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表舅是养基大户
写点理财、基金的想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Java知音  ·  池化技术:让真实业务效率飙升的利器 ·  3 天前  
Java知音  ·  池化技术:让真实业务效率飙升的利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表舅是养基大户

ETF的年度总结

表舅是养基大户  · 公众号  ·  · 2025-01-05 21:30

正文

2024年,ETF几乎从年头火到年尾,轰轰烈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2024年钱都去了哪些ETF里

2024年ETF市场概况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场共有1046只ETF,整体规模为3.73万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82%;其中,股票ETF规模增至2.89万亿元,较2023年底翻了一倍这翻倍增长主要归功于宽基的大幅增长,在资金流入和指数上涨的共同推动下,2024年宽基ETF规模增长了160%!
此外,策略ETF(主要是红利类ETF)的规模同样实现了翻倍增长。行业主题ETF全年资金净流出,但是得益于年底的这波反弹,全年规模仍实现7%的小幅增长。
债券ETF、商品ETF同样实现了超100%的大幅增长;跨境ETF在额度紧张的情况下,相对23年底也实现了55%的增幅,2024年,仅货币ETF一类出现规模萎缩。

【宽基】

沪深300、A500和创50的故事

在2024年的12个月里,宽基ETF只有两个月规模出现小幅萎缩,其余月份均为正增长。其中,2月、9月分别出现35%、40%的大幅增长,而这两个月份正是两个市场探底并出现反弹的阶段。
具体来看,沪深300ETF净流入5520亿,截至2024年底,沪深300ETF总规模接近万亿。后起之秀中证A500表现亮眼,诞生仅3个多月,总规模就已经达到2555亿关于A500的投资策略可以点击这里查看)。
但是要论涨幅的话,2024年表现最好的宽基是创业板50,全年涨幅超20%。最近我特地出了一篇文章聊创50投资策略,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这里查看:《创业板50指数投资策略大全》

【行业主题】

科创芯片受偏爱

在各大行业主题ETF中,科创芯片ETF受到明显偏爱,2024年全年净流入近150亿,几乎是第2、3、4名的净流入之和(关于它受欢迎的原因,可以点击《本轮反弹,哪些ETF涨幅最惊人?》查看)。而它的表现也不负众望,2024年涨幅达到了34.5%,是全年涨幅前10的指数之一
从涨幅来看,2024年涨幅第一的指数比较小众,为中证电信,跟踪这只指数的ETF规模仅1.8亿。

【策略/风格】

红利获“独宠”

在各类策略/风格指数中,红利类可以说是受到“独宠”,净流入前10中有9只指数为红利类指数,其中有6只全年净流入均超30亿。
从表现上看,涨幅前3分别为证券先锋、180价值以及基本面50,均是规模较小的特色指数。2024年涨幅靠前,同时有大量资金流入的两只策略指数是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以及300红利低波

【跨境】

纳指100流入多、港股金融涨幅大

今年投资美股的跨境ETF出现较大规模的流入,其中跟踪纳指100的ETF净流入超200亿由于外汇额度有限,近期跨境ETF限购再度升级,具体情况可以点击文章《稀缺额度》查看。
而跨境ETF中,2024年表现最好的则是港股的金融板块,其中香港证券指数涨幅超38%。

【基金公司规模】

头部公司主打“宽基+”牌局

截至2024年底,共有7家基金公司权益类ETF规模超千亿,其中嘉实、广发两家是今年新进入“千亿俱乐部”的由于2024年ETF规模大爆发,到年底,规模前5的权益ETF管理公司的“分数线”已经涨到2000亿!
从最头部的这5家基金公司来看,它们手上至少有一只千亿宽基,再加上其他布局,才形成如今的规模。
截至2024年底,全市场共有55只规模超百亿的权益类ETF,其中有32只宽基ETF、10只行业主题ETF、2只策略/风格ETF和11只跨境ETF。
32只百亿宽基ETF中,有6只规模超千亿,11只为9月以来新发的中证A500ETF。
相较于蓬勃发展的宽基ETF,2024年,10只百亿行业主题ETF有5只规模缩水。规模增长的5只ETF中,科创芯片ETF消费ETF是2024年新进入百亿榜单的,其中科创芯片ETF规模增长最为亮眼。
策略/风格类ETF仅有两只百亿ETF,都是红利类ETF。
百亿跨境类ETF共11只,其中有7只港股ETF、2只纳指ETF、1只标普500ETF和1只中概股ETF。

其他类型ETF

1


债券ETF爆发

2024年为债券大年,债券ETF同样迎来大发展,目前规模已超1700亿。其中,规模靠前的可转债ETF和政金债券ETF,都是从2023年底的几十亿快速增长到2024年底的300多亿,爆发力和受投资者的欢迎程度都非常惊人!此外,短融ETF、城投债ETF、公司债ETF同样规模较大,很受资金青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