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慈怀读书会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慈怀读书会  ·  最好的亲密关系,是彼此成就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慈怀读书会

中年人的通透:《没有离不开的关系》

慈怀读书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24-12-08 06:25

正文


点击下方👇卡片发消息【读书】免费听好书
解读:每晚·许朝暮 | 朗诵:飞扬
原著:林雅永

作家安东尼说:“世间只有一种真正的奢望,那就是人和人之间珍贵的关系。”

可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关系。

很多人都被感情绑架,反而困在其中,深受其累。

父母或许会打着为你好的名义,理直气壮地干涉你的选择;

伴侣或许会将你视为自身所有物,毫无分寸地打压你、贬低你;

朋友也或许会仗着多年交情,理所当然地消耗你的情绪和能量。

出于对关系的维护,你想拒绝,却害怕磨损感情;你强忍着,却又觉得委屈难过。

对此,韩国心理学博士林雅永却说:就算是你选择的关系,也不需要负全部负责。

作为资深心理学专家,林雅永直面过人际的脆弱与复杂,并将自己对各种感情的理解写进了《没有离不开的关系》一书中。

为何在一段关系中遍体鳞伤,你却依然难以割舍?哪些关系值得珍惜,哪些人需要放手?怎么摆脱那些“有害”的关系,以重获新生……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本就不该是相互捆绑的束缚,而是彼此滋养的能量源泉。

读完这本书,你会收获勇气和智慧,找到消解所有人际烦恼的答案。

这世上
从来没有真正完美的关系

书中,作者提到电影《消失的爱人》中的一段情节。

主人公尼克年轻时,对妻子艾米一见钟情。

在他眼中,艾米聪明、美丽、有情趣,符合自己对伴侣的所有期待。

但相处的时间久了,尼克发现艾米并非自己想象中那般完美。

她也有情绪不稳定、以自我为中心的一面,经常与尼克爆发争吵。

这让尼克不由得对她心生厌烦,也对婚姻产生了倦怠。

后来,尼克遇见了一位更符合自己理想型的女性,对方年轻貌美,风趣幽默。

他深深地迷恋上了对方,并常常背着艾米与对方约会。

没过多久,艾米察觉他的背叛,心中又气又恨,对他展开了疯狂的报复。

两人在复杂的感情纠葛中相互撕扯,最终落得两败俱伤。

而造成这场悲剧的根源,恰恰是尼克对人际关系不切实际的幻想。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没有绝对完美的关系。

对他人抱有过高的期待,对关系附加过多的想象,你注定会在一次次失望中受尽折磨。

不仅在婚姻中如此,任何人际关系,都需要你主动降低期望值。

记得李雪琴曾在节目中说,自己非常重视和朋友之间的互动。

有段时间,她每天都发朋友圈,事无巨细地记录自己拍了哪些戏、录了哪些综艺。

她希望朋友们都给自己点赞,但经常是等了大半天,根本没人搭理。

起初,她也感到生气难过,甚至在背后埋怨朋友们不够意思。

但后来,她渐渐想明白:不是朋友太过冷淡,而是自己对关系的期待过高。

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生活,也都有自己的节奏,根本没有义务回应自己。

此后,她关闭了朋友圈,不再试图从朋友那里寻求认同感。

对他人降低期待,让她找回了久违的平静和快乐。

作家张小娴说:“无论友情还是爱情,我们都要学习接受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不管和谁交往,对方都无法完美契合你的标准,符合你的需求。

与你血脉相连的父母,未必会时刻给你依靠,愿意帮你解决任何问题;

跟你亲密无间的伴侣,不一定能处处共情你的感受,事事支持你的选择;

