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夏基石e洞察
这是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的官方微信自媒体,管理专家彭剑锋、包政、吴春波、陈春花等是其主要撰稿人。我们努力提供最具原创性、思想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文章;我们深度剖析最佳实战管理案例;我们零距离互动答疑解惑企业各种管理问题,提供咨询解决之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TGB湖南人  ·  云计算和本地一体机齐头并进 ·  2 天前  
西藏发布  ·  次旦玉珍夺得滑雪登山亚冬会历史首金 ·  2 天前  
TGB湖南人  ·  DeepSeek,AI时代的超级增长数据,太 ... ·  3 天前  
西藏发布  ·  西藏一地公开遴选最新通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夏基石e洞察

《经济学人》最新刊文:山姆大叔没能杀死华为

华夏基石e洞察  · 公众号  ·  · 2024-07-03 07:49

正文

  • 文 / 吴春波 王恺雯 《经济学人》

  • 综合整理自 观察者网、中外管理传媒等,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01

制裁、遏制、打压阻止不了华为发展
“美国刺杀华为的企图适得其反”,英国《经济学人》6月13日以此为题发表长文,指出美国对华为公司的打压已演变为全面战争,华为虽然在美国猛烈的攻击下受到重创,但并没有被打倒,反而再次蓬勃发展。
文章回顾了这些年华为如何突破美国重重封锁,在软硬件设备的国产替代和创新迭代的道路上加速前进,让公司业务多元发展。文章指出,经历了苦难的华为,将更让美国担忧。

1.“山姆大叔没能杀死华为,反而让它变得更强”
文章写道,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经常用军事术语谈论公司与美国的冲突,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华为十多年来一直受到美国的攻击:从2012年美国政府开始宣称中国利用华为从事所谓“间谍活动”,到2018年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被加拿大方面应美国要求逮捕。
2020年,美国对华为骚扰已经演变成全面战争,大多数美国公司被禁止与华为做生意,美国以外的公司也被禁止向华为出售使用美国技术的芯片或其他设备。美国还试图阻挠其他国家不要在其移动电话网络中使用华为设备。
一系列的猛烈攻击重创了华为:由于缺乏芯片,华为被迫出售旗下的主要智能手机品牌;十多个富裕国家把华为排除在5G合同之外;2021年,华为收入同比下降30%;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近70%。
在2022年的一篇内部文章中,任正非明确表示,华为正在为生存而战:“首先要活下来,活下来就有未来。”
直到今天,美国的攻击还在继续,上个月,美国撤销高通、英特尔对华为出口许可。然而,美国对华为的“闪电战”只是短暂地撼动了这个帝国,华为不但存活了下来,而且还再次迎来了蓬勃发展:今年一季度,华为净利润同比增长564%,达到197亿元人民币(约合27亿美元);华为的手机业务已全面回归;电信设备销售额再次上升。
文章指出,2023年,华为的销售额约为1000亿美元,约为美国科技公司甲骨文的2倍;它的规模虽然只有韩国手机制造商三星的一半,但在研发方面的支出却超越了三星。华为2023年的研发预算为230亿美元,只有Alphabet(谷歌母公司)、亚马逊、苹果和微软这几家美国科技巨头超过了它。2023年华为的利润约为123亿美元,与美国通信设备巨头思科不相上下,远远超过其主要竞争对手爱立信和诺基亚。且后两者正在裁员,华为的员工数量却在持续扩张,目前人数比2021年增加了1.2万人。

