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媒体招聘信息
传媒招聘第1站,服务于泛传媒行业求职人群,招聘信息主要涵盖记者编辑、新媒体运营、影视经纪、销售市场、视觉设计等核心岗位,为招聘主提供最快、最准确的信息发布平台,为求职者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内容及相关咨询培训服务。媒哥,四年来一直在为你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媒体招聘信息

媒体人爱跳槽,是行业常态还是被逼无奈?(深度好文)

媒体招聘信息  · 公众号  ·  · 2017-07-15 21:2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Mei妹推荐


媒体人爱跳槽是行业常态还是被逼无奈?


作者:张颖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传媒独家 (ID:cmdujia)媒体招聘信息授权转发



又是一年毕业季,传媒毕业生与媒体招聘又成了话题翻滚的“热浪”。“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整个传媒文化行业的创新步伐与人才的进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总结出一句话“超级变变变”,进入“贵圈”就意味着你要摸爬滚打了。


1


传媒行业高速地迭代要求你必须“求变”


这是信息高速流动的社会大环境决定的,也是传媒行业不断追求创新的属性决定的,更是媒体竞争加剧造成的。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信息流动的速度越快,各行各业对于及时获取信息的要求也越高,因为不管是人口流动、资金流动还是信息流动,都在决定同一时间的价值创造能力。

传媒行业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不停地发挥着作用,包括满足精神需求、提供生活服务、引导舆论维护稳定、创造文化附加值等。传媒行业美其名创意文化产业,做节目搞创作的人是“顶梁柱”,拉赞助谈广告的人是“金主之友”,他们都是求变的主体,谁也不能停下。

在新老媒体挤占同一市场的今天,竞争加剧在另一角度来说就是竞争还没有达到最大,市场仍需要细分、受众还有新需求、旧产能还需要淘汰、创新创优的要求更多。“危机感”适用于所有媒体人,怕没有时效、怕没有独家、怕没有收视、怕KPI不达标、怕倒闭。



2


媒体选人用人“老的赶不走、新的很难进”


没有人,什么也做不了;没有人才,什么也创造不了。当前传统媒体人员冗余、“鱼龙混杂”,用人体制改革不彻底,老的赶不走,新的很难进,门槛一高再高。传统媒体人员冗余的根源在于早年的事业单位属性,以及集团化扩张导致的机构众多、职能部门庞大、每个下属公司都有办公室和一帮办公室人员。

当前传统广电媒体仍然有相当部分的事业编制人员,这些人基本都是90年代进入单位,尚未达到退休年龄,能够承担媒体业务的已经不多,退休仍然享有较高的待遇。


占大部分的企业编制人员面临的是晋升困难,多劳并不一定多得,毕竟僧多粥少。在传统媒体改革进入纵深化的今天,新人输血格外重要,但是进入难度在加大。

很多保有实力的传统媒体仍坚持年年招聘应届毕业生,最后能够拿到offer的也是从长期的实习生中选拔出来的,很多是研究生学历、专业院校,毕竟知根知底,多少懂行,并且业务已经上手。


这种“潜规则”早就在BAT流行,互联网经历快速发展大规模招人之后,现在也不好进了。而今年江苏广电、浙江广电、百视通都打出招聘范围是2018届,成为实习生只是应聘的第一步。



3


媒体人爱跳槽是行业常态更是被逼无奈


媒体快速进化过程中,也推动着人才进化。传媒从业者跳槽较为普遍,压力、晋升、薪水、公司发展前景都是考虑因素。


传统媒体的往新媒体流动、小媒体的往大媒体流动,一般人不跳槽就可能原地踏步,实现不了加薪升职;有能耐的不跳槽就可能没办法发挥最大能力,受制于体制、受制于老板。

混出名堂的最爱自立门户了,比如高管、知名主持人、热门综艺节目导演、核心创作团队。这些人要么有广博的人脉资源、要么有较强的专业实力,这决定了其创业的市场号召力。


但自立门户也不是容易的事,离开平台的主持人、制作人“沉寂”的也不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市场残酷的淘汰机制也是“磨刀石”。

媒体新秀很容易成为跳槽“储备军”,一般入职两年是瓶颈期。入行第一年,在学校再风云的人物也是“菜鸟”,各种不适应都属正常,在没搞清状况之前,只能先学会服从上级;第二年,工作完全上手,对单位了解更深越能发现问题,单位没前景、岗位不匹配都成为“动摇军心”的因素;第三年,马上就是首次签约期最后一年,找到另攀高枝的下家,一狠心一咬牙就走了,未必不是好事。

当然,对工作较为满意的媒体新秀坚持走下去就少了麻烦,毕竟忠诚度还是很重要的。没有出路的可以保守按兵不动,而没有想法又能力不足的人最危险。


因为这个行业不需要混日子的人,市场竞争越充分、改革力度越大,越需要寻求进步、不断成熟的人。如果这群人不能及时淘汰,企业将承担很高的人力成本,而“旧人力”或许将成为传统媒体彻底人事改革的发力点



4


新进人才“快闪式”流失之拷问


适当的人员流入流出应成为任何行业保持发展的常态。但是,“快闪”就不正常了,何况是高门槛下招进来的优秀毕业生。

一位入职体制内媒体,在外事部门工作不到两年的同行说,我干的工作内容与自己应聘的岗位无关,我是学外语的,岗位是国际公关,但是我每天都在报文送文,给领导跑腿。而没有人在乎他曾经拿过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那点对传媒行业的向往慢慢就磨没了。

媒体对于新进人才的后续培养根本不够,能参加培训的也是少部分人,主要就是领导前来观摩讲话的几分钟,有培训的也成了做样子没有实效。


你会发现花了大价钱外包的企业内部培训,已经变成人力部门的自嗨,拍照片充实业绩墙成了重点。而“自嗨”在很多节目的宣传中也很普遍。


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在体制内媒体更为严重,毕竟淘汰不高,自嗨也是精神胜利法。本来有用的人才如果随波逐流,也会变得浮躁。

也有进入BAT旗下媒体当记者的朋友说,我还是搞文字工作,有点像文字搬运工,那些高科技项目发布与我没有任何关系,进不了核心圈子。


还有进入某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毕业生说,我们工作环境虽然自由,但是我们管理一片混乱,领导整天在发布会上大谈“生态”概念,但是我根本不懂,最后公司没能挣到钱,工资也发不出,生存成了问题,无心工作。

互联网企业追求开放,是不是真的开放很难说。在狂飙突进阶段,以互联网企业为主的创业公司,在选人用人机制上还不够成熟,缺乏必要的保障,轻易辞退员工、单方面毁约的时有发生。


规模较大的传媒企业,存在山头林立的情况,打通壁垒实现内部人员流动、部门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只埋头做分内的事情不了解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不凝聚人心,容易造成一盘散沙。




传媒圈招聘第一站


自2011年起,媒体招聘信息在五年多时间里,陪伴小伙伴们一起成长,拥有了二十万微信粉丝,十六万微博粉丝,我们知道自己肩头的责任。

串联起招聘桥梁,分享更多职场成长的故事,聚拢传媒人自己的社群,给所有希望加入媒体传播行业的小伙伴,给还在职场升级打怪的媒体人,给每一个转型新媒体的朋友!

发布招聘需求及合作请加微信个人号 yangma100 ,求职者请加微信milema69参与交流,微信公共号 mtzpxx 。等您来勾搭!


公众号ID:mtzpxx

传媒招聘第1站


全面、权威、保真 的招聘

信息, 传媒求职

学习交流社区


求职交流请加小编个人微信:milema69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