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
文学院学生会信息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从秦朝到清朝 各朝代机构官制示意图 ​​ ·  昨天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河南一项目入围! ·  昨天  
天都新闻  ·  武王墩一号墓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 ·  2 天前  
史事挖掘机  ·  1949年叶剑英请傅作义吃饭,对方多喝了几杯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

弧圈逐梦,幕后恒心丨文学院乒乓球队专访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  · 公众号  ·  · 2024-12-21 19:57

正文

弧圈逐梦


银河杯乒乓球赛告一段落,文学乒乓在球场上表现突出,队员们场上挥洒汗水,收获友谊。今天,就让我们将目光转向赛场之外,一起来感受他们对乒乓球的热爱与执着。





快问快答环节


问:最喜欢的乒乓球运动员是谁?


周嘉豪: 马龙。

王钊硕: 马龙。

邱圣凯: 樊振东。


问:一个词概括球队?


周嘉豪: 团结。

刘书绮: 严肃活泼。

耿玮浩: 多元。



问:喜欢正手还是反手?


张申远: 反手。

邱圣凯: 正手。


问:可以对初学者给出一些建议吗?


王钊硕: 兴趣和喜欢。

耿玮浩: 练好基本功。


问:首选进攻还是防守?


张申远: 进攻


问:打球多久了?


邱圣凯: 十三四年了


问:在训练中遇到瓶颈期了该怎么办 呢?


王钊硕: 向大家求助。



问:比赛落后时,你脑子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想法是什么?


邱圣凯: 我是一个心态比较好的人,不太会去关注比分,我会在这种情况下沉稳地想战术,争取反超。



问:会把打乒乓球当作一种解压方式吗?


李秋阳: 会的。


问:队里谁的庆祝方式最特殊?


李秋阳: 邱圣凯。



心得分享


关于比赛


问:在面对不同打法的对手的时候,球队是否做出了应对措施,可以举个例子。


邱圣凯: 我们面对不同的对手这个打法确实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总指导耿大师(耿玮浩)虽然已经不打球了,但是他主要负责临场应变,在我们遇到不同的对手时会做出相应的部署。这次季军赛就有一个非常好的一个例子,我们在面对对手之前,先去研究了他们打法,发现有对手的特点是比较着急且反手没有进攻能力。所以在布置这个战术的时候,让我方队员迎战他的时候耐心的跟他搓球,控制他,让他着急并失误。我们最终也是在正确的部署下顺利拿下了那场比赛。


问:最近的比赛中有没有感觉哪一场是推进比较困难的?


周嘉豪: 都挺困难的,哈哈。最困难的应该是对战历史学院那场,我们安排战术的时候是打算田忌赛马的,结果到实际排对阵表的时候,发现他们也是这样想的,最后赛果就是我们得打到第五局。


邱圣凯: 但其实这一年成果还是很好的,咱们招了三个24级同学,虽然目前还不能独挡一面但是我觉得潜力都很大,至少比我大一的时候大多了。他们基本功都很好,可能是技术不够成熟,或者心态方面比较紧张,在赛场上发挥就可能就不太尽如人意,后续比赛打多了,自己回去再练练球,我觉得我们还是很有希望在明年拿个奖牌的。我们球队人少,没有轮换的空间,所以压力特别大。我觉得其实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大家都还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关于团队


问:有没有可以分享一下的体现团队精神的一些训练或者比赛的小故事?


周嘉豪: 我觉得没有什么小故事,除了每周一次训练外我觉得比较体现团队文化的,就是团建。还有就是在比赛的时候,场下的队员都在加油鼓掌什么的。


刘书绮: 我们每次上场比赛的时候,一些已经没有参加比赛的师兄师姐,甚至已经不在校内的师兄师姐,都会回到北师大来做场外指导或者为选手加油鼓劲。这让我体会到了一种团队精神。


问:球队平时会以什么形式进行团建呢?


邱圣凯: 一般在大的比赛之后,或者有谁找到一个比较想吃的店,我们会挑时间一起去,再玩会儿桌游,类似这种。有时候我还会带师弟磨练一下电脑技术,哈哈。我们目前还是想着把这个活动形式再丰富一下的。


问:加入球队之后有没有创新自己的打法?比如说向别人学习一些打法,一些不一样的技术。


邱圣凯&耿玮浩: 这很难。因为新队员可能就是我们在训练中塑造出来的,所以没有创新这一说,你想有人拉球动作跟我一模一样,可能性不是很大。怎么说呢,会有创新,技术确实是有精进,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天天练球可能变化会比较大,但现在学业压力越来越重,留给队员打球的时间一年比一年少,所以能改变的东西很有限。



问:训练当中除了和学业平衡这方面的问题,还有没有别的什么困难?


邱圣凯: 有。有个会发多球的师兄已经毕业了,还有一个师姐不太常来,所以队内很缺会发多球的人。像我和刘书绮在大一大二的时候,都不太会发多球,但是因为自己要变成学长了,就必须得自己学。这个算训练里面最重要的问题了。其实困难没多大,只要有人来,都不叫困难。


问:谈一谈对目前训练的一些看法,或者对以后训练有些什么建议。


张申远: 我觉得目前挺好的,以后的话如果大家有时间建议可以多打一下,比如周末也可以多练练。


李秋阳: 目前资金不太充足,毕竟球和胶皮都是消耗品,觉得学校对我们的训练可以再支持一点。


刘书绮: 这学期的训练大家的出勤率还是挺不错的,大一的三位小朋友训练还是非常积极的。接下来的学期如果有时间,可以在周末再加一次训练。


王钊硕: 我觉得目前的训练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我个人对未来的建议是在训练里面留一部分时间互相打打比赛,多增加实战的经验,这样能对自己的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


耿玮浩: 我觉得以后可以针对每个人的情况,制作一些个性化的训练方案。现在基本上大家都练的是一样的基本技术,这个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怎么样能往上走一走,可能还是得有进一步的针对性训练。


邱圣凯: 我和刘书绮想的之后的模式大概一个老带新的形式。我们就一个老队员带一个或者两个新队员,以这样的一个形式,针对每个人不同的问题和特点进行训练。在这样一个团体中间,借助集体的力量,帮助大家去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兴趣,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训练的一个目标方向。



师兄专访环节


问:耿师兄马上研究生毕业了,大家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