2023年各公司研发支出(《经济学人》)
文章指出,华为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用本土零件和程序取代其产品中的外国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从而使其在未来更不容易受到美国敌意的影响。“山姆大叔没能杀死华为,反而让华为变得更加强大。”
文章称,美国的制裁对华为来说并非毫无影响。首先,它让华为的业务更加集中在中国,其海外销售额目前只占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华为也被迫更加注重创新,为政治问题寻找技术解决方案。该公司约有11.4万名员工从事研发工作,占员工总数的一半以上。
为了在现有和未来可能的美国制裁下生存,华为一直在系统地寻求其产品和内部系统中美国知识产权的替代品。任正非去年3月表示,在过去三年中,华为已经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替换掉1.3万个受美国制裁的零部件。这么做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美国此举阻碍了华为在其他领域的投资,但也迫使华为更加专注于研发,刺激其自身知识产权的快速发展,并推动其向新的业务领域多元化发展。
文章称,华为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绕过制裁,着实令人惊讶,华为也在成为中国创新思维的典范。
2.“今天的华为更令美国担忧”
硬件只是华为战斗的一半,自2019年以来,美国公司也被禁止向华为出售软件系统,这迫使该公司不得不开发这些软件的替代品。
例如,甲骨文曾为华为提供一款程序来管理其内部系统(行话称之为企业资源计划或ERP),美方的限制迫华为在2023年推出了名为MetaERP的全新系统。当时。华为董事、质量与流程IT部总裁陶景文表示:“我们已经突破了封锁,我们活了下来!”

2020年5月16日,华为公司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图:浑身弹孔累累的伊尔2攻击机,依然坚持飞行,终于安全返回。(网络)

更大的阻碍是华为电子产品的操作系统,过去,华为的智能手机业务建立在谷歌的安卓系统上,失去对安卓系统及其运行的庞大应用生态系统的访问权,是其不得不放弃大部分智能手机业务的原因之一。
2012年以来,华为一直在为其手表和其他设备开发一款名为Harmony(鸿蒙)的操作系统,美国对软件的制裁迫使它将“鸿蒙”整合到其手机中。其新机型的受欢迎程度又促使开发人员开发更多基于“鸿蒙”的应用程序。鸿蒙系统旨在用于华为的所有消费产品,包括手表、电视和车载系统,这使得跨设备集成功能成为可能。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曾表示,鸿蒙生态的设备数量已超过7亿,有220万Harmony OS开发者投入到鸿蒙世界的开发中。
美国的制裁也使华为的业务趋于多元化,以弥补收入损失。过去,华为的国际业务重心是网络设备,但现在其正向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云数据库公司扩大软件销售。
近年来,美国一直在渲染华为和中国政府的密切关系。文章指出,华为和中国政府的关系经常被外界误解,该公司并不是遵守政府指令将其供应链本土化,相反,对于华为和许多其他中国公司来说,自给自足已成为商业上的当务之急,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生存手段,其投资决策是由市场驱动的。
文章称,面对华为的崛起,美国决策者正在“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有对华鹰派人士在哀叹,对华为制裁的逐步加强,特别是2018年宣布最严厉措施与2020年实施之间有28个月时间差,“给了该公司大量的准备时间。”
然而,文章指出,华为所遭受的痛苦对美国带来的更大教训尚未被人们理解:切断该公司与西方技术的联系并没有扼杀它,反而增加了其创新的动力。
文章最后指出,中国在芯片制造方面仍落后西方数年,正如预期的那样,美国对高性能半导体的制裁提高了中国企业的成本,并减缓了数千家公司采用人工智能的速度。“但如果说华为在美国第一次对中国(科技)宣战时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那么现在它更令人担忧了。”文章写道。
针对美国屡屡无端打压华为,中国外交部也多次作出回应。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去年9月表示,我们一贯反对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反对滥用和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美国滥用国家力量,无理打压中国企业,违反自由贸易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扰乱全球产供链稳定,损人不利己。我想强调的是,制裁、遏制、打压阻止不了中国发展,只会增强中国自立自强、科技创新的决心和能力。
(来源:观察者网,文 / 王恺雯)

02

《经济学人》:美国刺杀华为的企图适得其反(摘选)
美国对华为的打压正在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由于美国的无知,以及特朗普和拜登等无能的领导人帮助中国再次伟大,该公司正变得更加强大,不再那么脆弱。

华为十多年来一直受到美国的攻击,2012 年,美国当局开始声称中国可能利用该公司进行间谍活动。另一次猛烈攻击是 2018 年该公司首席财务官(也是任正非的女儿)因违反对伊朗的制裁而受到起诉。到 2020 年,美国的攻击已演变成全面战争,大多数美国公司被禁止与华为做生意,外国公司被禁止向华为出售使用美国技术的芯片或其他设备。美国还试图劝阻其他国家不要在其移动电话网络中使用华为的设备。

