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图虫APP
中国最专业、活跃的摄影交流分享社区,年轻摄影师最佳成长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旅拍誌  ·  分享一组喜欢的照片 ·  4 天前  
图虫APP  ·  倒计时10天|小米徕卡影像大赛 ·  5 天前  
蚂蚁摄影MaE  ·  学会这个技能,你的头发会发光!!!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图虫APP

摄影书房 | 构成、拼贴与治愈:与三本摄影书的对话

图虫APP  · 公众号  · 摄影  · 2017-03-30 18:14

正文


3月18日—24日,由图虫「摄影书房」与“淡影像”合作的“发光体”艺术书展在江西服装学院进行展览。来到展览现场的人们佩戴手套,静下心来,细心的翻阅着每一本摄影书,感受纸本的温度。



作者|周光源




“发光体”艺术书展展览现场


摄影书就是阅读者手中的掌上画廊。自摄影术发明以来,摄影书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存在着。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在创作一个项目之初就考虑如何用书来呈现,并最终做出一本独一无二的摄影书,纸本的世界里传达着摄影师们对生活的所思所想,亦是对手工书的探索尝试。


本次书展中有3个年轻摄影师的摄影书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来自四川美院的袁诗然,将近两年在日常生活和旅途中拍摄的场景进行重构和解构,最终做出了一本发光的摄影书。伦敦艺术学院毕业的顾佳途,使用自己的家庭相册与翻拍的电影、电视剧中的图片进行拼贴,呈现了一系列不确定状态的图像。现生活学习于上海的方阳,通过图片来记录,从而形成特有的视觉日记。摄影书于他们而言,是视觉互动,亦是情绪归纳。


于是,我们找来了这3位摄影师,分别和他们聊一聊,做摄影书这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袁诗然——《几何》

顾佳途——《Oscillating》

方阳——《文拉法辛》


以下简称:

周光源 = Z

袁诗然  =  Y

顾佳途  = G

方阳 = F


Z: 首先非常高兴能够采访到三位,在开始之前,想分别了解下你们摄影的经历。


Y: 高中时家人给我买了一台相机,慢慢的将摄影作为我的爱好,喜爱并坚持到现在。


G: 我在本科时学的是设计。后来渐渐意识到,似乎设计无法承载我想要探索的东西。在那时,也慢慢被摄影所吸引(当时只是被视觉上的某种东西吸引)。后来,也慢慢接触到比较严肃的艺术,对当时的我来说,摄影是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


F: 原来学美术时接触了摄影,现在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摄影系学习。


Z: 在你们开始此次摄影项目之初,是否就已想过用摄影书来呈现这个作品?


Y: 有这样的想法,单这组作品来说,通过手工书才能更完整的呈现,同时能与观赏者更好的互动。我想结合选图及内容相关的元素(光、点、线、平面、空间关系),通过不同材料的结合来展现不多余的美好体验,最终决定通过特别的材质制作一本会发光的书。


G:我的这个作品最先是考虑在墙上展览,对于照片大小和排列都有不一样的考量。后来发现在摄影书的形式下,对于影像的叠加产生出的意义,似乎对这个项目的表达也非常适合。(在墙上呈现这种叠加似乎不是那么的合适,当然在摄影书的形式下丢失了影像大小所带来的感受。)


F: 并没有。这个系列的开始应该说是无意识的,到后来照片的数量慢慢积累起来时才开始整理这些照片。这个系列挑选了近一年拍摄的部分快照、创作,在面对这些照片时,感觉电脑屏幕带来的感受不够强烈,就想着做本书试试看,刚好做书的过程也是对这些照片的再次整理。


Z: 那么,你们认为墙上的展示和纸本的呈现之间存在着怎么样的区别?想分别了解下你们每个人对摄影书的态度与理解。


Y: 相对独立吧。但两者都具有互动性,在墙上展示也许从第一视觉上来说更完整些。而摄影书的话,内容分布在书本内的不同页,作者也许在表达一个故事,需要你去翻阅、理解,甚至重新组合这个故事。翻阅节奏和感受都是因人而异的。


