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上海可以说是繁华的代名词,
车水马龙的交通,
林立的摩天大楼,
灯红酒绿的不夜城……
但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
一百多年前,这里也曾硝烟弥漫,
被一次次的侵犯、一次次的占领……
对于每一个上海人来说,
也许你早已忘却了曾经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
但是关于它们所遗留下的历史痕迹却不能不知道。
如果你在上海,
一定要知道这些历史意义非凡的地方,
虽然可能不起眼,
但却弥足珍贵……
位于宝山区的吴淞古炮台,
是民族英雄陈化成率部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前沿阵地。
这个地方也是上海被迫开埠的开始,
没错,就是鸦片战争,
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也让上海被迫开埠走上了近代发展之路,
但是却真正付出了血的代价~
1842年鸦片战争进入第三年,
英国侵略者向吴淞炮台大举进攻,
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在此与英军展开殊死搏斗。
那一战,
两江总督牛鉴临战逃窜,
致陈化成陷入孤军作战,以身殉国。
吴淞失守,长江门户洞开,
侵略军长驱直入,
迫使清政府在南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如今这里建立了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
背山面水、东临长江、黄浦江,
吴淞古炮台就位于其西南角,
也因此这里得名为炮台湾。
公园集
科普教育、休闲娱乐、观光旅游
等功能于一体,
环境优美,
是上海不可多得的大型公园。
如今虽然已过去了一百多年,
但这里还存有当年所用的“平夷将军”大炮。
站在炮台上远眺浩瀚的江水,
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炮火震天的轰鸣,
感受到当年的英雄们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悲壮场面。
大多数人来都知道上海法租界,
来上海旅游总要去法租界走上一遭,
感受一番小资、洋房。
但是却很少有人意识到,
“法租界”三个字背后的沉重,
它
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帝国主义列强
通过不平等条约
强行
在中国获取租借地的简称!
上海法租界位于
黄浦和徐汇区两区内,
开辟于1849年,
1914年大扩张成为法新租界,
是近代中国4个法租界中
开辟最早、面积最大、也最繁荣
的一个。
也正因为此,
如今的法租界发展成了上海最好的住宅区之一!
(历史的发展总是好坏参半的吧~)
1943年7月30日,
汪精卫政权收回最为重要的上海法租界,
改称第八区,
历时近百年的法租界旋即宣告结束。
如今的法租界虽然不如当年的繁华和喧嚣,
却充满优雅、宁静的小资情调。
沉默不语的别墅洋房、
梧桐树荫浓郁的马路、
还有充满历史气息的弄堂、
错落别致的咖啡店……
既让人觉得舒适惬意,
又让人不禁感慨曾经的岁月峥嵘……
与上海法租界遥相呼应的则是上海公共租界,
只不过相比较而言,
似乎没有法租界的名声大。
这里又被称为英美租界,
由英租界与美租界于1863年9月合并而成。
在中国租界史上是
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
、
面积最大、经济最繁荣、法律最完善、
管理机构最庞大、发展最为充分
的一个租界。
上海公共租界的位置相对来说有点“杂”,
今
北黄浦、静安
以及
虹口、杨浦
两区南部沿江地带
都是上海公共租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分别对应公共租界的中区、
西区、北区与东区。
差不多可以组成一桌麻将了~
上海公共租界基本上所有小伙伴都见识过,
最典型的就是外滩,
这一带曾被划为英国租界,
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
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
1943年,美英等国分别与重庆政府签订条约,
宣布将上海租界交还中国。
但是实际上,
直至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上海租界才真正由中国政府收回。
上海公共租界的历史就此结束~
如今恐怕只有老上海人才知道霞飞路这个称呼吧,
对于年轻人来说,
大家只知道淮海中路,
不过喜欢音乐的人可能会听过一首rap歌曲,
叫做
《霞飞路87号》
,
这是一首将上海话和国语额rap配合在一起的歌,
满满的回忆~
嗯,头条菌一直很喜欢听~
↓↓↓
这首歌里的霞飞路就是咱今天要说的,
也是如今的淮海中路……
“霞飞”是法国著名将军的名字。
1914年,袁世凯政权以法方允许中国警探
在法租界内自由逮捕革命党人等条件为交易,
满足了法方扩界要求。
至此,今重庆路以西、华山路以东淮海中路地区,
均被划入法租界管理范围,
1915年6月21日,宝昌路更名霞飞路,
之后到1943年更名为泰山路,
1945年更名为林森路,
直到1950年5月25日,
为纪念淮海战役的胜利,更名为淮海路!
(这个名字还真是曲折~)
霞飞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堪称:
上海城市的时尚之源!
这条长约4公里的商业大街,
名店林立、名品荟萃,
其中不少是俄侨老店,或是法租界同业之最,
他们以欧洲样式的商业布局,
展示着几乎与欧美发达城市同步的高档生活消费品,
尤以西餐、西点、西服和日用百货最具特色。
也因此,
这里成了老一代上海人记忆最深刻的地方。
至于头条菌提到的歌曲《霞飞路87号》,
其实并没什么特别之处,
其在解放前是关押犯人的地方
霞飞路87号门口是霞飞西路救火队,
现在的淮海路消防支队,
里面是旧式里弄。
歌曲表达的也只是曾经旧式里弄的生活罢了。
如今的淮海路依然是繁华的商业街,
虽然名字变了,
但是它原本的气质和风情却没有变,
路边的洋房,沉默着的梧桐,
还有庄重肃穆的故居旧宅,
无不在时时刻刻诉说的岁月的故事~
黄浦公园很多人都去过,
毕竟属于外滩重要景观之一,
也是外滩观赏浦江两岸风光的最佳位置。
但是关于它的历史,
估计知道的小伙伴就少之又少了~
还记得历史书上的那句:
“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吗?
没错,
说得就是黄浦公园,
可以说曾经的黄浦公园是国人最屈辱的地方之一!
公园建成于1868年8月,
从开放时起就不准中国人入内,
(所以有了上述的牌子。)
这件事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经过60余年的坚持不懈的斗争,
工部局终于宣布从民国17年6月1日起公园对中国人开放。