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六种最佳运动方式及其对应的好处,包括改善睡眠、抗抑郁、延缓衰老、降血压、增加骨密度和缓解腰痛。每种运动方式都详细阐述了其好处和为什么被认为是最佳的选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抗阻运动(如深蹲、俯卧撑)是改善睡眠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对于65岁以下的人,比跑步、走路等有氧运动更有效。
多项研究表明抗阻运动能够显著提升睡眠质量。
关键观点2: 跳舞被认为是抗抑郁的最佳运动方式,此外步行慢跑、瑜伽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跳舞等运动能够释放内啡肽等愉悦物质,有效缓解抑郁症状。
关键观点3: 挥拍类运动(羽毛球、乒乓球等)是最佳的延缓衰老运动,可以降低全因死亡率47%,并帮助提高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及心肺功能。
挥拍类运动调动多个肌肉群,并需要手眼协调,有助于延缓大脑衰老。
关键观点4: 等长运动(如靠墙静蹲)是降血压的最佳辅助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等长运动能够显著减少血压波动。
关键观点5: 力量训练被认为是增加骨密度的最佳运动,好过平板支撑、靠墙半蹲等动作。
力量训练能够有效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等骨骼问题。
关键观点6: 走路锻炼是缓解腰痛的最佳选择,特别是对于背痛初发者。走路简单易行,还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走路锻炼能够显著减少下背痛的复发风险。
正文
生活中,有运动习惯的人往往能深刻体会到,运动起来整个人的精力和心情都会变得不一样。
运动不仅使人的身体健康,还能将负面情绪、焦虑压力通通带走,如同身心的全面“净化”和“排毒”。
因此,很多人说“运动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
改善睡眠“最佳运动”——抗阻运动
2024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的平均睡眠时长普遍偏短,为6.75小时,有28%的人夜间睡眠时长不超过6小时。睡眠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超六成人的睡眠质量欠佳,甚至有1/5的人处于“较差”水平。
近年来,有不少科学研究表明,
抗阻运动(如深蹲、俯卧撑等力量训练),可能是改善睡眠的“天然良药”。
2024年6月,国际学术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在比较了运动、饮食和睡眠卫生等不同措施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后发现:对于65岁以下的人来说,
力量训练是提升睡眠质量最有效的非药物方法,
比跑步、走路等有氧运动更有效。
不少人有这样的体验:一场大汗淋漓的运动过后,整个人的心情都更好了!运动作为一种改善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已经在多个临床实践指南中得到认可。
2024年1月,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一项关于运动和抑郁症关系的研究发现:
运动对于抑郁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对抗抑郁最好的运动是跳舞!
此外,步行慢跑、瑜伽、力量训练、混合有氧运动、太极拳也是不错的选择。
此前,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一项涉及8万人、持续了15年关于不同种类运动和全因死亡率关系的研究发现:
最佳的延寿运动是挥拍类运动(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可以降低全因死亡率47%。
挥拍类运动往往需要调动身体多个肌肉群,眼睛看着球进行手眼协调。在击球的一刹那,还会发出一个相对的爆发力。它强调了协调性、柔韧性,同时要有一定耐力,这样可以帮助人体提高肌肉骨骼的力量,提高心肺功能,可以让人的注意力更集中,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达到延缓大脑衰老、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 降血压“最佳运动”——等长运动
2023年国际权威期刊《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
所有类型的运动都有助于降低血压,其中等长运动下降幅度最大,比如:靠墙静蹲、平板支撑、站桩、扎马步、提踵(踮脚尖)等。
■
增加骨密度“最佳运动”力量——训练
很多人体检时会被告知“骨密度偏低”“骨质疏松”。日前,一项发表在《骨骼》医学期刊上的研究发现:增加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跑步和走路,而是力量训练!
研究表明,
力量训练在增加和保持骨密度方面都好于平板支撑、靠墙半蹲这类等长运动,以及走路、跑步等简单身体活动。
■ 缓解腰痛“最佳运动”——走路锻炼
腰酸背痛是困扰很多人的常见慢性病痛之一。有什么运动可以缓解下背痛反复发作?
2024年6月,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
步行不仅是一种低成本、低风险的运动,还能显著减少下背痛的复发,特别是对于背痛初发者。
走路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效果显著,是性价比非常高的养生方法。走路对身体健康的益处是多方面的,可以帮助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血糖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等。
声明:
文章
内容来源
于央视新闻、健康时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本公众号转载内容仅作公益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如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后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