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塔
青塔-大学从未如此有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校人才网V  ·  上海立达学院2025年人才招聘公告 ·  2 天前  
青塔  ·  教育部拟同意!多所新大学,来了 ·  5 天前  
青塔  ·  湖南工商大学2025年诚聘海内外英才 ·  2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025年专任教师招聘公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塔

山东大学全球揽才四年:十位知名学者加盟,多数落户青岛校区!

青塔  · 公众号  · 大学生  · 2017-04-19 18:15

正文

“山东大学最近几年探索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高端人才引进路线,拿出了一批院长岗位,面向全世界招聘,引进了一批担任院长的重要学科带头人,这不仅是个行政岗位,也是极其重要的学术岗位。”

4月18日,在山东大学全球招聘人才及相关人才工作媒体交流会上,山东大学校长张荣这样介绍该校的“全球揽才”举措。

山东大学人事部提供的资料显示,自2013年以来,山东大学通过全球发布公告、海内外校友推荐、校院联络等方式寻才引才,先后有10位在国际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和学术影响力的知名学者以院长和科研机构负责人的身份加盟山大,其中有1名院士、1名长江学者、2名“国家千人”、2名“泰山学者”,还包括国际知名政治学家、哲学家等专家学者。

引才

山东大学人事部部长陈宏伟介绍说,招聘工作的基本程序是这样的:学校常委会确定招聘工作方案,然后在校园网上以及国内外媒体上发布招聘信息,面向全球招聘。同时对于国际顶端的领军人才,学校也采取校友推荐、由学校领导方面接洽的形式达成意向。

从条件方面来讲,招聘的院长和科研机构负责人应是国内知名大学的教授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或在国外高校担任终身教职的副教授及以上职位;此外,还须在本学科领域学术造诣深厚,取得国内外同行的共同认可;最后,引进的重点包括在国内外知名大学或者研究机构曾经有管理职务或者有管理工作经验的人选。

“我一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有兴趣,在山东能做这方面的研究是很好的机会。”曾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知名政治哲学家贝淡宁,就是山东大学引进的人才之一。他2016年9月被任命为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也有人才是被山东大学的校友引荐来的,比如山东大学微生物实验室主任、德国学院院长张友明。

张友明介绍说,他在德国共待了23年,近几年一直想着怎样回国,因为有了一定成果以后都会想着为国家做点事,比如他所拥有的一些技术,国外已有几十家公司在使用,国内用的却很少,在国内推广这些技术,也是他回国的原因之一。

留才

张友明在会上透露,加盟山东大学后,他夫人也一起回国了,他准备放弃德国籍,重新加入中国籍。

如何能让人才来了并且“留得住”,是高校揽才所面临的重要考验。

山东大学人才办公室主任曲明军说,首先,山东大学大幅度提高了人才的薪酬待遇,制定了在当前985高校中处于主流水平的薪酬标准,针对各类人才项目在科研经费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对于引进的学科带头人和校设青年人才项目,都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进行科研启动经费的匹配。

其次,在人才住房方面,山东大学结合校区特点采取了预留人才房选购、专家公寓租住、校外自购和安家补助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不同校区的住房保障问题。在海外人才的医疗保障方面,山东大学实现了医疗保险全覆盖,同时依托4所附属医院,3所非隶属附属医院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

同时,山东大学在济南三个校区有三个附属幼儿园、两个附属小学和一所全面合作关系的小学、两所附属中学。学校还出台政策,面向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家属,协助解决配偶工作问题,解决了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

“山东大学从三个方面留住人才,即情感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张荣认为,山东大学不仅希望引进人才在学术研究上发挥作用,也希望他们在学术管理上发挥作用,学校既应创造一个学术上成长的环境,同时也要培养干事创业的平台。

用才

无论是对高校而言,还是对于学校,水土不服都是无法绕开的难题。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黄卫平是山东大学77级电子系本科毕业生,1989年在美国MIT取得博士学位,曾任加拿大Waterloo大学教授 、McMaster大学教授、美国Ligent公司总裁,2013年被山东大学聘任为信息科学学院院长。

黄卫平直言,“我自己根正苗红,所以来山大做点事情水到渠成。我虽然是山大的毕业生,但是离开母校这么多年,在这边确实有点水土不服。”

他解释说,他之前在加拿大的高校做教授,来山东大学后发现国内尤其山东大学的教师考核体系与国外差别非常大,比如教授工资除了固定的薪金之外,到了年底还会根据自己做的事情计算比例,然后发绩效工资。另外,信息科学是一个应用学科,但是国内的老师追求的都是发表文章的数量,与应用脱节。

所以,为了自己的学术思维不被考核体系所影响,黄卫平把在山东大学领取的工资全部捐献给了所在学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