这场猛烈攻击重创了华为。由于缺乏芯片,华为被迫出售其主要智能手机品牌。十多个富裕国家将其排除在 5G 合同之外。2021 年收入下降 30%;2022 年净利润暴跌 70%。当年的一份备忘录中,任正非明确表示,华为正在为生存而战:“首要的是生存。生存下来,就有未来。”

美国的攻击仍在继续。例如,今年 5 月,监管机构撤销了允许英特尔和高通这两家美国科技集团向华为出售笔记本电脑芯片的特别许可。然而,华为不仅幸存了下来,而且再次蓬勃发展。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 564%,达到 197 亿元人民币(27 亿美元)。它重新进入了手机业务。其电信设备销售额再次上升。而它之所以能取得这一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用国产零部件和程序取代了其产品中的外国技术,使其未来更不容易受到美国的敌意。山姆大叔的攻击未能击垮华为,反而让它变得更加强大。

任正非曾是一名退伍军人,1987 年他在深圳的公寓里创办了华为。任正非对华为一直抱有雄心壮志。华为的名字是“中国有希望”的缩写。随着中国电信市场的增长,华为也不断发展。到 2020 年,它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而且还是领先的移动网络设备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 30%。

回想起来,美国的闪电战只是短暂地动摇了这个帝国。华为去年的销售额约为 1000 亿美元,是美国科技公司甲骨文的两倍。它的规模只有韩国手机制造商三星的一半,但在研发方面的支出却超过了三星。事实上,2023 年,华为的研发预算为 230 亿美元,只有美国最大的几家科技公司超过了它:Alphabet(谷歌的母公司)、亚马逊、苹果和微软。去年的利润约为 123 亿美元,与美国通信集团思科系统不相上下,远远超过了其移动网络业务的主要竞争对手爱立信和诺基亚。爱立信和诺基亚正在裁员,而华为的员工人数却在增加。目前,华为的员工人数比 2021 年增加了 12,000 人。

美国的制裁对华为并非毫无影响——远非如此。首先,它的业务在中国变得更加集中,海外销售额现在仅占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低于 2017 年的一半。它也被迫更加专注于创新,为其政治问题寻找技术解决方案。约有 114,000 名员工(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从事研发工作。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垂直整合程度更高,因为它寻求在内部开发被山姆大叔抢走的零部件或软件的替代品。

为了在现有和未来可能的美国制裁下生存,华为一直在系统地寻求其产品和内部系统中美国知识产权的替代品。任正非声称,该公司已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取代了 13,000 个外国制造的零部件。这花费了极大的代价。通过迫使华为专注于这项任务,美国的制裁无疑阻止了它在其他领域的投资。但制裁也刺激了华为自身知识产权的快速发展,并推动其向新的业务领域多元化发展。例如,它通过与中国供应商合作开发合适的芯片,重振了智能手机的销售,而过去大部分芯片都是从外国公司购买的。

中国的半导体行业仍然缺乏与西方彻底决裂所需的许多零部件和工具。据信,华为使用的一些国产芯片的价格比外国同类产品高出数倍,而且仍然供不应求。但华为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全避开制裁,这令人惊讶。作为一家目标与中国政府目标完全吻合的私营企业,华为正成为中国创新思维的典范。

据投资银行 Jefferies 估计,华为 9 月发布的智能手机 Mate60 Pro+ 中约 70% 的零部件(按价值计算)是在中国制造的。这帮助华为在 2024 年前三个月占据了中国智能手机销量的 15.5%,高于 2023 年同期的约 9%,与苹果相当。这一成功是华为复苏的重要因素。

这款手机使用的芯片由中芯国际制造,中芯国际是一家国有晶圆代工厂,也是华为一直合作的半导体行业公司之一。在美国首次发布出口限制的同时,华为成立了一个名为哈勃的投资部门。自那时起,它已经进行了至少 107 项投资。