同你无话不谈的好友,也有可能会随着人生阶段变迁,与你渐行渐远。

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人与人之间的频率也各不相同。

将自身的喜悲寄托于关系,把过高的要求强加给别人,你得到的终究只有一场空。

不如收起自己的主观愿望,接纳对方的瑕疵和怠慢。

把关系看得越淡,对他人期望越少,你在人际交往中就越轻松自在。


越是害怕关系破裂
越容易让自己受伤

书中,作者提到,有位男性受访者,从小在父母的抱怨声中长大。

父母经常对他说:“都是因为你,我们才这么辛苦”“如果你让我们失望,我们就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了”……

一句句怨言,化作一根根毒刺,深深地扎进了他的内心。

他逐渐变得敏感自卑,责怪自己不够好,每天小心翼翼地看父母脸色生活。

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的价值,他还起早贪黑地学习,一路考上了名牌大学。

可他付出的努力,都被父母视为理所当然。

在他遇到麻烦时,父母也总是不管不问。

尽管父母如此冷漠,他依旧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将这段关系看得比一切都重要。

大学毕业后,他还遵循父母的意愿,拿着奖学金踏上了留学之路。

异国求学不易,他难以适应当地环境,与导师关系紧张,研究处于停滞状态,还患上了抑郁症。

在最痛苦的时候,他终于鼓起勇气,第一次向父母倾诉了苦恼。

谁知,父母没有一句安慰,只是冷冰冰地说:“再忍一忍吧,一定要如期毕业,免得给我们丢脸。”

他这才明白,父母根本不会真正关爱自己,只会带给自己无尽的失望与孤独。

从那以后,他不再卑微讨好父母,而是选择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

他阅读心理学书籍,主动跟导师沟通,并积极为退学找工作做准备。

与父母保持距离后,他发现自己的生活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过得越来越好。

他的经历,印证了书中的一句话:任何关系里,都没有谁离不开谁。

生活中,我们总会被所谓的亲情、友情、爱情所束缚,认为自己要对所有的关系负责。

就算父母自作主张地控制你,你也默默忍受,不敢反抗;

即使朋友变本加厉地透支你,你也一忍再忍,极力讨好;

哪怕恋人毫不留情地伤害你,你也认为生命中非对方不可。

但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人世间的关系,无论是以责任相联结,还是因情感而建立,终究逃不过聚散离合的规律。

非要困在不对等的关系中,任由对方予取予求,你迟早会耗尽自己的能量,活成他人的傀儡。

学会自己填补情感缺失,给糟糕的关系画上句号,跟消耗自己的人保持距离。

当你不再害怕关系的破裂,就能摆脱不必要的伤痛,迎来生命中全新的开始。


学会断舍离
是一段关系舒服的开始

随着年岁增长,见的人、经的事越来越多,你会发现:

围绕在你身边的关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心态,改变你的生活。

和对的人并肩,你会获得正向情感支持,汲取无穷的能量。

而和错的人同行,你会深陷负能量的泥沼,失去前行的动力。

所以,到了一定的年纪,不要害怕任何关系的破裂。

理清繁杂的纠葛,接纳聚散的无常,把关系看得更淡一些,你的内心就更从容一些。

在书中,作者也反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选择。

只有意识到没有离不开的关系,你才能卸下内心的负担,开启健康的社交模式。

作者还给出了四种常见关系的经营方法,分享给大家:

1.对父母:戒掉依恋,实现心理独立

你有没有觉得,从小到大都难以摆脱父母的控制?

明明你已长大成人,父母却将你视为他们生命的延续,事事干涉你的选择;

即便你能独立自主,父母也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给你,处处挑剔你的言行。

久而久之,这种无处不在的约束,会导致你丧失自我,形成对父母的过度依恋。

你会变得不敢听从内心的声音,习惯讨好他人,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

你也培养不出处理问题的能力,习惯逃避责任,害怕独自与生活交手。

在《没有离不开的关系》中,作者说:父母和孩子都有选择不同道路的自由。

如果过度依恋父母,我们就会变成任由父母操控的“连体婴儿”,永远无法实现心理独立。

要明白,父母的意见只是参考,做出选择、承担后果的人,终究还是你自己。

用别人的脑子,思考自己的人生,注定活不出想要的未来。

敢于挣脱父母的束缚,独自应对生活考验,你方能真正驾驭自己的命运。

2. 对恋人:设立界限,夺回主导权

很多人都认为,好的爱情就应该不分你我,如胶似漆。

在《没有离不开的关系》中,作者却说:

