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财富的传播者,
一
路同行,一起成长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2019年并展望未来若干年,这句话应该很形象——
过去两三年,特朗普带领美国退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伊朗核协议,终止了《中导条约》,搞残了WTO,通过签证、欠缴会费折腾联合国……总之,所有构成当今世界秩序的重要框架,美国正在一个接着一个的拆。
在逆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的很多做法和美国完全相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真金白银地拿出数千亿美元,和东盟一起推动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在全球推广高铁以及5G应用,把数字生活方式带到很多不发达的角落。在中国国内,全面脱贫也到了最后一刻。
部分得益于美国四处捣乱的反衬,以及坚持对外开放,更成功的融入世界,中国的国际形象,也就是软实力,获得了很大提升。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不仅仅善于创造富裕,也同样贡献于人类的和谐相处和共同价值。
相对于强势的美国处处要“美国优先”,中庸的中国则喜欢提“共赢”。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可以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路。事实证明,在社会价值建构的许多层面,中国同样也能做到。
“社会价值”在当下的中国很流行。它在中国扎根的过程其实也充满了挣扎。
公益、环保、扶贫、社会责任……和现代市场经济一样,其中很多属于舶来品,而且最早追求或奉行社会价值的中国企业,常常是无意识的或仅为树形象。
一家中国知名公司中标了非洲某国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建设工程。工程如期高质量完成,当地政府很满意。不过,就在这时出了一个小插曲。公路在经过一个偏僻的村落时,由于事先没有做社会调查,截断了村落的引水管,导致几十户人家无清洁水源可用。
结果,这成了这项耗资巨大本可以写入该国史册的重点项目的大瑕疵。因为大量天天用放大镜盯着中国的媒体绝不会放过这么好的素材。
这件事常常被国外媒体提及,因为这符合他们的想象预设,虽然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经济体国,但中国只是个“暴发户”,远不如西方那么文明,中国企业只在乎钱,而不是当地的文化、社会、生活、环境等等等等。这只要看看BBC早期纪录片的名字就知道了,比如《中国人是如何愚弄世界的》、《中国人要来了》。
有意思的是,这个案例也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之前的必修课。
二十年后,当西方人继续拿这个案例满足自己的臆想时,中国在非洲的企业数量却从2007年的2500家上升到了10000家以上。更重要的是,很多中国企业压倒了同台竞技的很多西方企业成为当地的社会价值的典范。
今天,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媒体和研究机构开始为中国和它的企业正名。《金融时报》2019年7月3日的文章说,英国伦敦大学与非洲研究学院实地调查了安哥拉和埃塞俄比亚的76家中资企业发现,有关中国企业的负面报道大多是不真实的——
中国企业并没有抢当地人的饭碗,反而创造了很多就业;
中资企业不是赚一把就走,对当地员工都有相对标准的培训;
上面说的这些,让我们传统认知中的企业就是为了创造价值而存在的内涵大大拓展。这里的价值不再仅仅是市场价值,更多指的是社会价值。
外媒今天观察到的这些中国海外企业,其实是一波被强行拔高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企业。它们比绝大多数国内企业更早进入了现代企业发展的更高阶段,
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社会价值是个什么东西,它对于以盈利为核心使命的企业真有那么重要吗?
必须要承认,近两三百多年中,缔造新世界的主力不是中国,而是今天的那些发达国家。
按照邓小平那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总结,更具体地讲,是那些掌握了先进科技的领先企业在引领人类进步。
90年前的美国总统柯立芝曾说过一句内涵颇为近似的话,“美国的事业是企业”。正是这位总统,缔造了美国连续20年的高增长,让美国站稳了世界第一。
回顾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可以发现,领先的企业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世代。
这张美国百年来最大的十家公司列表,清晰地展现了三个世代的脉络。
第一个世代,产品是唯一重要的;到第二个世代,用户是最重要的;今天的领先企业,其商业模式往往是由解决普遍关切的社会问题、社会痛点引发的。
谷歌、脸谱、亚马逊为代表的平台型企业,以及以苹果和特斯拉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也都是在技术变革的巨变中,以天下为己任、以解决人类问题、探索人类前沿方向、提升人类福祉为己任的代表。
类似华为、腾讯、美团……这样的中国企业同样具备这样的属性。
华为的愿景是,“共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相比任正非的宏大叙事,马化腾是典型的用户主义。他说过:“能解决一个痛点,就肯定成功”,结果成就了腾讯的“连接一切”。美团王兴说的更直白,“社会的需要就是企业的机会”。
是因为这些公司都是理想主义?都喜欢讲情怀吗?其实不然。事实上,是因为越来越多领先的科技公司开始意识到,
应该努力去解决自身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只有解决用户痛点,满足社会需求的企业,才有更好的发展契机。
比如:苹果推出的屏幕时间管理,帮助用户适度使用手机,远离沉迷与信息过载;美团推出的“青山计划”力求减少外卖餐盒的废弃,提高利用率,还协同平台商家一起参与环保;腾讯经历王者荣耀风波后,在积极推进游戏成长守护平台,主动防止玩家沉迷。
当社会价值开始制约企业的商业价值的发展,主动创造社会价值,反倒成为确定性机遇。中国很多走出去的企业正是靠创造社会价值成功融入当地的。
关注这个阶段的成功企业,无论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这些企业定位都不再拘泥于如何在已有的竞争结构里做得更好,成为旧世界、旧体系、旧市场的王者,而是通过眺望未来、通过创造新的价值、通过激发无数社会关联体的价值创造,来建设一个新世界。
过去,我们相信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对于每一个都是均等的。人类阶层的鸿沟会随着新技术的拓展慢慢被填平。但是,也许是我们低估了新技术的门槛,也许是低估了人类自身的惰性,现实并不乐观。
这是最新的《世界不平均报告》对贫富分化的一个预测。
这些曲线都在指向一个最悲观的论点:
人类财富整体在增加,但阶层分化从未缩小。
过去十年,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新技术、新工艺的确提供了更多的实现阶层跃升的通道,但是它们在维系社会平等方面,比如创造就业的表现并没有宣传资料所宣称的那样夸张。
2012年,利润近140 亿美元的谷歌公司,其雇佣的劳动力还不到3.8万人。而通用汽车在1979年的就业高峰期时雇佣了近84万工人,但也只不过赚到约110亿美元而已。
很多技术的出发点是如何用机器代替人力。于是,在新技术创造了很多新就业的同时,它们却以更快的速度消灭的旧的就业。
这对于大多数社会发展极度不均衡的国家可能是灾难性的。比如,中国。
中国因为已经是排名世界第二的经济体,所以它的很多真相时常被忽略,比如:
2019年月入2214元(可支配收入)就已经超过50%的中国人;
因此,对于中国而言,造就几十上百个亿万富翁重要,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更加重要。
否则,中国政府不断重复的“六稳”,“稳就业”始终处于第一位,正是意识到产业升级以及经济下行叠加有可能导致的社会失序的风险。
在创造新就业和提升人民获得感方面,互联网企业中的美团值得单独写一笔。
一份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撰写的《生活服务平台就业生态体系与美团点评就业机会测算报告》显示:2018年,美团带动劳动就业机会1960万个,其中包括 270万个配送就业机会。截止2019年10月,通过美团外卖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增至370万人,其中有 21.6万人为国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