G: 摄影书还是很利于艺术家作品的传播,也为大众也提供了一种相对廉价的收藏途径。墙上作品需要人本身移动来接收信息,而摄影书是不需要人移动的。凝视和叙事对于艺术家来说都是需要不同的考虑。


F: 我觉得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目前没有这个空间给我去墙上展示这么多的照片,如果说仅是展出几张的话,和我整本书的形式在本质上就有区别了。当然,在墙面的展示上,照片不同大小、位置安排可以给不同照片之间创造新的关系,也可以有一个新的语境。摄影书的话,我个人认为是更轻松的。整本书里挑选进去的图片是有限的,会更精简、更明确。对于我而言,本身就是被情绪影响的结果,通过书把这份情绪归纳出来也是我的目的之一。


Z: 诗然,你的这本手工书很特殊,整体的装帧、视觉效果也非常好,其内页材质选择了 PVC 版面,你可以谈下其中的制作理念及过程吗?


Y: 在进行初步选图后,就大致的考虑作品用什么形式、材质制作与展现,以及书本尺寸、页数以及如何输出等基本信息。我很享受整个制作过程,并沉迷于光影交织的空间里,想表达空间,想简单直接。希望最终呈现的手工书与其书本内容是平衡且恰当的。


尽管中间遇到一些困扰,比如一些在制作前的想法和想象,实践出来以后的效果并不可观。但面临这些问题时,我会理性地选择解决,或者绕过。


这组图片都来自于我近两年的日常生活和旅途中。在经由作品里的这些场景时,脑中对这些画面进行了迅速的处理,解构与重构。整个人置身于光影交织的空间角落里,打破平衡。正是在这种失重的状态里,这些被摄体才对我有了意义。


由客观、甚至偏理性的元素出发,回到主观、感性的人的情感。究竟这些元素能够拼凑出多少种情感,我无法给出答案,就好像无法回答人究竟有多少种情绪。但这恰是我最迷恋的地方,只有在成长中才能洞悉人性的多面,才能完成作品,才能完成我自己。

——《几何》 阐述


Z: 你的专业是视觉传达设计,而你又做了这样一组形式感很强烈的作品,这是否与你的专业相关联?


Y: 有一定联系,但不是全部。因为在大一、二时专业课有很多关于绘画的课程,我不擅长这些并且没有太大信心,也不太清楚我的专业到底学什么、做什么。到后来发现,其中一些内容与我的爱好有相同之处,就试着去接收、沉淀再加以创造。同时主动去发现、学习和积累,一些生活所见或者想表达的空间及状态就可以通过不同媒介表达出来。


Z: 你是怎样考量在这本书中加入了“发光”的元素,是否是为了更加突出”几何”的形式感?


Y: 一开始是希望书本像内容一样有趣味,这本书的“体积”(尺寸及页数)也许已经被考虑暂定下来,所以我应该在其中创造带来不多余的美好体验,同时表达“几何”的空间感。光是这组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一定要试一下。制作这本书,就好像我在拍“几何”这组图片的过程一样,脑中对这些空间进行了迅速的处理,解构与重构,是再创造的过程。你也会发现将书本拆开,每一页都是独立的存在。在决定选用 PVC 板材质表达空间感后,也想象尝试使用灯片/条将书本每一页在书脊处缠绕,就像链条一样,将他们组合在一起。制作本身带有想象,这本书的夜间效果比期待的更可观,我很喜欢。也蛮符合「发光体」的,哈哈。


《几何》摄影书的夜间发光效果


Z: 佳途,近些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摄影师用老照片进行再创作,你的这组作品同样使用了老照片进行再创作,那么想请你谈谈关于作品的创作思路。


G: 对于家庭强烈的疏离,应该是我想做这个项目的初衷。我想寻找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这种不寻常的疏离感。家庭照片作为某种历史的片段,似乎透露出了很多线索(物理的环境,周围人与人关系的构建等等)。


重新观看这些照片,我意识到当时自我的那种不自知的状态,对于我现在身份的影响。


这个进行中的作品“Oscillating”(振悬)关注于虚构的影像(电影、电视剧...)片段式的入侵我们平凡枯燥的生活空间。整个作品是一种自省式的探索,自我的身份在一个虚构与真实交融的夹层中流动,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某种等级制度似乎正在消弭和转变。

——《Oscillating》 阐述


Z: 将老照片的面部遮挡再创作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你还是选择了这一形式,对此你如何看待美国观念艺术家 John Baldessari(注 1)同样对老照片面部遮挡的这一方式?