哈勃的策略是收购数十家供应商的小部分股权,这些供应商正在开发可能有助于减轻华为对外国供应商依赖的技术。这些投资并没有创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光刻设备。很少有人指望华为能在深紫外光刻机方面取得进展,而深紫外光刻机是目前业内最先进的设备,只有 AML 公司能生产。但哈勃的活动正在蚕食华为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这种依赖的一部分只是为外国制造的机器提供服务。自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商务官员一直在告诉盟友停止提供帮助,以保持先进的光刻机正常运转。分析人士认为,哈勃的部分投资旨在增强华为维修和调整零部件的能力,使其与本土制造的系统兼容。

哈勃的投资策略已经对全球市场产生了影响。以碳化硅 (SiC) 芯片为例。这些半导体主要用于电动汽车和绿色能源系统,因为它们能够在高温下工作。这类芯片市场长期以来一直由德国公司英飞凌主导。随着华为迅速进军电动汽车和能源管理技术,哈勃已投资至少四家生产 SiC 芯片材料的中国公司,而 SiC 芯片是生产 SiC 芯片的最大成本。它们迅速抢占了 SiC 晶圆市场 32% 的份额,而几年前这一份额几乎为零。芯片情报公司 Yole Group 的 Poshun Chiu 表示,华为进入该市场是导致此类硬件全球价格下跌的一个因素。

美国没有对 SiC 芯片实施制裁;华为只是在采取主动措施,因为未来可能会受到制裁。这种方法在整个公司盛行。高管必须考虑对大多数组件进行限制。5 月份英特尔和高通向其出售基本计算机芯片的许可被撤销证实了这种想法。

硬件只是华为的一半战斗:自 2019 年以来,美国公司也被禁止向华为出售软件,这迫使该公司不得不开发这些软件的替代品。例如,甲骨文曾为华为提供一款程序来管理其内部系统(行话中称之为企业资源规划或 ERP)。这些限制迫使华为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系统,名为 Metaerp。去年推出时,一位高管欢呼道:“我们突破了封锁。我们活了下来。”有人猜测,华为最终可能会尝试销售该系统,与甲骨文和德国公司 SAP 等公司竞争。

更大的障碍是其消费电子产品的操作系统。华为的智能手机业务建立在谷歌的安卓系统上。失去对安卓系统及其运行的庞大应用生态系统的访问权是其不得不放弃大部分智能手机业务的原因之一。

自 2012 年以来,华为一直在为其手表和其他小工具开发一款名为 Harmony 的操作系统。美国对软件的制裁迫使华为将 Harmony 也整合到其手机中。其新机型的受欢迎程度反过来又促使开发人员开发更多基于 Harmony 的应用程序。该操作系统的当前版本采用开源代码 Android 代码构建,以便暂时兼容 Android 应用程序。它旨在用于华为的所有消费产品,包括手表、电视和车载系统,这使得跨设备集成功能成为可能。据说它拥有 7 亿用户和 220 万开发人员。

预计下一个版本的鸿蒙将放弃所有与 Android 相关的代码。届时,Android 应用程序将不再适用于华为手机。鉴于该操作系统的“原生”应用程序仍然很少,这可能会对业务造成损害。但这一转变也将标志着该操作系统完全独立于西方。实际上,鸿蒙将成为 Android 和苹果 iOS 的竞争对手——这一结果远比华为最初为该软件制定的计划要雄心勃勃得多。

美国的制裁也促使华为进行业务多元化,以弥补收入损失。华为的国际业务重心过去是网络设备,但现在正向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云数据库公司扩大软件销售。阿根廷媒体集团 Clarin 的一位高管在 5 月份的华为活动上表示,他的公司正在用华为的 Gauss 数据库软件取代昂贵的 Oracle 数据库软件。两年前,这种切换还经常导致与其他西方软件的兼容性问题,但最近的一次整改似乎已经解决了大多数此类问题。

