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优秀的写作课程,一起来到了北京,现场讲解理念、实地授课、课后交流;
他们把最精髓的课堂,搬到了北京,大家可以在两天内,一次聆听6个大师讲座、进入到8个以上的教室里;
如果你开启一次全球写作教育之旅,你将会飞行至少6万公里,花费10万块,用到15天以上的时间;
这
实实在在地是一场充满了干货、硬核的写作教育盛会。
缘 起
一位家长、一位学者,一个学校的故事
有一次,在童书妈妈的家庭营里,一位从事IT行业的家长,在沙龙讨论的时候,特意上来分享,他说:
因为工作关系,我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在美国的硅谷。我发现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就是华人工程师干的多,印度同事说的多,华人很少有升迁的机会,印度人却有很多当了高管。在一个团队里,华人工程师拼命干活,最后汇报工作的时候,由于华人不擅长表达,陈述的往往是印度人。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会儿,说:“我们的孩子,一定要从小学会演讲和写作。要不,就太吃亏了。这是未来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后来,因为为读书会选书,我们结识了《大学之路》的作者吴军。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还参与了中国和美国高校的管理工作。
这本书详尽地介绍了美国一流大学的历史、理念、特点,非常好读。其中,吴军特别提到了他所考察的美国最著名的十二所大学中,有很多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哈佛大学为例,他们的本科一年级是不分专业的,学校为本科生开设了3500多门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而唯一对所有学生提出要求的只有一门,那就是:写作课。
也就是说,无论未来学生学的是法律、医科、政治、工程、商业、艺术……他们都必须先学会一个本领,那就是“写作”。美国大学注重写作能力,可见一斑。
有一天,我接到正在筹办一土学校的一诺的邀请,前去参加关于语文教学的交流会。
参加的有博导、本科老师、高中和初中教材的编写老师、小学的特级教师……基本上,语文教学的所有环节都有了。
那位博导说,他本应该和学生一起进行思想的探讨,结果呢,还要花很大的气力去教博士生如何进行基本的写作。
他对本科老师开玩笑地抱怨说,你们是怎样教的呢?
本科的老师说:你以为考入一流院校文科专业的学生,真实的写作能力都是很高的吗?很多的学生,考试的成绩很好,但并不代表着真实的能力。我也是从头在教啊。
然后,从高中、初中,一直追溯到小学……结果呢,大家突然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在如此重要的语文教学中,竟然没有开设专门的写作课!
也就是说,怎样写作文,每个老师都是凭着自己摸索的经验,很多都是在教范文模仿、美词美句。
而基于每个学生的观察、思考、审辩、表达的真正的写作,我们的课堂上,从来都没有教过!
深 究
什么才是真正的写作呢?
真正的写作,是每个人都应有的能力。
很多人对写作有一个误区,认为那是文学创作的天赋所在。一说到写作,就想到诗词歌赋,长篇小说。
其实,一个现代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都要接触到表达。工作中的沟通、汇报、总结,会议中的讨论、交流、辩论,生活中的社交、、,哪个环节都需要用到写作的能力。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写作能力,在未来真的是寸步难行。
真正的写作,是可以帮助到每个人的。
写作,在虚构的文学创作之外,还有非虚构的巨大的领域。写作可以疗愈心理,可以锻炼思维,可以学习逻辑,可以学会表达,可以理清思路,可以达成梦想。
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写作的帮助下,更加清晰,更加容易达到目的。
真正的写作,是每个人都可以掌握的。
写作不是属于少数人的天分,就像我们在教育中所倡导的“有教无类”那样,写作也是每个人都可以掌握的能力。
当我们知晓,写作首先是自我认知,然后是真实表达之后。我们就可以跟所有的人说,写作如此重要,写作有规律和方法,写作是人人都可以掌握的。
实 现
全世界最好的写作课,到底是什么样的?
其实,我们也很好奇。
这些年来,我们陆续去了十几个国家,也邀请了很多的教育专家,进行探校、采访、和教学的交流。
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的写作课程的时候,我们忽然想起一次在墨尔本FCS学校和创校校长的交谈。他感慨道:这些天和来自法国、美国的教育者交流,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之前也不相识,但是,大家聊起教育,竟然有那么多共通的地方,这简直太神奇了!
是的,我们由此萌发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把全世界最优秀的写作课,放在一起进行交流和借鉴呢?那肯定是一次非常有趣有益、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欣赏、互相借鉴的盛会。
美国哈佛、澳洲FCS、法国IPP、中国清华……他们把课堂搬到了北京,大家可以在两天内,一次性地进入到这么多优秀的教室里——你想想啊,如果你开启一场环球旅行,去到这么多国家进行写作教育的学习,将会是6万公里、花费10万、至少15天以上的旅程!
现在,我们一次就可以听到这些老师讲解写作课程的理念、逻辑和案例,还可以直接上他们讲授的现场课,课后还可以一起交流和分析……
是的,只要是热爱教育的人,想到这里,口水都会流出来的。
哈佛的写作课,是这样上的:
哈佛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化的知识,而是让学生用明辨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写作成为文科教育的精髓,在于它将学术,道德,社会问题融合在了一起。
老师给出讨论的话题:如,什么物品可以合法地在市场上销售?哪种物品不应该在市场上销售(比如,孩子、氧气、兵役义务等等)?
