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后回复“电商”免费领取《1000份电商运营干货案例》
编辑 | 张逸
来源 | 营销案例精选(ID:m-cases)编辑
今天给大家分享两家全球最特立独行、生意最火爆的理发店。话不多说,这就开始了。
荷兰Schorem:女士止步,只剪油头
荷兰有一家很拽的理发店,只接待男性顾客,只剪油头,却天天门庭若市,早上不到7点门口就排起了长队,这家店就是schorem。
所谓schorem,在英文中对应的单词是schorem,翻译过来就是“卑鄙小人”“人渣”。为什么理发店会取一个如此另类的名字呢?
因为这家店里的理发师曾经都是穷困潦倒无家可归之人,甚至是曾走在犯罪路上的瘾君子和街头恶霸。
比如,发型师Coos曾因一起纵火案入狱,没想到店主Leen和Bertus不仅没有放弃他,还经常去鉴于探望他、安慰他。而当Coos刑满出狱的时候,去监狱门口接他的正是Leen和Bertus。
对此,店主Leen和Bertus解释说,他们只是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给这些边缘人创造更多的、可以过上更好生活的机会。毕竟英雄不问出处,浪子回头金不换。
其实,理发师的出身并不是这家店最特别的地方。
更有趣的是,由于店主Leen和Bertus都是摇滚发烧友,更是猫王的头号铁粉,尤其喜欢猫王当年那款经典霸气的油头发型,因此从开店那天起,他们就规定,只给顾客剪油头。
为此,Leen和Bertus特意将24种经典油头发型制成了海报,贴在店内的墙上,供顾客挑选。至于顾客的其它发型要求,概不接受。
此外,Schorem理发店只为男士服务,并且禁止发型师与顾客聊天套近乎,只为打造一个纯粹的、安静的男士专属空间。
如果你实在很无聊又不想睡觉的话,可以喝点小酒跟店主聊聊摇滚和人生、跟发型师聊聊纹身和女人。当然,前提是你有那个胆量且恰逢发型师心情比较爽。
或许你会认为对于这样一家古怪的、甚至有点可怕的理发店,人们一定会敬而远之,绕道而行。
但事实恰恰相反,Schorem理发店的生意非常火爆。虽然上午11点店里才开门,但每天不到7点,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队。甚至有家长带着发型花里胡哨的叛逆期孩子来这里“洗心革面”,“脱胎换骨”。
后来,生意越做越大,Schorem不得不另迁新址,原来的店面则被改建成了一所老派发型师学院,用来教更多的人如何剪出漂亮的油头。
Leen和Bertus曾说:“我们跟大部分的发型师不同,我们不设计新颖发型;我们是很老派,但我们会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完美。”
美国Drybar:美发界的星巴克,只吹不剪
与Schorem的老派、复古不同,美国的Drybar理发店新潮时尚,店内设计简洁大方,看上去十分舒服。
Drybar的创始人Michael Landau和Allie Webb出于对传统美发沙龙中昂贵的吹风造型服务的不满,于2009年创立了Drybar。
与男性不同,女性的剪发周期很长,可能两个月都不见得去剪一次头发,但是女性普遍又对发型要求比较高,出门逛街时、与异性约会时,都希望以最佳的造型示人。
所以,与传统理发店不同,Drybar的独特之处在于,她们既不剪发也不染发,只提供吹发服务。或许称Drybar为美发店,似乎更合适。
尽管创立Drybar的初衷是不满于传统美发沙龙里昂贵的吹发服务,但在Drybar吹一次头发却同样不便宜,大概35-50美元/次,合人民币240-343元。这是什么原因呢?或许还要从Drybar绝妙的消费体验说起。
来到Drybar,你可以体验到当电影主角的感觉,获得充分的放松与宠爱,喝着薰衣草茶,沉浸在最新言情电影或是名流杂志的那种带有负罪感的快乐里,同时还有人为你清洗梳理头发,简直不能更美妙。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Drybar菜单上的发型名字起的十分有趣,每一种发型听起来都像是鸡尾酒的名字,比如“宇宙”“曼哈顿”“玛格丽特”“自由古巴”等。
呃,如果中国也开这样一家美发店,顾客进门时就可以高呼“小二,一瓶二锅头”“一瓶牛栏山”“一瓶江小白”“一瓶茅台”…
在Drybar,顾客会被安排在远离镜子的地方吹发
甚至是背对着镜子吹发
如此,当顾客转身时便会更加惊喜
据了解,Drybar在美国已拥有60多家门店,其独特的服务和体验使其始终走在许多试图模仿它的竞争者前面,成为美发界的“星巴克”。
如果你试图抓住所有人的心,那你注定一个都抓不住。专注于一个细分领域,将它做到极致,这是Schorem和Drybar共同的品牌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