一段亲密关系中的问题,恰恰主要来源于无法守住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界限。

一方肆无忌惮地层层加码,试图操控对方;另一方则毫无底线地一退再退,百般迎合。

到头来,原本相爱的两个人,只会在越积越多的矛盾中走向散场。

真正的爱,绝不是控制与入侵,而是相互扶持,又各自独立。

正如爱尔兰诗人罗伊·克里夫特所说:

“爱情不是同化剂,把你变成我的样子,把我融入你的血肉,看着你时就像看着我。而是,你能成为你,我能成为我。”

任凭感情再好,你也要记得守住原则,划清界限,拒绝对方的操纵、贬低与压制。

允许双方做自己,给予彼此足够的空间,才是一段健康关系的前提。

3. 对朋友:当断则断,拒绝情感勒索

畅销书作家苏珊,分享过一个故事。

有位朋友失恋后,总是大半夜给她打电话,向她倾诉苦恼。

苏珊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听她唠叨,自己休息也不好,身体很快就扛不住了。

于是,她向朋友说明了情况,希望朋友减少打电话的频率。

没想到,朋友立马翻了脸,大骂她不讲义气。

苏珊这才看明白,自己不过是对方眼里的“情绪垃圾桶”。

从那以后,她不再跟对方来往,生活一下子变得清静了许多。

《没有离不开的关系》中说:任何需要你过度消耗能量、透支情感的关系,都是错误的。

你的感受,对方根本不能理解;你的真心,对方也根本不在乎。

你折损自身利益换来的,不是对方的尊重,只有变本加厉的压榨和索取。

与其为别人的情绪买单,给自己的生活添堵,不如果断转身离开。

该拒绝就拒绝,该屏蔽就屏蔽,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4. 对自己:接纳不完美,与自我和解

书中,作者提到一位年轻女士,经常不由自主地在人前脸红。

每当脸变红时,她便浑身不自在,认为别人一定会嘲笑她。

为此,她越来越恐惧社交,不敢主动与人交流或当众发言,生怕引起大家的注意。

但实际上,她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并未留意过她脸红的习惯,更没有议论过此事。

原来,人最难处理的,是与自己的关系。

大多数的痛苦,都是你自找的;所谓的不完美,也是由你自己定义的。

要明白,这世上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会犯错,会出糗,会搞砸很多事情。

苦心经营完美人设,过度严格要求自己,你只会徒增不必要的焦虑,失去社交的勇气。

作者在书中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始于对自己的彻底理解和接纳。

人无完人,只有学会无条件接纳真实的自己,你才能敞开心扉包容他人。

释怀不完美,跟自己和解,当你的身心都松弛下来,自会在任何关系中都游刃有余。

《没有离不开的关系》中说:在情感上与他人建立联结,是人类生活中最根本的要求。

置身生活的汪洋,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人人都需要亲密互动和关系托举。

然而,世事变幻,人心莫测,再牢固的关系,也未必能一成不变。

有些关系一旦变了味,勉强自己去维系,只会徒增不必要的烦恼。

作家马家辉说:“一段良性的、长久的关系,是大家一起成长,而非一起沉沦。”

不值得珍惜的人,就放他离开;已经破碎的感情,就由它而去。

当你不再害怕任何关系的破裂,才能保持理智,建立界限,经营好生命中的每一段关系。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解读: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朗诵:飞扬。

【慈怀线上读书会】
慈怀创始人陈晓峰老师
分享正在读什么书,读书感悟,读书方法……
我陪你读书,你陪我读书
每周直播分享,群里陪伴交流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群学习
↓↓↓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点击阅读原文进慈怀读书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