然后,
第一步,学生要阅读阐释“关于什么能在市场上合法销售”这一概念的论文。
第二步,去学习一两个能够提供物品是否具有商品性相关知识的案例,比如说,那些反对或质疑人体器官销售或贩卖婴儿的文章。
第三步,在初稿中,学生要将这些资料中的知识和观点,用思辨的方式组织出来。最重要的部分是,学生要从以有的观点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第四步,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调整思路,打磨论题。
第五步,学生各自拟定话题,起草作文,并在小组内传阅。
第六步,根据讨论意见,修改自己的文章,再交换手稿,重新讨论、重新修改,最后才定稿文章。
哈佛大学的史蒂夫·阿尔蒙德(Steve Almond),作为一名作家和写作老师已经工作了25年。
5月31日上午专题讲座分享哈佛写作教育的理念,教育探索和科研成果,下午会给30名北京初中学生做两场大师课堂,前60分钟为典型的哈佛式写作课堂。之后60分钟,史蒂夫会分析课堂的教学手法是如何实践教育理念,并回答现场观众的提问。
法国IPP的哲学写作课,是这样上的:
你喜欢问问题吗?
问题让你感到麻
烦吗?你为什
么不喜欢麻烦?
问题是不是让你去想?因为别人赞成你就跟着赞成,你是不是跟屁虫?
……
长得像圣诞老公公的奥斯卡教授,仿佛有问不完的问题,让上课的学生一刻都不能偷懒,脑筋得一直转啊转个不停。
在IPP的哲学写作课上,
1.孩子们将和老师进行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及对话:
用连续问答、反问追问等方式,引导孩子进行有逻辑的思考、多角度质疑,以及发散性思维。
2.孩子们将直接面对众多基本的问题
:
“我是谁?”“为什么要上学?” “为什么你会爱我?”“为什么我会存在?”“人生可不可以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等。
3.孩子们将在思考和写作中,学会:关爱式思维(Caring thinking)、合作式思维(Cooperative thinking)、批判性思维(Crtiticalthinking)、创新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哲学顾问、法国哲学家、法国应用哲学院院长奥斯卡伯尼菲将在5月31号上午讲述他在全世界超过50个国家进行儿童哲学工作坊的经验,他会详细讲述如果运用哲学对话法提高儿童的思考能力,让孩子学会真正的思维。
5月31号下午,奥斯卡会亲自带领20位6~7岁的孩子哲学写作工作坊,热衷研究哲学式写作课堂的观众,可以对比不同风格的老师在不同年龄课堂的呈现。这种对比会让你学习到更多。
6月1日下午,奥斯卡的大弟子、旅美作家,国际谈判专家Shiro会给20位10~12岁的小学生进行哲学写作授课,详细展示哲学对话法在写作课堂的应用,并回答现场观众提问。
澳大利亚FCS的写作课,是这样上的:
阅读和创作,不需借助说教,却能够将敏感、机警、善良、关系、正义等价值观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建立同理心,这是让我们之所以为人的重要属性。
写作能够让学生学会对周围的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的想法。在FCS,学校努力帮助父母提高孩子的道德水平,让他们成为会思考的人。
1.先选出适合讨论的文字,有时甚至要达到哲学思考的水平。
2.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深入、延展的思考。
比如《所罗门的智慧》,让全班学生来想像自己就是所罗门,上帝说可以给予他任何想要的东西,所罗门选择了智慧和一颗善良的心,来帮助他更好地管理他的百姓。
比如,艾丽西亚·阿斯平沃尔的诗歌《请》,就会引发孩子进行关于为什么我们要说“请”和“谢谢”的热烈讨论。
3.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往往会促进学生建立起对于字词和世界的敏感性以及反思的能力。
比如非洲裔美国人罗莎·帕克 斯的作品,罗莎在1955年12月曾拒绝白人司机让她让座 给一个白人的命令(因为当时车上已经没有其他空位),因为违反了《黑人隔离法》,罗莎被逮捕了。她的例子给了美国黑人团结起来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共同抵制公共巴士,造成当 时巴士公司的瘫痪,这件事最终实现法律的修改。
4.学生会针对这些作品进行讨论,然后,写下自己的感想,也可以自己创作故事或者诗歌。
5.老师还会送优秀的学生创作去参加国家级别的比赛。
比如,FCS学校就连续多年参加多萝西娅·麦凯乐国家诗歌竞赛。2014年,两位学生和整个学校,分别获得了个人和机构的“高度赞扬奖”。
6.一些家长也会参加写作课堂,来呈现他们精心挑选的诗歌作品。
回到家里,父母也会背诵孩子带回家的创作作品。
澳大利亚墨尔本FCS创校校长菲利普夫妇,将在5月31号上午进行儿童诗歌写作教育的专题讲座。他们会将自己四十多年积累的写作教育经验倾囊相授。他们编写的阅读和写作的教材,不仅在澳大利亚销售了几百万册,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影响到了很多的国家和地区。
菲利普夫妇将在5月31号下午带领小学生的诗歌创作课堂,并在课堂之后与大家分享教学设计心得。
清华大学的写作课,是这样上的:
清华经管学院开设的“中文写作”课程,既不是文学创作,也不是公文写作,而是基于逻辑和证据的说理写作。通过高挑战度的小班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1.“中文写作”的授课方式采取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和“面批”三种形式。