美国决策者曾认为,华为将难以生产足够的人工智能芯片来维持自身运营。事实上,它似乎有多余的芯片。一家名为科大讯飞的中国语音识别公司最近透露,其模型和技术完全运行在华为的人工智能芯片上。这是中国第一个“供应链独立于”西方的本土人工智能系统。这也是华为为另一家公司完全构建的第一个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这一切都很符合中国政府的意愿,即利用本土开发的技术克服美国的制裁。作为华为最大的客户,国家也以其他方式支持华为。为了促进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国家提供补贴并与华为一起投资。例如,华为和政府都持有聚光科技、光大光电和徐州 b&c 化工的股份。

但华为与政府的关系经常被误解。该公司并没有试图将其供应链本土化以遵守政府指令。相反,对于华为和许多其他中国公司来说,自给自足已成为一种商业必需品,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生存手段。华为的投资决策是由市场驱动的。这与行动迟缓的国有企业不同,后者仅根据国家政策制定业务计划。

过去十年,没有一家国有企业能像华为那样取得成功。国有光刻集团斯麦在推出先进产品方面落后了数年。伯恩斯坦公司的林清源指出,尽管国家对半导体的补贴有所增加(上个月,国家为该行业推出了 475 亿美元的基金),但政府的干预正在减少。

美国决策者也在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对华鹰派人士哀叹,对华为的制裁逐步升级,尤其是 2018 年宣布最严厉的制裁措施与 2020 年实施之间相隔 28 个月,这给了华为充足的准备时间。但华为的痛苦经历带来的更大教训尚未被人们接受:切断华为与西方技术的联系并没有扼杀华为,反而增加了华为创新的动力。

中国在芯片制造方面仍落后西方数年。对高性能半导体的制裁提高了成本,并减缓了数千家公司采用人工智能的速度,而这正是预期。哈勃的投资还远远不能取代西方的光刻机和其他部件。但如果说华为是美国首次对中国科技宣战时的一个担忧,那么现在它就更令人担忧了。

03

华为顾问吴春波:华为如何突破美国6次打压的逆境
美国对华为连续六轮打压,一次比一次精准,一次比一次厉害,每一招都打到痛处,实际上最终目标就是置华为于死地。华为仅仅是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任正非说,华为就像一个烂西红柿,夹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饱受蹂躏。

那么,逆境中的华为是如何应对美国打压的?

1.面对逆境和困难,精神力量最重要
面对美国的打压,华为树立了自己的旗帜,立下了自己的精神图腾,提出了基本理念。首先华为提出,“我们还在痛苦中,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未来美国的打压到底有多狠?华为到底会怎么样?面对第二轮打压,有了一定信心的华为提出“没有伤痕累累,哪有皮糙肉厚?自古英雄多磨难”每一次苦难的打压都使华为增强了战胜苦难的力量。

接着,华为面对再一轮的打压,提出“我们的飞机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了,多一个洞也没有关系,我们沉着、镇静、保持队形,这是华为人共同的信念。”2019年6月,当时我还想,华为面对美国打压可能会有标语,有群情激昂的口号。结果华为该干什么干什么,和过去的华为没什么区别。这时我想到了四个字: 沉静如水,静水潜流。

这就是华为的精神图腾。

我们经常讲伟大的背后是苦难,其实华为把这个倒过来讲—— 历经了这波苦难之后,华为还会更“伟大”。 就像孟晚舟女士戴着电子镣铐一样,华为是在沉重地前行,向死而生。面对逆境,面对困难,实力确实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力量。

2.任正非迷茫中的“登高一望”
我做了一些统计,到2020年3月,任正非一共接受了46次中外记者采访和对话,平均每个月3.5次,会见的记者大概3000多人。面对美国打压,华为要发声,要把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理念,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被打压到这种程度了还不发声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中国被美国制裁的公司有600多家,有民营企业,有国有企业,还有高校,为什么不发声?我发现有些企业就是一些“鸵鸟”。而华为没这么做,任正非就是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表明自己的立场,也表明自己的信心。美国打压本来就是无理的,但是更多的企业,更多的组织选择了无声,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麻木。人一旦低下了头,以后还会再次低下的。

任总认为:“美国政府利用政治、外交、舆论抹黑等一系列手段打压公司,但是,忍耐不是麻木,沉默不是懦弱。舆论也是关乎公司生存与发展的主战场。经过3个月的努力,我们基本挺住了攻击,有力反击了质疑、抹黑和诋毁,在国际舆论上发出了我们的声音!”

