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界
商界传媒官方新媒体,旗下拥有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商业财经杂志之一《商界》,以及《商界评论》、《商界时尚》等多本知名财经期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首席商业评论  ·  全国的大城市,都在为错过DeepSeek彻夜难眠 ·  昨天  
第一财经  ·  人气股继续狂飙! ·  昨天  
经济参考报  ·  抖音、快手、微信,同日发布公告! ·  2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太突然!断电封楼、CEO“已读不回”、管理层 ... ·  2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图一申万绩优股指数21年见顶之后就一路下跌,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界

19万员工将失业?当年“洗脑”中国人最成功的日本品牌,如今要倒闭了

商界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08 11:50

正文


版权声明
  • 文 / 杨沁锟

  • 来源: 商界 (ID:sj998_)

  • 本文为商界记者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取授权,并请备注好来源、作者和微信公号ID以及商界二维码,侵权必究


142年历史、19万名员工、日本名门企业,这些标签都彰显着东芝曾经的历史,自从11年前收购西屋公司后,东芝这座昔日辉煌的大厦开始倒塌。如今东芝正在接连出卖优质资产来拯救自我。




丧钟为谁而鸣?

始创于1875年的东芝,很长时间都是“ 日本制造”的代表,日本第一个电灯泡、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冰箱,都诞生在东芝的车间。 相形之下,日立、松下和索尼等日本其他家电巨头,不过是后起之秀。但140年辉煌之后,东芝似乎走到了崩溃的十字路口。

还记得当年电视里女声合唱“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的广告吗?那时,中国的高楼里随处可见东芝电梯在运行;东芝首创多项家电产品,拥有东芝家电成为时髦;一台东芝的笔记本电脑更是值得引以为豪的物件。当年的东芝品牌,何等风光。

东芝上世纪广告



20世纪80年代的东芝DVD播放器


142年历史、19万名员工、日本名门企业,这些标签都彰显着东芝曾经的历史,自从11年前收购西屋公司后,东芝这座昔日辉煌的大厦开始倒塌。如今东芝正在接连出卖优质资产来拯救自我。


破产倒计时:百年日企巨头剜心自救


2月15日,东芝董事长贺重范引咎辞职,此前在2015年,由于财务造假,当时的东芝社长田中久雄,东芝副董事长佐佐木则夫和顾问西田厚聪相继辞职。此换人节奏是不是与岛国首相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短短1年多出现了如此大的人事变动,东芝到底摊上了什么事?

2月14日,原本定于当天发布的财务报表突然说要延迟一个月,原因是东芝美国核电业务发现新的疑似违规行为,于是转而发布了财务预期。

据其预测,东芝2016财年全年的净利润将出现连续第三年亏损。从原先预计的盈利1450亿日元(87亿元人民币)下调至亏损3900亿日元(234亿元人民币),债务将超出资本1500亿日元(90亿元人民币)。此外,据2016年前三季度财报,其美国核电业务损达7125亿日元(428亿元人民币),股本降至负1912亿日元(115亿元人民币)。 这些天文数字级别的亏损足以创下历史记录。



东芝近期营业利润的努力遭63亿美元减记付之一炬


第二天,董事长贺重范就正式辞职了,各方纷纷揣测原因正是因为核电业务亏损。

在如此大的财务亏空下,东芝“壮士扼腕”,拟出售旗下芯片业务50%以上的股份,不排除全部出售的可能,并计划停止修建新的核电站。



半导体已经是东芝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此举无疑是剜心自救。

据查阅东芝2016年1季度财报,芯片业务部门的净营收占总营收的30.8%。但运营利润芯片业务部门占据绝对优势,运营利润达到241亿日元,而整个东芝的综合业务利润才201亿日元(因为其他业务部门盈利基本都在亏损)。


经济专家们一致认为,东芝只能尽快把最后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半导体部门卖掉,用于及时“止血”,今后才能继续坚持下去。但是,一旦把半导体部门卖掉,东芝究竟还剩下什么呢?


谁毁了这百年基业?