比如2018年的一学期,14个小课堂,每个课堂15名学生,围绕“智能生活”“爱因斯坦”“性别视角”“个与群”等主题,展开了高挑战度的阅读和写作训练。
2.课堂在30人左右;小组讨论通常是5个人左右的小组。
3.学生写作的主题由老师确定,具体内容根据学生兴趣自由选择。
4.“面批”是老师与学生一对一,为学生讲解文章的修改。
面批是写作课的重要环节。短文、长文各一周的面批,是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最忙碌的时节。
2018年,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宣布:将面向所有2018级新生,开设“写作与沟通”的必修课程。
清华大学将会在6月1日上午的大师讲座,详细讲述清华大学写作课堂的探索历程,主要课堂形式和教育成果。
6月1日下午,来自清华大学写作教育团队的老师会现场带领两场(共30名)高中生写作课堂,之后分析教学手法,并与现场观众进行深度互动交流。你可以在这一个环节一睹中国最创新最领先的写作教育风采。
童书妈妈顺应天性的儿童写作课,是这样上的:
顺应天性的写作是将哲学、心理学、创造力等学科纳入到儿童写作课程中。它是源自内心的,充满个性的;它是真情实感的,自由快乐的;它是具有实际作用的,塑造每个人价值的……神奇的是,当你顺应了每个人的天性,也就拥有了写作的内功,掌握到了真正的表达能力。
1.先在课堂上找出孩子惧怕写作的原因。
比如:无话可说,“每次提笔都发现没有东西写” “只能写三行”;逻辑性不强,“跳跃性很大,没有过渡” “不知道从哪开始写,也不知道从哪结尾,主题不突出”;能说不能写,“书读得很多,但还是不会写”等等。
2.让孩子们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
在写作课堂上没有正确答案,所有的回答没有对错优劣之分,最重要的是,你有自己的思考,并畅所欲言表达出来。
孩子们打破了禁忌,开始活跃,开始滔滔不绝。从习惯了接受老师的正确答案,到需要自己给出答案,孩子们从“被迫”的痛苦,到“被激发”的愉悦。
3.打开孩子的感官,去观察和体会。
让孩子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去逐步打开自己的听觉、视觉、味觉等,通过自己的感受,去体验整个世界。然后,去把观察和体验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
4.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思考。
很多的课堂环节,都会围绕着思辨展开。比如针对著名的“有轨电车难题”的道德困境议题,课堂会开展道德困境的大讨论,把孩子推进两难的境地。
孩子们大呼“老师,你们为啥对我们如此残忍?”但被虐之后,孩子们对生命价值、人性等都有了新的思考。
5.学习写作的道路,其实就是自我成长的道路。
在写作课上,孩子将收获到观察的能力、思考的能力、总结的能力、组织的能力、协调的能力、学习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分析的能力等等。
6.通过写作,找到自我的价值。
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写作是教育的一部分,所以,真正的写作,也是要完成教育的这个终极目标。
在写作的过程中,老师会不断地观察、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用写作的方式,帮助孩子梳理自己的特性和思维,逐渐去清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童书妈妈的创始人、顺应天性的儿童写作创建者三川玲,将会在6月1号的上午主题分享《顺应天性的儿童写作》。
三川玲和童书妈妈写作老师,会在5月31号下午、6月1号下午展示两场小学生写作课堂,并与现场观众进行深度交流。
在这次写作教育论坛上,还有:
阿澜∙卢(Erlend Loe)
,北欧畅销小说,挪威版麦田守望者《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作者。他在写作11本小说的同时,也是一名精神科医生。
阿澜∙卢将于6月1号上午专题讲座,跟你分享写作在疗愈心灵、重建心灵方面的秘密。
郭庆光
(拟邀)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他基于“一个人会因为写回忆录开始重建自己的人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创建了回忆录写作课。
他将在6月1日为你讲述心理学与写作的跨界融合展示的重建心灵的力量。
关军,
中国最具经验和实力的非虚构作家之一,他的经历几乎就是媒体黄金时代的缩影
。他的笔触涉及的多为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命运,注重对人的本性的挖掘与追索,并逐渐形成了高远、独到的价值体系。2014年,他参与发起了“留守儿童叙事写作”的项目,探索如何以写作课的形式,帮助留守儿童“改写”其核心故事。
6月1日下午,关军将会详细地讲述留守儿童写作课的实践,并和大家分享他在非虚构写作几十年历程中的感悟和经验
……
其实,整个博鳌写作教育论坛,还有很多很多精彩的、重头的、生动的、有趣的……关于写作教育的各种讲座、沙龙、公开课、接力演讲。可惜的是,限于篇幅,实在是没有办法详细地讲给大家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