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信网互联网是由无数节点构造的信息交互网络。它可以让你安静的获取信息,也可以让你亢奋的追逐热点。通信网互联网上的节点和信息传递越多,就越方便,更多节点和信息就会生成,于是就越能抓取自然对象和社会过程,将它们变成信息。
与其说软件会吞噬一切,不如说通信网互联网会吞噬一切。生活需要的一切信息都在纳入其中,你须臾不可离之。不仅是你,大人、小孩,企业、政府,赚钱、娱乐,都不能离开。
黑洞可以抓取一切物质,连光都无法逃脱。通信网互联网可以抓进一切可以数字化处理的东西,集一切信息于一身,人人不愿逃脱。黑洞是无限巨大的引力场;通信网互联网是无限巨大的信息漩涡。
互联网上,热点爆红,热点消逝,一时狂风暴雨,一时寂静无声,比潮来潮去更突然,更不可预测。网上信息漩涡从静如止水,到翻腾深渊,两种状态之间可能没有什么过渡步骤,或者,即使有,你也难以实时追踪分解,只能忍受它的跳变。
2
当你设立社交账号在互联网上开播自己的生活,你就已经在毫无保护、无人指引的情况下,接入这个信息漩涡。它有时很安静,朋友圈连个点赞的都没有;有时突然会变成深渊,咆哮翻滚,你如果靠它太近,也可能被它吞噬。
在从前的常规生活中,你的生活主要是与你的朋友相处、与你的同事协作这些具体而微的事情,对方的反应和你的情绪也都在你预期管理之内。在接入互联网、尤其社交互联网以后,你的生活不仅仅是如此,还是、更是一段段的信息商品,它在信息网中扩散,能到达多少节点、引发何种反应,你都很难确定。
一旦发布,你的生活就被信息化了,它不再完全属于具体处境中的你和你的关联人。它越过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约束,化身为一节节的信息商品,在朋友圈和社交平台上扩散,接受点赞、评论、转发,无论好意、围观、还是恶毒。
个人生活片段在社交互联网传播的效果正是你无法控制的。它可以让人兴奋,也可以让人压抑。如果你的情绪有一个常规阈值,这是大多数人都有的,只能在一个上下有限的区间里浮动,那么,当你接入社交网络,你的情绪可能随时突破这个阈值。
你会觉得,在热点轰炸的网上过一周,就像在工作上经历一次大仗,精疲力竭。快递小哥只会在每年的两三个购物节经历两三轮大战,你在热点频出的互联网上每周都可以经历一场大仗。
社交网络上的每个人都可以像当红的明星一样光芒四射,也可以像过气的明星一样落寞厌倦。当你接入网络,你以为获得了个人的信息自由,但代价是你有时会离翻滚的信息深渊不远。你将体会从前只有名人、大师、天才才能体味的火热、荣耀、寂寥、抑郁。
明星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就面对无数民众节点链接形成、时而温柔、时而暴烈的名声传播网。明星一直努力但可能不红,或者红了但评价低,或者大红大紫突然无人问津,或者一直红下去。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努力与名声的效果之间的确定联系。他们始终面对一个不确定的世界,有时觉得自己辛苦多年终有所得,群众接受了自己,有时觉得身处的工作环境就是一个黑洞,吸尽自己的精力,却什么光亮也不发出。这种不可控制无法预期的对象,容易让人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