媒体评论:

“大半年说了一辈子的话。确切地讲,他是被逼得大半年说了一辈子的话。”

“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把一直被妖魔化的华为,变成了人尽皆知的全球通信巨头,把‘任正非’这个符号,变成了西方语境下‘一个为观念而战的硬汉’”。

“任正非是2019年,中国的最佳辩手;如果以企业家为标准,2019年,可以称为‘任正非年’。

“中国民众终于在任正非那里找到了社会最大公约数”。

斯言诚也!

经常被人问一个问题,华为好不好学?华为该不该学?华为学不学得会?我没有答案,因为我不知道你的价值观和立场,也不知道你所在企业的基本情况。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可以不学华为,但可以学习任正非,他给中国企业家树立了一个楷模。2018年任正非曾跟员工讲:“我若贪生怕死,何来你们英勇奋斗?”

企业家的素质模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迷茫中的登高一望, 用内心之火为迷茫的士兵点燃前进的道路,这就是领袖的作用,企业家的作用,也是企业家的重要素质。

3.激发血性,让英雄“倍”出
能力不足可以通过态度弥补,态度不行也可以通过能力弥补,最怕的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态度。在华为,首先就是张扬血性,呼唤英雄。任正非讲,“一人一厨一狗”代表着华为精神,反映了华为人初期开拓海外市场的现状,只有一个人、一个厨师,和一只狗在坚守。中国抗战时期有一句话,“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这代表一种血性。《亮剑》里李云龙说:面对强敌不后退,敢于迎上前去比试比试,即使倒下也是一座山,即使倒下也是一座岭。

每个企业都需要英雄,英雄主义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主旋律。英雄主义也一直是华为的重要基因之一。任正非就是一个纯正的英雄主义者。英雄需要土壤,需要培养,需要浇灌。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怎样把这20多万名员工也变成英雄?否则就是个人英雄,是孤胆英雄,是草莽英雄,这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巨大挑战。

在这里重点强调一下,呼唤英雄,张扬英雄,表扬英雄都是正确的,绝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回报,这一直是华为的理念。弘扬狼性必须给肉吃,如果喂的是草,最后就都变成了“喜羊羊”,英雄主义也是这样。

要采用各种手段大张旗鼓表彰英雄、回报英雄,尤其是要注重荣誉、仪式、表彰等多元的精神激励的手段。企业不要盯在钱上,通过钱解决的问题都是极其简单的问题。别忘了还有一个重要的激励手段叫精神激励,员工并没有掉到钱眼儿里,管理中不要只盯着钱。华为这些年加大了精神激励制度,就是“双因素激励”。

华为需要张扬英雄主义,华为需要呼唤英雄,这是华为长期坚守的核心价值主张;这是一个商业组织不断克服艰难险阻,持续成长的驱动力量;这是公司机制长期保持熵减和充满活力的体现。

对英雄保持足够的灰度,不能狭义地定义英雄,英雄主义的态度、英雄主义的行为、英雄主义的结果都属于英雄的资格条件范畴。英雄与员工所处的岗位与职级等无关,也与时间无直接的关联,随时随地都有英雄,要善待英雄,包容英雄,宽容英雄。

对于公司来讲,必须建立呼唤英雄和培养英雄的土壤、机制、氛围和管理举措,以保证英雄群体的不断涌现, 实现“英雄倍出”。其核心在于对英雄的价值定位(价值创造)、英雄的评价体系和英雄的分配机制的构建及良性循环。

不能忘记英雄,使英雄成为组织的长期记忆,赋予组织英雄主义的基因并不断传承,让以往的英雄激励当下和未来的英雄。激励英雄,既需要当期激励机制,同时也需要回溯激励的机制。