G: 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他的作品用了好莱坞电影的影像,对照片主体进行涂抹,是为了暗示主体之外事物环境的重要性。批判人们沉湎于电影的虚幻,批判社会对真实的遗忘。


在我的摄影项目上,被遮挡的很多时候是整个人物,甚至这种缺席是观看者无法意识到的。表现了自我当下对历史的逃离甚至反抗。


且在这里我用虚构影像(电影、电视剧)来遮挡家庭照片。被显现的影像正是被 John Baldessari所遮挡的。反映出我对于真实的看法(与他是不同的)。某种程度上这也表现某种虚构影像的民主性。


需要意识到的是真实和虚构不是二元对立的。


美国观念艺术家 John Baldessari 的作品


Z: 你不仅在此次作品中运用拼贴,在你的其他系列作品中也看到了类似的拼贴,在两张照片的拼贴方面,你有着怎样的考量?比如在这个拼贴中,有西湖的老照片、雕塑和高楼,为什么?


G: 有颜色、事物相关性的考量,也有其随机性。这一页其实蛮特殊的,它很好的展现了虚构与真实的某一种关系。


右边的高楼其实是拍摄于90年代,世界之窗类似的主题公园。很明显他是模仿了纽约曼哈顿的建筑。然而我们怎么去定义它?它是虚构的真实?还是真实的虚构?抑或是融合于1。


同样的,西湖的三潭印月,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供人们观看,它承载的似乎也只是一个想象。


《Oscillating》书中出现的关于西湖的老照片


Z: 在有关你翻拍的电影、电视剧的人物时,几乎所有人都是低着头或是看向其他地方,这是刻意为之还是?


G: 想表达的是某种不确定感,是对于自我身份的不确定感,是对于真实与虚构时刻的怀疑。


大量出现的低头或看向远方的翻拍电影、电视剧图


Z: 方阳,你以《文拉法辛》命名了这组作品,但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大量的植物,是怎样的契机使你拍摄它们?


F: 和生病有关系吧,我特别宅,可以做到两个月不出门。抗拒交际,也抗拒去人多的地方。一个人出门拍照就是去人少的地方,自然的被摄体就变成了静止的物体,类似植物、环境、空间等。不过绿色植物确实让我很 peace!有点迷恋吧,之前第一个纹身也是仙人掌。


文拉法辛是我一直在服用的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因受抑郁困扰而将情绪通过快门释放,并将自身经验与审美捆绑在图片中,刻意的去制造一个充满错觉的影像。


 我更多的去观察身边自然环境,大量出现的植物与自然景观更像是自己精神寄托的载体。由于更多是情绪驱使我按动快门,这种情绪是药物在体内与抑郁力量抗衡所得到的,所以这些影像也具有了自我疗愈的功能。


由于静态影像相对动态无可避免缺乏叙事效力,所以也想通过对图像的编排摆放方式来探讨被摄物体之间的联系,重新定义这个世界。

——《文拉法辛》 阐述


Z: 大部分的照片选择在夜间用闪光灯拍摄是因为什么?


F: 最重要的是补光,然后就是闪光灯造成的空间扁平化、高饱和色彩。也会存在故意闪光灯过曝,只保留物体轮廓,模糊一些人还有记忆。


Z: 除了植物意外,“水”这一物质的频繁出现又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F: 我拍摄的大多是自然的元素,拍水也是因为水自身的易变性。我拍摄了平静的水面,浑浊的,水的另种形态—冰,还有高速快门下的瀑布,慢门直至过曝的瀑布等等。之前坐船看着船尾翻滚的海水,泛青的水面挟带着数不尽的气泡,而带给我的是比高潮更平和的舒适感,我试图建立我与水的联系,由于慢门造成水流或是瀑布的白色线条,更像是捕捉到了流逝的过程。


《文拉法辛》中频繁出现的水


Z: 你在阐述中说到这些影像具有自我疗愈的功能,那么现在你的症状是否有所缓解?


