主导逐步建立起来的。


美国在这个过程当中担当的角色甚为特殊。在五国的安全机制分配当中,实际上德国并没有参与其中。当时,英国跟美国扶持的中国民国政府是比较弱的一方,美国特地把弱的一方提起来,为平衡像前苏联这样的强权。所以,美国在成为世界第一之后,有半个世纪,始终都用着韬光养晦的策略。等到美国试图主导整个国际秩序的时候,已经在世界上处于无可比拟和无可取代的地位了。




结论:面对特朗普的交易艺术,中国应韬光养晦



所以,面对特朗普“交易艺术”攻势的时候,我们有多种应对方式:多重思维、底线意识,我们愿意协商,但是我们不会接受漫天要价的套路,我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大的同心圆和公约数。


我们得理解WTO多边机制本身的困惑,我们也得回溯美国是如何崛起的。在这个进程中,中国需特别警惕:因为中国的人均GDP在2020年达到的只是全球平均水平,在2035年也只达到强国的标准,在2050年,中国才能成为现代化强国。



目前看来,中国2020年的目标达成可能性是比较大的。2020到2035这15年间,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历程来说,是挑战性最大的阶段。中国还要韬光养晦多少年呢?从威尔逊总统之后,美国发展史来看的话,我认为面临特朗普的“以闹取胜”,中国至少得有50年才能积蓄到足够的实力。





延伸阅读:《交易的艺术》

滑动查阅




钟伟纸上谈

(每周二、四更新)

2018改版福利课程第一季:中美贸易争端


下期预告:战略定力下中国宜慎之又慎之四事



中美贸易争端当中中国不能够轻举妄动的四件事情。


毛泽东同志当年曾经劝柳亚子先生时,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意思是不要老发牢骚,否则肠子都得断掉,眼界要放宽一点,万物风物才有味道。




作者介绍


钟伟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教授




扫描二维码

关注钟伟纸上谈公众号


感谢您关注钟伟纸上谈!

欢迎将我们的观点与您的朋友分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