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党课参考
让你在快乐阅读中获得有效参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底线思维  ·  德国大选预测:政治版的“小兵立大功” ·  6 小时前  
政知道  ·  杨洪波,已主动投案,3年前曾被问责 ·  昨天  
半月谈  ·  大课间延长至40分钟!一地多校宣布 ·  2 天前  
长安街知事  ·  巴西前总统被控“策划政变” ·  3 天前  
长安街知事  ·  吉林省拟给14人记大功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党课参考

如何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十九大精神解读党课

党课参考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12-25 15:30

正文


“三会一课”掌中宝



如何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发展依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总钥匙,破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最直接的是要树立新发展理念,更加强调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发展、筹划发展,更加注重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社会群体间的协调以及经济与社会其他方面之间的协调。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关键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一切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障碍,释放一切社会活力与创造力,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发展能力与发展绩效。


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主攻方向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来实现。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经济体系,不同的经济体系在促进平衡发展、推动充分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只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使发展的平衡性、发展的充分性有坚固基石。


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主线方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通过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社会主要矛盾,其实就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体现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在矛盾运动过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形势所迫,是问题倒逼的必然选择。解决的药方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这也是新时代经济改革的方向。


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根本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


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其背后原因是体制机制不健全、不科学。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用制度创新来纠正不正确的发展理念;用体制机制来保障发展主体的权利,激发社会活力,提升社会创造力;通过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发展走向平衡,实现充分发展。


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关键举措是“五位一体”统筹推进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精准扶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原文首发于全国“三会一课”专业党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刊《党课参考》2017年11—12期合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