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了解更多的咨询联系小刘,电话:18018749240
)
(添加微信,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花钱曾流行于我国古代社会,从秦汉开始,到近代社会都有铸造。其中在明清时期,花钱进入了一个铸造繁荣期,无论内容、数量,还是铸造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什么时代的花钱,它都能聪明和一个侧面反映当时那个时代的民俗和人们的精神追求。所以说对花钱的收藏和研究,也是探索我们祖先精神世界的一个途径。
(
想了解更多的咨询联系小刘,电话:18018749240
)
(添加微信,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吉语钱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是铸造吉祥语的花钱,钱文基本都是些祝福、铭志的文字或有特定寓意的图案。民间因为有用祈福、铭志的语言来兆吉的习惯,所以此类钱币又称“口彩钱”,它是花钱中最重要的一个门类。常见的面文有“龟鹤齐寿”、“金玉满堂”、“
长命富贵
”、“福如东海”、“平安吉庆”等。这都表达了古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早期吉语钱铭文内容相对单调。主要以“祈福、增寿”为主
(
想了解更多的咨询联系小刘,电话:18018749240
)
(添加微信,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
广东省是我国最早开始生产铜元的省份,清朝末期相继生产了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及大清铜币系列铜元。辛亥革命后,民国军政府接收了清末的广州造币厂,更名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广东造币厂,并着手生产各种带有民国纪年的货币。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七年(1918),广东造币厂生产的铜元以壹仙铜币为主。民国元年(1912)造币厂开始生产民国纪年系列铜元,按照军政府要求所有清朝龙纹铜币旧模一律销毁,改用民国新模,上列中华民国年号,下列广东省造字样,中间镌刻 “壹仙铜币”,于民国元年1月行用。民国三年(1914)2月,北洋政府公布国币条例并裁撤各地造币厂,广东造币厂得以保留。民国五年(1916),广东造币厂除自铸铜元外还为广西搭铸铜元。民国七年(1918),龚政出任厂长,他认为该厂停铸银元已久,专铸壹仙铜币亏损甚巨,当时正值政府推行币制统一政策。朝野有识之士针对广东省造的一仙铜币发出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