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弘扬中华道家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SN跨境营销  ·  Pop Mart在泰国开设了新的芭堤雅店 ·  2 天前  
SN跨境营销  ·  Pop Mart在泰国开设了新的芭堤雅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子道德经

“不要禁止孩子玩手机,根本毫无意义”,令无数父母反思的好文

老子道德经  · 公众号  ·  · 2025-02-08 06:00

正文


家庭

家和万事兴...

如今,手机早已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尤其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手机更是他们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

许多父母因为害怕孩子沉迷手机,而选择严令禁止,试图通过“断绝接触”来保护他们。

然而,这样的方式真的有效吗?

其实,禁止孩子玩手机不仅没有意义,还可能适得其反。

与其一刀切地拒绝,不如以智慧和爱心引导,让孩子学会正确使用手机。

禁止无效,根源在沟通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

单纯的禁止,往往会让孩子对手机更加渴望。

尤其是 在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更强,父母越是禁止,他们越是会想方设法地接触。

结果往往是,父母的禁令成了孩子偷摸玩手机的催化剂。

事实上,禁止只是治标不治本的问题解决方式。

孩子沉迷手机,背后往往隐藏着父母忽略的需求。

他们可能感到无聊,缺少陪伴,或者想通过网络寻找归属感。

如果父母能够更多地倾听孩子的想法,与他们沟通,找到他们真正的兴趣点,孩子自然会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与其禁止,不如引导。

比如,尝试了解孩子喜欢的游戏或应用,和他们一起体验。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消除隔阂,还能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控制情绪,方能影响行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玩手机时,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味责备、呵斥甚至争吵。

这种负面情绪的宣泄,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感到不被理解,更加抗拒父母的管教。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的自我修养。

当孩子沉迷手机时,不妨冷静下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是孩子在逃避什么,还是家庭互动不足?

当父母以平和的态度与孩子沟通时,孩子更容易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

用温暖代替指责,用引导代替压迫。

比如,制定合理的使用时间,并让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

尊重孩子的意见,会让他们感到被认可,从而更加配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