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管之家
经管之家官微,每个经济、管理、金融、统计的学习和从业者,都应该有的帐号。经管之家(论坛),是国内成立十年的大型经济、金融、管理、计量统计社区,十年磨一剑,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提供“经管爱问”答疑微服务,以及相关数据分析及金融培训课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疯牛”!陷入震荡! ·  昨天  
有限次重复博弈  ·  14/15年牛市八个月,本轮牛市好像还不足八 ...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我国住院率破20%大关! ·  3 天前  
饭爷的江湖  ·  继续加速大涨。。 ·  5 天前  
饭爷的江湖  ·  继续加速大涨。。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管之家

一回国就“被房奴”,一位海龟的纠结史

经管之家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1-03 09:19

正文


来源:智谷趋势

1

 

曾几何时,我单纯地觉得一家三口有一套房住,就已经很满足。2005年,我们一家三口在广州与佛山交界处的广州一侧有了一套房,顿时觉得幸福感洋溢。当时的房价在今天看来近乎“白菜价”,却也让家里拮据了好几年才缓过来。

 

2011年,远赴法兰西,开始了为期四年半的西行生涯。与此同时,国内一线城市房价大涨,身边已有很多朋友家中靠卖二手房挣了一大笔,此时房价开始被各种吐槽。而当时“傻白甜”的自己,还完全没想过拥有属于自己的房产。

 

出国后,很多毕业直接入职的同学立马成了有房族,而我还是一个很傻很天真的留学生,一心啃着由第二外语——法语编写的教课书,泡图书馆,尽量不挂科、争取一次通过。

 

也就在留学过程中,听父母介绍了他们友人的小孩结婚买房的事情:动辄深圳700万,北京600万,上海650万,他们深圳的那套房子已经涨到1000万啦……而广州,基本也得400万。渐渐地发现买房是新时代的“一座大山”,不可逾越。尤其买房可能是自己几年后就要面对的问题,结婚几乎就得有房,得按国内的规矩来走。



远离深圳楼市


此外,国内各频道的相亲节目中,一旦男嘉宾有房有车,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留灯概率就要比一个屌丝男高很多。我也就潜移默化地背上压力,考虑以后如何才买得起房这一严肃的问题。

 

2


在法国,由于所学专业的原因,班上有一半同学来自欧盟各国,大家相处比较融洽,会聊各种各样的话题。笔者也当然抓紧问他们欧洲年轻人的生存、生活状况,以及之后的想法。其中就包括了外国同学对于年轻人买房的看法。

 

一次和一个叫艾莫里的法国朋友吃饭,他女友也在。问及他们毕业后买房的事情,他们毫不犹豫地说买不起,大概要工作10年之后,存好首付,再买。可以先租房,后买。


这在西方很普遍,结婚后先租房,再买房。同样一个德国的朋友,也跟我说她从没想过买房的事情,说自己还年轻呢,得视之后工作情况及收入而定。没有意外,所有被我问及的西方朋友,没有一个打算毕业或工作3年内买房的。

 

同时,笔者顺道还会问西方朋友一个问题,父母会不会给他们钱买房。回答可以想象,几乎都是否定的。有一个法国朋友干脆直接告诉我,他父母都是前几年才买的房,哪有钱给他买呢,况且家有三兄妹,不能顾此失彼。

 

最后一个问题是你们想不想有自己的房子,答案都是肯定的。以下都是我欧洲朋友们的回答:有钱的话当然要呀,有自己的房子多好,不用搬来搬去,从小到大跟着爸妈搬了无数次家,麻烦死了。当然有自己的房子好呀,租金都可以抵一部分房贷,省多少钱呀……可见拥有自有房产是人之常情,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渐渐地笔者也形成了一种偏西方的想法:要有自己的房,但不是毕业后马上有,可以等到35-40岁拥有之,靠自己的努力,攒首付、还房贷;同样还希望找个通情达理,愿意和我一起租房的另一半。

 

3

 

在法兰西顺利毕业、回国日期临近(2015年底),天真的小海龟也开始日益关注国内各行各业的变化。此时各大城市的房价更是瞬息万变:上海房东一天涨价40万、深圳二手房1000万起价、广州房价偏低,仍有较大上涨空间……各类一线楼市火爆的消息再次震颤。