F: 只能说最近还不错。


Z: 分别谈下对你们影响比较深的艺术家吧。


Y: 最想看的是 James Turrell (注 2)的展。


James Turrell 光与空间的作品(目前正在上海龙美术馆展览)


G: 当然是 Wolfgang Tillmans(注 3),其他蛮难讲的,更多的时候会单看艺术家的某个作品。


Wolfgang Tillmans 的作品


F: Wolfgang Tillmans,Thomas Ruff(注 4),Katja Novitskova(注 5),Camille Henrot(注 6)


Thomas Ruff 的作品展览现场


Katja Novitskova 的作品


Camille Henrot(卡密尔·亨罗特),“The Restless Earth”展览现场,2014,纽约,新美术馆.


Z: 在你们做完这本书后,获得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Y: 书很独立,成果符合之前的种种想象。大概的熟悉了一些基本的手制过程,在之后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试着再创造不一样的手工书。


G: 选图、排版各种细节都需要做某个决定,很多压力,很焦虑。这个项目也是我很早就想表达的,最后还是尝试性的做了出来,画一个暂时性的句号。现在准备开始新的计划、新的目标还是很开心的。


F: 因为是第一次做书,相当于是学习的过程。通过做书时的整理也发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在想清楚后会开始创作新的作品。


Z: 如今,摄影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更多的人开始使用其他媒介来创作,涉及到的媒介包括录像、装置、行为等。那么在你们今后的作品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想法呢?谈一下你们短期的摄影计划吧。


Y: 会继续用不同材质的呈现,用其它媒介来创作。还是先多看、学习、积累沉淀,认为很多都是相通的,所以我还蛮接收各式各样的表达形式。最近想把拍过的一些结构素材,结合现在专业所学的内容,通过电脑绘制有趣的图形元素。


G: 一直想要有更多的尝试。摄影是一种表达的方式,摄影媒介有自身的特点,当然也有局限性。对不同媒介的可能性非常感兴趣。如果能更好的表达我的想法,非常愿意去探索。

目前正在做一个新的项目,讨论影像作为某种自我的代表和权力运作相关的实践。


F: 因为摄影也是表达自己观念的一种媒介,所以我不觉得使用其他媒介会成为问题。至于以后的创作采用哪种媒介,这得根据当时方案更适合哪种媒介表现来决定吧。



注1: John Baldessari,美国观念艺术家。

注2: James Turrell ,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古根海姆奖、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以及美国国家艺术奖章的获得者,是当今全世界最受尊敬、最热门,也最神秘的艺术家之一,换句话来说——神一般存在的艺术家。

注3: Wolfgang Tillmans,1968年出生于德国,1980年末前往英国,1990至1992年时就读于英格兰南边以平面设计、影片制作等科系著称的柏尼矛斯和普尔艺术学院(Bournemouth & Poole College of Art).毕业后定居伦敦。作为一个摄影家,沃尔夫冈在题材上涉猎甚广,包括肖像、静物、风景、通过对显影过程的实验而制作出的抽象作品等等。

注 4:Thomas Ruff,是一位高处不胜寒的德国摄影师。出生于1958年,1977-1985年间,他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师从伯恩·贝歇夫妇(Bernd and Hilla Becher),深受其影响。求学期间听了本雅明·布赫洛(Benjamin HD Buchloh,当代最具原创性的艺术评论家之一)一场讲座后忽然开了窍,Ruff开始了他的概念系列摄影。

注 5: Katja Novitskova,爱沙尼亚艺术家

注 6:  卡密尔·亨罗特(Camille Henrot)生于1978年,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arts décoratifs),2010年曾获马塞尔·杜尚奖( Marcel Duchamp Award)提名,2012年参加了由Okwui Enwezor策划的巴黎东京宫三年展( La Triennale Paris 2012, Palais de Tokyo),并于2013年获得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最具潜力艺术新人银狮奖。



 

2017年,继宁波假杂志图书馆“开春书会”、江西“发光体”展览之后,摄影书房还会紧锣密鼓地进行在北京、南京、上海的巡展,并开展出版计划,如果你不想错过这个被发掘的机会,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参与我们的摄影书征集。






点击这里,向我们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