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唧唧堂
唧唧堂学术管理分享平台,更好的学术阅读与写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唧唧堂

JFQA:美国式强制性信息披露执行方式的影响

唧唧堂  · 公众号  ·  · 2024-03-05 22:24

正文


本期推荐一篇2024年2月发表在JFQA上的论文《美国式执行方式的影响:来自中国的证据》。 随着全球股票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希望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来提升本国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中国市场在2013年引入了评论信件(CL)审查过程,这是一种源自美国的强制性披露执行方式。此举旨在提升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通过要求上市公司对特定问题进行披露来减少信息不对称。本研究旨在评估这一措施在中国实施的成效。研究聚焦于几个核心问题:中国公司接收评论信件后的市场反应如何?这些公司对评论信件做出回应时是否有效地改善了披露质量?在中国这样的不同制度背景下,强制性披露的执行效果如何?

研究者采用了一种多方面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通过手工收集2013至2018年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出的评论信件及其回复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公司接收评论信件的决定因素。接着,利用文本分析技术,基于机器学习来识别监管机构提出的问题,并采用KL散度方法来追踪公司报告中的变化,评估这些变化是否提升了信息透明度。此外,研究还探讨了新披露信息是否转化为了更大的市场流动性,即是否降低了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研究结果显示。首先,接收评论信件的公司其股票价格会有负面反应,这表明市场对这类监管行动高度敏感。其次,尽管目标公司对评论信件做出了回应,但这些回应并未显著改善其信息环境。换言之,即便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披露信息,市场的流动性并没有显著提升。这些发现强调了在发展中经济体中,仅仅模仿发达国家的监管措施并不能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相反,公司和监管机构的激励才是关键因素。 此外,研究还发现,与政治激励和关系性合同相关的因素可能会影响这些执行措施的效果。在关系性合同更为主导的情况下,或者当监管机构面临不希望进一步干扰市场稳定的政治激励时,公司对评论信件的回应可能更为保守,从而减弱了这些措施的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见解,指出在推进市场监管和提高透明度方面,不应简单复制发达国家的模式。相反,必须考虑本国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公司和监管机构的激励机制,以及政治和社会因素对这些机制的影响,才能设计出更有效的监管策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