哪怕三、四线城市急需去库存,一线城市的房产似乎永远都是只亏不赚的投资神话。楼市外行的笔者也破天荒地开始关注房价变动,紧跟新楼盘价格,想为投资意识不太强的家里建言献策。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搜过一票广州新楼盘之后,自己行将放弃为家里购置房产献计献策了。某天,偶然之下关注了家住小区的微信号,发现小区有新楼盘发售,与家里隔河相望,楼盘主推概念也很吸引人,便让父母关注。


更意外的是雷厉风行的父母马上拍板,定下一套价格诱人的新房,付了首付,价格只有广州市区价格的1/4。可想而知,新楼盘极短的时间内就被一抢而空。

 

4

 

终于,不善楼市投资的一家三口,有了第二套房。本想着家里终于可以用这套房做投资了,庆幸为家人投资做了好的建议。可父母说这是给我的婚房了。就这样,房产写上了我的名字,我也稀里糊涂“被房奴”了。

 

前几年想好的自己攒首付买房,有个通情达理的另一半愿意一起租房,只实现了后一半。自己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马上要找工作开始还房贷了,不能再用父母的钱了。

 

5

 

笔者对“房事”纠结心态的演变过程,正是东西方思维在一个人身上交融的表现。

 

租房在西方甚为普遍,西欧国家住房自有率很低(三成左右),所以租房市场发展很完善,很多房东对于老房客不涨租金,住房保险等配套措施一应俱全。尤其在契约社会中,一旦签了租房合同,很少会产生所谓“不安全感”。


而国内很多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外地年轻人肯定有如下感受:房东很容易涨租金,所以至少一年搬一次;运气差点碰到房东想卖房,很可能随时收回房屋,租客们只得另寻去处。这种不安定感让多数国人有种“能买房,绝不租房”的心态。

 

西方人追求人格独立,买房都是自己的事,父母很少会帮子女买。而中国父母的伟大之处,是穷尽自己的一切为儿女考虑,这一代买房的压力通常会转嫁到上一代人身上,父母们的最根本宗旨,就是希望儿女过得更好,为儿女的生活减轻负担。中国父母们万岁!

 

商品房市场在西方国家早已是一个成熟的市场。除了遇到经济危机或某炒房团,发达国家的房价鲜有大波动,不常被用作投资品来转卖,更多用做出租创收。


而国内近些年经济飞速发展,财富飞速累积,加之其它各种经济政策的影响,导致一线城市的商品房成为只赚不亏的投资标的。这种对于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让年轻人和父母们在跟时间赛跑,马上给孩子们拿下一套房、越早越赚,也就成了父母们的行动指南。

 

然而,安土重迁的中国人,对于土地和房子的眷恋已经持续数千年,结婚有新房更像例行公事。正如笔者的西方朋友们所说,如果能交房贷,何必白白交租呢?是的,简单算笔账,若从25岁起自己存10年首付,那么35岁买房时才付3成房款。


若在父母资助下,25岁付3成首付,十年后或许就还清6成房款了。十年前的这笔首付款更像是家庭内部“融资”,儿女提前向父母透支自己十年的收入,早些拥有自己的房产,而不用苦等10年且白付10年租金。“融资”要还吧?是的,儿女得孝顺父母,待他们年老多病时,用医药费和自己的陪伴来“还”当年这笔“融资”。这也正是中国人家庭观念的当代体现。

 

没错,不管是主动成“房奴”还是被“房奴”,“房奴”的滋味都不那么好受,至少不自在。早有人说过不要过早背上债务,这会牺牲自己的青春来偿还,之后有好的机会不再敢勇往直前,更别提创业了。


年轻人的闯劲和创造力,会被沉重的负债压得面目全非。没有了创新动力,有想法不敢实施,无论对自己还是国家的发展,都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新一代的年轻人,都很怕30岁时看到自己60岁生活的样子,多半不愿意庸庸碌碌过一生,不愿意被绑住。

 

6

 

年轻人到底该不该买房?该命题不会有正确答案,但会一直争论下去。正如笔者在法国的一位教授说过,这世界上非黑即白的事情很少;马哲不也教育我们不能一刀切嘛。经济学家马光远说过,年轻人的创造力被过早背上的房贷压垮了。而国内的家长们则更希望帮助孩子提前拥有房产,少走弯路。

 

希望有自己的房产无可厚非,西方人和东方人在这一点上有着共识。而我们要向西方学习的是无论有无新房,都不应该影响爱情和婚姻,拒绝婚姻物质化。

 

然而,我们也应该肯定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以及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关怀。这种家的温暖在西方家庭中并不那么普遍。

 

中西文化在买房这一问题上的看法,并无优劣之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年轻人有房或无房,该不该成房奴?大家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