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0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我国首艘货运飞船。
其中,01指挥员王光义的一句口令“起飞时,19点41分35秒”,透露了中国火箭技术的一次全新跨越。
将最终的发射时间定格为秒,这是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第一次,也是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精准交会对接的前提。火箭起飞时间确定在分秒不差的时间点,这被称为零窗口发射。
23日07时26分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开始进行推进剂补加试验,将持续5天时间。这是天宫二号与货运飞船进行的第一次推进剂补加,也是我国首次推进剂补加试验。
……
今天的我们,见证着中国航天61年的弯道超车!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诞生,中国航天开始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艰苦探索!
现如今,中国航天人靠着不懈的努力与奋斗,一次次刷新着中国航天乃至世界航天的记录。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太空加油无不令国人骄傲、自豪!
而今天——我们迎来了第二个中国航天日。
第二个中国航天日!
△2017年“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效果图
2016年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为什么是这天?
47年前,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伴随着《东方红》的乐曲,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说到“东方红一号”,不得不提起“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上空腾起蘑菇云,世界为之震撼。1967年6月17日,氢弹研制成功。
于敏、王大衍、朱光亚、钱学森、邓稼先、赵九章、钱三强、梁思礼等那些为祖国事业奉献的前辈们,用自己的一生铸就了辉煌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他们的奉献牺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如今,这盛世如你所愿,中国已屹立在世界航天大国之林,拥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和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视频:星河浩瀚,我们一直在路上!致敬中国航天人
砥砺前行的中国航天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开拓着中国人探索和利用太空的新征程。
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建立起独立自主、完整的航天科技体系,中国以扎实的步伐和不懈的努力,把航天梦写到外太空。
“东方红一号”
中国是火箭的故乡,中国人民拥有“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实现了泱泱中华对茫茫宇宙的第一次叩击。
“织女三号”
1991年1月22日,中国“织女三号”探空火箭从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首射成功,这是我国第一枚120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可把重5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6 0~120公里的高空,为运载火箭、弹道导弹、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的研制提供环境参数。
北斗导航卫星
2016年6月12日,我国第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的稳健性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长征七号火箭
2016年6月25日20点20分许,长征七号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太空家园”——空间站的建设已拉开大幕。
高分三号卫星
2016年8月10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高分三号卫星成功发射。高分三号能全天候、全天时对全球海域和陆地信息进行监视监测。
神舟十一号
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
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2016年8月16日,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墨子号”的发射,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云海一号01星
2016年11月12日7时1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云海一号01星送入太空。云海一号01星主要用于大气海洋环境要素探测、空间环境探测、防灾减灾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风云四号01星
2016年12月11日,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卫星
2016年12月22日0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发射升空。凭借这颗卫星,我国获取了来自太空第一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吸收高分辨率光谱图。这也意味着,我国具备了对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监测能力,能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重大贡献。
高景一号商业遥感卫星
2016年12月28日11时2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景一号商业遥感卫星发射升空。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我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八一 • 少年行”卫星。卫星完成在轨测试后,将为全球用户提供遥感数据服务和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以及针对国土资源调查、测绘、环境监测、金融保险和互联网行业的增值服务,将逐步实现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商业化运营。
“天鲲一号”
2017年3月3日7时5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开拓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鲲一号”新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它的发射成功使航天科工自主拥有了一型高功能密度小型敏捷卫星平台,拓展了我国小型低轨通用卫星平台型谱。可实现空间碎片观测、多源遥感信息的快速获取以及在轨处理分发和应用,提升我国在快速发射、多功能集成应用方面的支持能力以及应急救灾等空间信息获取的快速响应能力。
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
2017年4月12日19时04分,我国实践十三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通信总容量达20Gbps,超过我国已研制发射的通信卫星容量总和。实践十三号卫星对于促进我国通信卫星技术及产业的跨越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实践十三号卫星完成试验验证后,将转入Ka频段宽带通信试验业务,纳入“中星”卫星系列,命名为中星十六号卫星,使我国成为继美、欧等少数发达国家后掌握Ka频段宽带通信这一先进技术的国家,可为我国通信设施不发达地区的用户提供优良宽带服务,促进宽带卫星通信在高铁、船舶、飞机等移动载体以及企业联网、应急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天舟一号
这次飞行任务获取相应数据,为空间站任务做上行物资补给积累经验,提供设计依据。天舟一号将为未来的货运飞船改进提供设计依据和积累数据,包括舱内空间布局、照明与视觉环境、报警与故障应急、辅助装置、人机界面安全性等5大类15项内容进行评价。
中国航天——梦之路: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从酒泉航天发射场升空。在经过约21个小时的飞行后,飞船返回舱成功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着陆,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第一次飞行试验,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9时10分左右,飞船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中国也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次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自主出舱。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费俊龙、聂海胜完成了接近5天5夜的飞行,验证了我国飞船具备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能力。
2008年9月27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顺利打开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舱门,在幽蓝色地球的背景下,穿着自主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太空中挥动着五星红旗向全国人民致意,中国人太空出舱的梦想就此实现。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首次入住天宫一号,刘洋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性。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了交会对接,意味着中国已完整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虹湾预选着陆区域,中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实现软着陆。
2016年1月——火星探测任务批准立项。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第四座航天发射场,也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绿色生态环保、技术创新跨越的新一代航天发射场。
2016年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飞行乘组由两名男性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大海
还有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