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蒋介石1975年去世,为何至今45年棺椁还没 ... ·  3 天前  
高山流水的心语屋  ·  东拉西扯:证明丈夫“举”或“不举”,竟然要众 ... ·  2 天前  
高山流水的心语屋  ·  东拉西扯:证明丈夫“举”或“不举”,竟然要众 ... ·  2 天前  
鱼羊史记  ·  女人动情后,控制不住的6个生理反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少年的你》3天6亿票房,却陷入剧情争议?究竟谁在黑这部电影?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10-28 19:00

正文

电影 《少年的你》 上映3天半时间,票房突破6亿,更取得了豆瓣8.5分、猫眼9.6分的绝佳口碑。两位年轻的男女主演, 易烊千玺 周冬雨 的演技也获得了一致好评。


无数资深大v和影评人,都不约而同的对这部影片深表赞叹,并认为是2019年度最佳国产电影之一。

各大官媒,同样对影片给予充分肯定:


按影片的口碑和反响,今后几天的票房正常走势,10亿票房已经没有太大问题,向15亿甚至更高票房冲击,也同样可以畅想。

然而,正所谓“不遭人妒是庸才”,每一次巨大的成功伴随的,从来都是基于各种目的和挑剔和质疑。

比如对两位年轻主演、易烊千玺和周冬雨这次成功的 嫉妒 眼红 ,才想要阻止这部电影票房继续攀升、获得口碑好评的人,便开始了对影片的大肆污蔑和攻击。


影片上映不久,一个关于「《少年的你》“抄袭”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的调色板,在网络平台到处传播:


更有些人振振有词,宣布电影抄袭了东野圭吾多部小说,是所谓的“《东野圭吾作品集》”,他们的言辞,也确实给很多不明真相的公众都造成了误导。

然而,如果当真看了电影,了解了这部影片基本剧情,就知道以上“调色板”列举的总共11条所谓的“抄袭证据”,只有6、9、10,勉强是电影《少年的你》的剧情,至于其余的1、2、3、4、5、7、8、11,都完全不存在!甚至和影片剧情南辕北辙。

而且,即使是6、9、10这三条,如果连「两人装作不认识」和「两人装作普通邻居」,「男主不会翻供」和「男主不会上诉」,「警察觉得凶手另有他人」和「物理教授推断凶手是女主」,


这些居然都能被宣布为所谓“抄袭/融梗”?

热衷于传播此类调色板的人,正是不打自招地证明了她们根本没看电影,也根本不了解电影的基本剧情。

只好送这些一副义正言辞状,给影片乱泼脏水的人两个词: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

难道所有“男主角替女主角顶罪”的情节,都等于抄袭了《嫌疑人x的献身》?

难道所有“相爱的人不敢一起走在阳光下”的情节,都等于抄袭了《白夜行》?


哪怕是东野圭吾先生本人, 他敢这么说么?他可能这么认为么?

本片的出品方之一,深圳中汇影视文化,同时也是2016年中国版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的出品方之一,和东野圭吾有过愉快的合作经历。

中汇影视的老总侯小强,同时也是《 少年的你》《嫌疑人X的献身》的共同版权方 ,已经专门就此事发声:


顺便还用葫芦娃和白雪公主的“融梗”,狠狠嘲讽了“反抄袭斗士”们的走火入魔。


其实, 反抄袭反到所谓“反融梗”, 甚至不允许任何对情节和创意的模仿和借鉴, 本身就是走火入魔 ,甚至是一种 无知狂妄

要知道,即使是我们熟悉的几位武侠小说巨匠,金庸\古龙\梁羽生,都大量“借鉴”了欧美小说/电影的情节大纲、人物设定,比如《连城诀》借鉴《基督山伯爵》,《流星蝴蝶剑》借鉴《教父》,《七剑下天山》借鉴《牛虻》等等。


—— 这本就没有什么不对, 后人在文学创作中,通过模仿和借鉴,汲取前人精华、将那些设想和创意以为己用,本就是天经地义的。若不如此,人类的文学艺术还将如何进步?

上世纪80~90年代,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所谓的东方好莱坞是如何造就的?那么多成为大众“童年回忆”的经典港片,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剧情设定大量“借鉴”欧美优秀影片的结果。

而类似的借鉴模仿,同时也是相互的。好莱坞大师级导演,“鬼才” 昆汀 ,他的影片同样大量借鉴了经典港片的风格和运镜,亦为电影爱好者所共知。

宁浩导演成名之作《疯狂的石头》,对盖里奇《两杆大烟枪》的模仿,是根本无需讳言的佳话,其后从《疯狂的赛车》到《心花路放》,更进一步将此类双重主线、回环交叉叙事的手法进一步发扬光大。


所以,这究竟又有什么问题? 难道真会有神智正常的人,会认为这居然也值得上纲上线,批判一番不成?

更何况,如果拿电影《少年的你》的主线剧情,甚至连原著小说“借鉴”“模仿”的部分,都在改编时刻意做了修改和回避,如果和东野圭吾那几部小说的情节去做对比,近乎 于风马牛不相及了!


近几年来,从女性向网文圈子发端而起的“反抄袭党”,更因为近年来大量此类网文被改编为影视剧,由一些年轻明星主演,因此还夹杂了各个明星团队的背后煽动,和众多当红明星粉丝的粉黑恩怨,而逐渐在公众平台发声,有了一定影响力。

然而,在打击确凿无疑的违法抄袭行为的同时, 这些人也妄想将自己小圈子内的约定俗成的规矩去竭力【扩大化】,推广到公众场合, 以至于将上文所述的,对前人作品某些创意的借鉴模仿,也凭空发明了“融梗”一词,视同“抄袭”去大肆攻击。

于是,很多优秀的国产影视剧都因此被乱泼脏水,至今不息:前有宁浩《疯狂》系列被攻击“抄袭”《两杆大烟枪》,《中国合伙人》被攻击“抄袭”《社交网络》,后有《我不是药神》被攻击“抄袭”《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辩护人》等等。

显而易见,这种吹毛求疵的“反抄袭运动”,如果听任其这么走火入魔地发展下去,定会给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自由,带来极大困扰,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创作环境。

而且,还因此滋生了很多别有用心的碰瓷行为:

  • 2017年,《人民的名义》火了,某女作家跳出来,声称抄袭了她。

  • 2018年,《一出好戏》火了,某女编剧跳出来,声称抄袭了她。

  • 2019年,《哪吒魔童》火了,某女演奏家跳出来,声称抄袭了她。

我们看到的这些“抄袭”指责,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都是使用许多煽情言辞,却没有提供任何过硬证据,而仅仅是单凭匆忙间的臆想和编造,就能强行进行一场零成本的碰瓷。

而这种子虚乌有、毫无凭据的指责,一旦被各平台全网推送,水军造势,也会被许多盲从者信以为真,影响的不止是影片主创人员的个人名誉,更让很多优秀电影因此被“污名化”,进而影响和打击整个中国电影的发展大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