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Dx视界
专注于分子诊断行业的新闻及技术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鼠绘情报站  ·  海贼王1140话详细情报丨夏姆洛克准备抓捕巨 ... ·  3 天前  
Kane的小K屋  ·  资本家最喜欢的15个“经济学武器库”!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Dx视界

mNGS的室间质评:有人拼命秀、有人狂挨揍

MDx视界  · 公众号  ·  · 2024-08-05 12:00

正文

SIA 2024第三届测序技术创新及自动化峰会携手 70+行业领袖 1000+专业观众 ,围绕 测序技术的最新进展、自动化趋势 下的产业变革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加速测序流程的智能化转型,推动产业向更加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100%专注测序技术!盛会来袭!

报名通道已开启

扫码立即咨询!!


文章来源于有趣的胖子万里挑一,作者有趣的胖子本尊




能这么欢乐的吃瓜,不愧是欢乐喜菌人 ‍‍‍‍‍‍‍‍‍‍‍‍‍‍‍‍‍‍‍‍‍‍‍‍‍‍‍‍‍‍‍‍‍‍‍

——前言 ‍‍‍‍‍‍






2024年1月,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启动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室间质量评价预研》。

7月29日,结果出来了。

一共139家实验室参与,127家回报有效结果,45家满分。

拿了满分的自然是“喜报呈上”,没拿到的则“沉默不语”。

结合这次的结果和一些场外信息,我们也可以好好的吃个瓜

  • 谁是消失的“TA”?

  • 谁上演了炸裂的“拉胯”?

  • 谁是满分的“拦路虎”?

PS:本文仅为个人观点,如有得罪,欢迎留言区贴脸开大。

01

消失的“TA”

127家回报有效结果,45家满分。

换句话说,有82家没拿到满分。

“满分不少见,缺谁谁尴尬”

当然,也不一定是没拿满分——没报名也是有可能的。

  • ICL三巨头:

广州金......金域去哪儿了?

杭州迪......迪安去哪儿了?

不过对于ICL来说,mNGS本身倒也不是强项, 就算是真没拿满分,大意失荆州也勉强可以理解。

那把mNGS当安身立命之根本的玩家们,应该没问题吧?

  • mNGS五虎:

杭州微.......微岩去哪儿了?

没看错的话,这是传统五虎里面唯一的“缺席虎”,扎心了老铁。

五虎缺一虎怎么办?

杰毅,站了出来。

虽然报名要求中明确要求“同一家公司仅允许一家实验室报名”

——但,杭州杰毅从名字上来说关我重庆基拯什么事儿。

别问,问就是在帮微岩补位

——说好了五虎,那必须有五家实验室整整齐齐。

“五虎的荣光,由我来守护”

02

炸裂的“拉胯”

众所周之,随着mNGS竞争进入白热化,“入院”是兵家必争之地。

45家满分实验室中,有32家属于医院的院内实验室。

——这32家的技术平台都是跟谁合作的?

结果这一合计,又有人要被“公开处刑”了.....

我搜集了下公开发言的四家官方表述(之前漏了予果的喜报是我的错...):

假设大家都没撒谎

——微远保底贡献 21家 满分 (20+的起点是21没毛病吧) ,杰毅保底贡献 3家 满分(“ 多家”的起点是3这个没疑问吧), 微岩保底贡献 1家 满分( 毕竟它自己没拿到)

“小学生都知道,32-21-3-1=7”

留给院内实验室的满分名额最多只剩7家。

也就是说,金匙合作的30家医疗机构,至少有23家没有拿到满分。

扣分率76.6%起步......

放眼整个共建界这也是非常炸裂的存在了。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这至少说明金匙很老实——没有在体系内“对答案”。

像下面这两家把“对答案”玩成“抄袭”的,那就不仅仅是水平上的炸裂了。

要么有人在撒谎,要么有人真拉胯。

当然这也给各位PR伙伴上了生动的一课:

“没事别瞎发细节,不说话也许真没事”

03

满分的“拦路虎”

回到此次室间质评的结果上,有哪些题是大家最容易做错的?

  • 头号“杀手”:单纯疱疹病毒1型

来自于2024S13这个混合感染样本,病原体为单纯疱疹病 毒1型和肺炎链球菌,要求准确报告病原体。

从“检测”的角度,不难。

难点在于临床:

社区获得性中枢神经感染一般以单一感染为主,混合感染少见,HSV-1和肺链的混合感染更是少之又少。

检出后报不报,很考验报告组的临床积累及判断。

听说某大厂就是“检出了”但在结合临床的判断中选择了“不报”,喜提-5分。

当然,TA并不孤单,总共有76家在这里栽了跟头。

光是“漏报HSV-1”的,就有71家。

要知道一共只有82家没拿满分。

这些“漏网之鱼”是被哪个病原体补刀了?

  • 最强“补刀”:甲型流感病毒

总共被漏了66次,尤其是浓度较低的2024S12样本,仅有102家检出。

听说某大厂就是躲过了上面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之坑,却在这一项马失前蹄。

喜提“答对S13样本的非满分选手”称号。

  • 污染“无法避免”

但可以被技术性“消除”。

有 11 家实验室报告了假阳性微生物,其中两家实验室的假阳性情况严重,分别报告了32个和122个假阳性结果。

“恰好”这两家没有建立背景微生物数据库,且没有参考提供的阴性质控结果。

在污染无法从源头避免的情况下,通过建立背景微生物数据库来技术性“消除”,需要成为每一个mNGS实验室的规定动作。

“去污,才能存真”

04

“标准”的暗战

当然,此次只是预研

——拿了满分的再接再厉,没拿满分的及早发现问题也不是坏事。

总比到临床真刀真枪的时候出错报告要强。

这一次的“竞争”也不止是“满分与否”,桌面下的暗战是“话语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