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鲜传
给孩子们看的历史科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说说我的家乡佳木斯 ·  昨天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说说我的家乡佳木斯 ·  昨天  
新闻夜航  ·  痛惜!她于凌晨2点去世,年仅28岁 ·  昨天  
GS权益虚拟卡卷数字终端  ·  天天白嫖外卖红包!这个公众号承包你一年的奶茶钱 ·  2 天前  
GS权益虚拟卡卷数字终端  ·  天天白嫖外卖红包!这个公众号承包你一年的奶茶钱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鲜传

银行与周期

小鲜传  · 公众号  ·  · 2024-08-03 07:49

正文

本文节选自《买入银行股》

现在来谈谈顺周期。首先我想说,拉长了看,任何行业都是顺周期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宏观经济要是真的崩溃了,没有任何行业可以持续赢利。

很多都市传奇都喜欢讲逆风独行的故事。比如说,经济衰退的时候口红的销量反而会上升。从消费者角度看,这个现象是存在的。但是让我们停下来想一想,口红生产商的利润真会因此逆市上扬吗?我看没那么容易。因为外部资本肯定会涌入口红生产。对于这些热钱来说,取代原有龙头可能有点难。但是把市场搅成红海,让大家谁都没法好好赚钱,那倒是可以办到的。

其实在眼下的中国,顺周期并不是坏事。中国经济就像是盘山公路,可能有曲折,但总还是向上的。又不是像日本,或者撒哈拉以南非洲那样,长期停滞倒退,完全没有增长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对“周期”惟恐避之不及呢?

想要读懂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理解 A 股市场的独特语境。经济学家所说的周期,一般都是指宏观经济周期,其时间跨度通常为 8 10 年。但是 A 股市场研究报告里所说的周期,其实是特指某个子行业甚至某种具体产品的景气周期。这个周期的跨度,短则 6 个月,一般 1 2 年,最长不超过 3 5 年。毕竟按照二级市场现在的风气, 5 年后,写报告和读报告的人大概率都已经不在位子上了。

A 股市场,如果有人说一家公司没有周期性,其实是指这家公司的年报甚至季报 EPS (每股净利润)非常确定,不会因为宏观经济波动而波动。但是仅就这一定义而言,银行股才是当之无愧的非周期,每个季度的 EPS 都很容易预测。

然而投资者在此基础上,又展开了第二层博弈。也就是说,这个报出来的 EPS 不仅得是确定的,而且还得是超出市场预期的。许多卖方分析师都会一句口头禅:超出市场预期但符合我们预期。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其实讲到这里,参与者们大多已经在内幕消息的边缘游走了,哪儿还有功夫去认真研究商业模式呢。

在我看来,评价商业模式优劣的关键不在于跳出宏观经济周期,而是要充分利用周期特征,从中获利。研究经济周期理论很多。比如熊彼特的破坏性创造。其实我觉得咱们老祖宗的说法更加直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个季节都是大自然的安排,哪怕是行业的冬天,也有它存在的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从周期变化的过程中获利呢?很简单,只要做到两点。第一,保证自己不要在冬天死掉。第二,为春天做好充足的准备。

银行业在第一点上摸索了几百年。从 1694 年英格兰银行成立,到 1913 年美联储成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终于确立。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完全不同于一般企业与归口部委,比如航运企业与交通部之间的关系。在金融危机中,中央银行是法律意义上的最后贷款人。打个比方的话,央行那是真的亲妈,交通部只是单位领导而已。

不过在金本位时代,各国央行也没有点石成金的魔法,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 1971 年美国脱离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人类彻底进入信用本位时代。从此以后,就不存在大国央行无法解决的债务问题了。这也就是我们在第一章里介绍过的银行 3.0 时代。只不过这个时代刚刚开始几十年,人们对于它的许多特征还没有充分认识。

在今天的现实世界,投资者们基本用不着考虑大型银行的倒闭风险。关键问题是如何保持赢利能力,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如何迎接春天的问题。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清算银行首先提出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概念。中国央行对此非常积极。相比之下,美欧日等国央行虽然也展开研究,但是动作就慢了很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简单来说,逆周期宏观审慎的核心逻辑就是削峰填谷,均输平准。

顺便问一句。你知道均输平准当年是谁的政策吗?答案是汉武帝。他可是秦始皇之后又一位中央集权的巅峰人物。

总之,宏观审慎的前提就是市场总会犯错,因此需要由央行、学术界等非市场化机构来掌握一定资源,为它纠偏。虽然 2008 年金融危机对欧美社会的震动极大,但是要想推动如此重大的思想范式转变,动能还是远远不足的。而中国在实践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方面,显然具有天然的优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