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什么是组织病变?如何对抗组织病变?今天与你探讨。
本期音频由科大讯飞提供语音合成支持
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很多企业常常都是倾尽全力去应对外部竞争,却下意识忽视内部组织的健康。
殊不知,
真正拖垮企业的,不是强大的竞争对手,而是组织自身的病变。
组织病变就像潜伏的癌细胞,一旦发作,将不可逆转地让企业僵化、坍缩,丧失活力和竞争力。
那么,组织病变有哪些表现?怎样对抗组织病变?今天,跟大家一起探讨。
1.问题麻木症
组织病变的早期表现,是问题麻木症。
这是病变的初期症状,类似于皮肉伤,虽不致命,但若长期不处理,将会恶化成更严重的病变。
问题麻木症,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①问题重复出现。
同样的问题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冒头,比如某个项目的交付总是延迟、某个部门的离职率一直奇高,等等。
当一个问题重复重现的时候,就说明这不是个例,背后一定有组织方面的原因,一定隐藏着更大的问题。
②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熟视无睹,不采取行动。
面对重复发生的问题,上面觉得无所谓,只是例行公事地处理,不去深究问题的根源,甚至还乐享其成。
公司所有人,都抱着“等、靠、要“的心态:等着问题自动解决、依靠系统惯性运行、只想争取更多私利,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办法。
③流程阻塞成为家常便饭。
审批环节拖延,部门之间对接不畅,资源分配不合理。虽然看起来每一件都是小事,但却消耗了员工大量时间和精力。
企业最大的风险,就是管理层在风险面前无动于衷。
对问题麻木,熟视无睹,表面上看起来无伤大雅,而实际上已经严重拖累了组织的敏捷性和执行力。
2.肢体僵硬症
如果一家企业对问题长期麻木,那么组织病变就会进入第二阶段——肢体僵硬症。
此时,病症逐步深入,不但对问题麻木,而且
在重大事项上动作不灵敏,导致严重失误,开始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造成伤害。
肢体僵硬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①经常性用人不当,导致损失惨重。
因为对问题麻木,不探究问题根源,所以选人用人的时候,常常凭关系,凭资历,甚至凭领导个人喜好,完全不顾人的实际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
结果就是,公司优秀人才得不到重用,大量流失,而庸才、无能之人却大量冗员,乃至关键岗位也被不称职的人占据。
②重大决策失误,伤及元气。
组织肢体僵硬,就会导致信息反馈慢,决策链条长,常常错过最佳决策时机,或者因为错误判断导致重大损失。
例如,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内部反应失灵,又不愿授权给听见炮火的人决策,导致贻误时机,公司惨遭淘汰。
③对外害怕打仗,缺乏竞争力。
由于肢体僵硬,自然而然就会缺乏战斗力,打不了胜仗又反过来加剧自我怀疑,进而又进一步导致战斗力下降,企业内部陷入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氛围。
这个阶段的组织病变,已经开始侵蚀企业的基础竞争力。
这也是所谓的组织惰性泛滥的时期,它会让企业失去灵活性,而
失去灵活性的企业,就像失去血液流通的人体,终将难以为继。
3.组织僵化症
肢体僵硬症,是局部的僵硬病变,如果继续恶化,就会扩散到整个组织,形成组织僵化症。
这是组织病变的晚期,相当于癌变,
企业组织会全面腐败,内部坍塌,毫无生气。
这个时期也有3个典型表现。
①部门墙严重。
各部门各自为政,内斗内耗,相互掣肘,
相互推诿,
只关注本部门的KPI,而忽视全局的利益。
②制度流程僵化。
制度和流程成为束缚,阻碍业务发展,任何决策和战略都无法落实下去。
③
官僚主义和形式主
义泛滥。
管理层耍官威,组织内部充斥着层层审批,无意义的会议和形式化的报告。员工则疲于应付,无法发挥真正的创造力和行动力。
以上,就是组织病变的3大表现,如果不及时察觉,扭转,或者提前预防,企业将难逃被吞噬的命运。
组织病变无法躲避,但是却可以提前预防、对抗,延缓其衰变的速度。以下3点,供你参考。
1.蓝军策略:引入对手
蓝军策略,最早来源于军事领域,是指模拟一支敌方部队进攻,以此检验己方作战能力。
在企业中,这种策略同样适用,通过引入“蓝军”来发现问题、打破僵局。
比如华为就是蓝军策略的典型实践者。华为内部会专门设立蓝军团队,模拟竞争对手的视角来挑战华为的产品、战略甚至文化。
其实,任何企业都是一样,运转到一定阶段后,内部视角的局限性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很容易就会陷入到一种
温水煮青蛙的状态——对潜在问题麻木,习惯于现有流程和体系,缺乏挑战现状的动力——慢慢地整个企业就会被“煮掉”。
而引入蓝军,就是为了打破这种企业惰性,通过模拟外部竞争环境,
将组织置于“战时”状态,从而主动暴露问题,寻求改进。
蓝军策略,可以让企业始终保持警觉性和危机感,不断发现自身的短板和漏洞。
同时,它还能创造一个“容错环境”,让组织在蓝军的“模拟战斗”中试错,而非等到真正面对市场竞争时付出代价。
因此,大部分的企业,都可以通过引入“蓝军”,成立一个“挑战团队”,专门扮演反对者的角色,挑刺、提问、找漏洞,让组织保持警觉。
尤其是那些直接面对用户的部门,一定要反复模拟客户的体验、感受,去挑自家产品与服务的刺儿,让其不至于盲目自大。
罗振宇每年的跨年演讲,就引入了蓝军策略。每年他写好的稿子,都会专门花时间,组织关键人员来挑刺,只要觉得哪里不对,立马打回去修改,不会有任何理由。
是的,
当没有敌人时,要主动创造对手,保持战斗状态,肌体就不那么容易病变。组织亦如此。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蓝军的存在,就是为了随时揭露组织中的“裸泳者”,然后驱逐这种病变的“细胞”。
2.不停打胜仗
打胜仗是让组织远离病变、永葆活力的不二法门。
真正的王牌军,不是靠躺在功劳簿上成就的,而
是靠一次次的战斗打出来的、
拼出来的。
这是因为,每一次的胜仗,都会增强团队的信心,激发组织的凝聚力。而
持续的胜利,则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正反馈机制,让组织示众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
因此,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勇于带领团队打胜仗,大胜不缺席,小胜不停止,组织就会昂扬向上。
为此,企业一定要聚焦核心目标,专注关键战役,不贪多、不冒进,尤其是在艰难时刻,一定要一击即中。
企业最怕的,就是对外丧失战斗力,对内却反而“斗”志昂扬,抓考勤、抓缺点、搞内斗、搞形式主义,这样只能加速组织病变,乃至癌变。
3.激发组织活力
活力是组织的生命力,失去活力的企业,只能在僵化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那么,如何激发组织活力呢?
组织活力,来自于人才的流动机制。
当一个组织变得封闭,官僚主义,就很难有活力了。
一套能上能下,能左能右的人才流动机制,对企业来说就非常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