关于英雄主义,在华为有个演变。早期华为野蛮生长的时候“呼唤英雄”;第二个阶段,公司进入理性,引进IBM流程,以及世界领先的管理理念,个人英雄成为管理的抵抗要素,所以这时提出“消灭英雄”;第三阶段,从2014年开始倡导“全体英雄,让英雄‘倍’出”,注意是一倍两倍的“倍”,任总说一辈一辈的“辈”太慢了,等不及,要千军万马上战场,在危难时期需要强烈的英雄主义;第四阶段,面对美国打压,只有科学的历史观才有科学的发展观,不忘记英雄,才能更好地激发英雄奋战,所以华为要回溯激励。正如任总在2019年所说:“只有有科学的历史观,才会有科学的发展观,不忘记英雄才能更好激发更多英雄奋战。鉴于技术探索的长期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需要建立当期激励和回溯激励相结合的机制,以更好牵引从事技术探索的团队和个人直面挑战、坚忍不拔、持续贡献,落实公司不让雷锋吃亏的激励导向。”

有人说一个民族有英雄是可悲的,因为英雄总会和风险、事故关联在一起。也有人说一个国家没有英雄是可悲的,因为我们失去了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华为在危难时期需要更多的人站出来,与公司同命运、共渡难关。

军人的使命不是牺牲,是打胜仗。任总提出:“华为呼唤有血性的员工和团队,尤其在战时,我们更期望每一个团队都成为血性的团队。”这个团队把打胜仗作为信仰,他们坚信“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

引用华为一位高管的四句话:“首先团队要对胜利有极度的渴望。第二要有极度坚韧的意志。第三要有面对失败的极度羞耻。第四要有一种对结果负责的态度。”

这就是华为在战时状态下展现的英雄主义与血性。

4.落后100年,“乌龟”何以超越“兔子”?
我认为还有比文化更重要的,就是一个公司的特质,我用两种植物和两种动物代表华为的特质。

第一,华为在成长过程中的“乌龟精神”,坚守、聚焦、沉静,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在自己认定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华为追的是一帮“兔子”,这帮“兔子们”在100年前已经出发了,华为的主要竞争对手平均寿命都超过了100岁。华为是在100年后与他们竞争,但是只要坚守,只要执着,也会有乌龟超越兔子的奇迹发生。

2013年,任正非在接受国外记者采访时,被问了一个问题:华为凭什么当老大?凭什么能超越竞争对手?他回答了四个字:“不喝咖啡”。把“兔子们”跷着二郎腿喝咖啡的时间,用在爬行上,照样能超越“兔子”,这就是他的“乌龟精神”。

第二,薇甘菊是一种有着极强生命力的杂草,代表了华为的血性,而尖毛草代表了华为的理性,华为有着与尖毛草一样强大的“倒生长”能力、适应能力、成长能力和竞争力。

狼性精神也是华为的重要特质之一。它代表着敏锐的嗅觉——以客户为中心;奋不顾身的进攻能力——奋斗者精神;团队作战——坚持长期艰苦奋斗。这些东西是华为骨子里就有的,不是因为美国打压才有的,打压只是把华为的这些特质再次激发,再次唤醒。

过去的三年中,华为有三个主要理念。第一,“要让打胜仗的思想成为一种信仰”。第二,“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这是给员工以信心,华为已经没有退路了。第三,“打出一个未来30年的和平环境”。所以面对逆境,很重要一点是统一大家的思想,是唤起大家的血性。

5.砸开人才“塔尖”,让“天才”成群出现
过去的三年,华为日子过得挺苦,却没有进行结构性裁员。据最新公布的华为财报,到2022年底,华为员工不仅没有减少,还增加了7000多人。

自2019年开始华为实施了“天才少年”的招聘计划。

人力资源是呈正态分布的,处于“塔尖”的是少数人,最不优秀的也是少数,绝大多数是正态分布。华为想砸开人才的金字塔“塔尖”,让“天才”成群出现,激活人力资源的结构状态,使内部具备活力,而不是把华为形成一个固化的阶层结构。在人力资源上,从来没有物美价廉这一说,便宜没好货,好货都不便宜。别想着省钱,还招到高手,这是不符合常识的,也是不符合规律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