1、一笔巨额并购击溃“一代枭雄”

或许有人觉得不可思议,规模如此大的一家企业,怎么就说不行就不行了?其实,东芝的衰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个单个的因素。

首先是10年前收购美国核电巨头西屋电气。 当时共有15家公司及联合体参与了投标,竞购价格一路从25亿美元飙升至50亿美元,最终被东芝以54亿美元拿下。

此外,在日本国内核电市场饱和的前提下,东芝迫切需要打开国外市场。当时的社长黑天厚聪对此项收购甚为满意,直言这笔高价交易将在长期内带来回报。在他看来,这项投资实现收益甚至可在数十年后。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日本突发福岛核危机,核能的推广愈发艰难,甚至有些政府选择缩减发展核能或完全放弃,转而发展再生能源,日本国内反核声音也很强烈。

东芝核能业务也大受影响,日媒当时报道称,东芝损失或高达9000亿日元(约合547.5亿人民币)。

早在2011年,国际社会核电业务就亏多赚少,巴不得有东芝这样的企业来接盘。 果不其然,东芝迎头上赶,于2016年底通过西屋电气并购了美国核电工程企业——美国芝加哥桥梁与钢铁公司/石伟公司(CB&I、S&W),而这也成为了东芝资不抵债的导火索。

从近两年财报数据来看则更为直接,其净销售额在2015年第四季度达到顶峰,其后便开始断崖式下跌。特别是根据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预测,将从原先预计的盈利1450亿日元(87亿元人民币)下调至亏损3900亿日元(234亿元人民币),债务将超出资本1500亿日元(90亿元人民币)。核电业务将亏损7125亿日元。

为什么亏?专家们认为是 美国国内的工程和人工等追加成本上涨,产生的总成本大幅超过收购时的预期。事实也差不多,美国核电站建设一向效率奇低,政府检查、处理法务文件都需要停工,要是停工来不及按期交工又要交巨额违约金,实则得不偿失。


核电厂 资料图

2、财务造假:掩耳盗铃的“工匠精神”

自己挖的坑,含泪也要跳。业绩不好怎么办,东芝的社长们想出了绝招—— 财务造假

其实东芝的基建和核电亏损早已有之,根据第三方委员会针对造假发布的调查会计业务违规报告显示,2008年度至2014年度的4到12月,东芝虚报利润总计达到1562亿日元(相当于78亿人民币),相当于税前利润的30%。

此后东芝又发布了2014财年(截至2015年3月)合并财报及2009年3月~2014年12月的财报修订结果。受虚报利润问题等的影响,整个财年的净亏损额为37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2亿元)。根据税前损益计算,过去财报的利润减额合计增至2248亿日元。另外,2014年整个财年最终亏损378亿日元,收益恶化浮出水面。

报告中显示, 三代社长曾以“挑战”等名义强烈要求提升公司利润。日媒的一些采访中也表示,佐佐木时代也向各业务部门施加改善业绩的压力,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西田不满意佐佐木在任期间的经营业绩,而佐佐木又不想被西田指责,因此佐佐木强烈要求做假账。

当然了,还有日媒分析称这是因为东芝的内部斗争,因为前任两代社长西田厚聪和佐佐木则夫独断专行且相互对立,而田中久雄懦弱无能。此外,也有媒体分析认为,2008年时值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2011年又发生东日本大地震,东芝公司为稳住市场、股价和队伍的信心虚报成绩。

其实,这里面严重暴露了 东芝内部管理混乱的问题。 一个标准的会计审核包括内部公司审核和外部聘请会计人员审核,如此双保险还有问题只能说内部管理体系混乱,而发生丑闻后,东芝内部高层也进行了大清洗。

丑闻曝光后,东芝业绩受到了极大影响,家电项目也亏损惊人,加上本身家电业务利润占比不大,东芝索性出售白家电业务给美的以自救。



2015年7月,东芝前后三任社长因造假丑闻鞠躬道歉

3、东芝丑闻再次令人深思日本企业文化

更有分析指出, 东芝公司有特殊的企业文化,下级对上级的命令只能不折不扣地服从,“愚忠”害惨了这家企业。


在日本企业里,索尼被认为是最接近美国企业的。 它的董事会透明度之高是日本企业中少见的,而通常的日本企业受家族式企业的经营方式影响深重,融资多通过银行贷款方式实现,董事会透明度欠缺,股东利益会被淡化。而且日本公司通常采用直接投资固定资产,再以固定资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以获取资金,有时还设立自己的金融公司来进一步降低贷款成本。

因此日本公司向来对为股东创造利润不敏感,它们更强调让公司有长远发展,允许许多长期不盈利的投资。

这种文化有利有弊。总体来说, 日本公司的重视长期投资、家族式经营(个人感情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些优点必须建筑于一个完全诚信的体系,也必须有一些超凡入圣的领导者。

日本企业最优秀的例子是稻盛和夫的京瓷和索尼。稻盛和夫本人的品质自不必说,但他迄今为止也未找到合格的继任者。索尼的创始人井深大、“经营之圣”盛田昭夫两人亲如一家,同样,他们待悉心培养的接班人大贺典雄如同家人——这种关系让他们在彼此和公司的低潮、危机时刻坚定地互相扶持,最终取得胜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