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董小姐想用左眼看生活”
作者:董小姐
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授权!
蛇年伊始什么最火,超80亿的哪吒,还有超14亿
新能源全面入市的号角
。
我国孕育了一年多,《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终于发布,新能源进入
3.0发展阶段
。
1.0 宝宝时代
我国新能源发电发展初期,设备价高,度电成本远高于煤电,投资意愿不强。为了扶持这个宝宝,我国先后尝试了“乘风计划”、“光明行动”、特许经营权招标等方式。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正式实施拉开了我国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补贴支持的序幕,同时可再生能源基金于2011年底成立,进一步保障了补贴的资金来源。新能源发一度补一度,电价远高于煤电,到2016年,十几年间新能源装机量翻了近百倍。
2.0 青年时期
随着量的增加,高额的补贴给财政带来较大压力。同时,技术进步也使得新能源建设成本持续走低,于是,补贴退坡,新能源逐渐断奶。
2019年后,新能源逐渐进入平价上网阶段。新建项目保量平价,向煤电基准价看齐。
但新能源价格政策的步伐总是比煤电缓一点。2021年起,全部煤电报量报价参与市场交易,而新能源的进程各地各异,市场电量比例较低,大部分还是以绿电专场交易的形式,且以煤电基准价作为保底,只赚不赔。
装机翻倍增长、保障性消纳紧箍咒、历史性补贴与平价政策,再叠加刚性增长的调节性需求,新能源补贴虽减少了,但系统成本被放大,本来绿色又经济的新能源,还是给了终端用户越来越多的经济压力。
3.0 进入壮年
如何缓解”花钱建——补钱用——再花钱调“的尴尬,最好
用经济学原理来解决经济问题
。
新能源全包圆的价格政策虽然可以促发展,但不利于投资者理性思考投资效率。尤其在以
基建狂魔
著称的中国,政策驱动叠加国有经济兜底,一年一翻番的速度不仅惊呆歪果仁,也容易刹不住车。
全面入市意味着:
量随需而定,价随行就市
。
“新能源参与市场后因报价等因素未上网电量,不纳入新能源利用率统计与考核”
,更是告诉大家,
严重供过于求时,不会有人再打肿脸充胖子帮你去消纳。
量和价的双重不确定性会给投资者一个信号,
有需才有赢,无效的投资不仅拉动不了GDP,还会给中国经济埋下长远的祸患。
新能源由于其同时性和波动性特征,全面入市预期会增加市场价格的波动性。通知也强调,
"完善现货市场交易规则,推动新能源公平参与实时市场,加快实现自愿参与日前市场。适当放宽现货市场限价。"
价差是市场真正的魅力所在,它会让供需侧互动起来,需求侧响应会变得更加灵敏,荷随源动;储能有了动力和盈利空间,也会随市场需求理性发展。
市场主体越多,操控价格的可能性就越低。与火电相比,新能源投资主体丰富,民营占比较高,可以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更重要的,现货市场拼的是边际成本,当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新能源混入边际成本较高的火电,出清价格势必会有所调整。新能源甚至会成为部分时段的边际机组,在成交价中掌握话语权。在现货市场中,又绿又便宜成为了可能,能否为用户带来降价红利,让我们拭目以待。
02持续保护-助他早日当家
——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
市场没有偏向,但发展要有重点,种子选手需要重点培养政策。
这就是新能源全面入市为何还要叠加价格政策的保护。
新能源差价合约在多个国家都有成功的经验,我国也在多个省曾试点应用。来看看这次的”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有什么特点。
通知以投产时间在2025年6月1日前后为界,将新能源项目划分为存量与增量项目,执行不同的价格结算机制。
简单地说,存量项目享受差价结算的量与价与原有政策水平衔接,不对收益产生大的影响。增量项目增加不确定性,能否享受差价合约,要看你能否竞得合约量,而每年的合约量,是参考当地新能源消纳情况来定。
为何要增加增量存量的区分,
因为政策是引导计划生育,不是给娃断粮
。在项目处于孕育期时,新的政策可以让投资者理性思考是否继续投资,起到投资优化的作用。但如果项目在补贴或平价政策下已即成事实,还是要让娃在原有的承诺下健康成长。
增量项目虽然增加了量价不确定性,但差价结算的门槛目前来看并不算太高。
首先,大众脸就能牵到手。
“第一年新增纳入机制的电量占当地增量项目新能源上网电量的比例,要与现有新能源价格非市场化比例适当衔接、避免过度波动”,
也就是政府合约的首次相亲,只要求大众长相,以前能牵手的,现在大概率也能牵手。
其次,年年都有机会。
“由各地每年组织已投产和未来12个月内投产、且未纳入过机制执行范围的项目自愿参与竞价形成”。
也就是说相亲活动年年都有,今年没相中没关系,重整旗鼓降低预期,明年再试一次。
最后,一牵手就是一辈子。
“执行期限,按照同类项目回收初始投资的平均期限确定,起始时间按项目申报的投产时间确定,入选时已投产的项目按入选时间确定”。
差价合约的保障期越长,对投资预期的稳定性越高,覆盖平均初始投资回收期的合约,既可以给初始投资最大保障,又可以激励项目节约投资,控制在平均水平之下来增加收益。
至于为什么只覆盖初始投资,因为新能源电站可以通过不断技改,更换设备,延长经营周期,甚至永续存在,而差价合约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期限,可以保到老,但不能子子孙孙没完没了。
第一,你要能成交。
没有量哪来的差价,因此,在同时性较高的情况下,优化报价策略,提高中标电量比例,才能得到稳定的收益。
第二,跑赢平均交易价,政府合约也要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